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胡家芝:一剪成百年(民间艺术传人③)(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7日05:26 人民网-人民日报
胡家芝:一剪成百年(民间艺术传人③)(图)
胡家芝素描。

  罗雪村画

  本报记者 申琳

  正值江南多雨的时节,我静静地坐在109岁的胡家芝面前,听老人讲述一个世纪的剪纸往事,思绪如窗外的雨水绵远而悠长。

  “福寿双全”的人生

  胡家芝1897年出生于浙江桐庐一个书香门第,七八岁时就喜欢上了剪纸。那时候,桐庐流行一种地方戏叫芦茨戏。戏里鲜活的人物吸引了幼小的胡家芝,回家后她就拿起剪刀在纸上剪了起来。当年的小女孩没有想到,这一剪,她竟剪了一百年,从当年的黄发女童“剪”成了如今满头霜雪的百岁老人。今年5月1日,老人应友人之托,创作了最近的剪纸作品“福寿双全”,这也许是对她自己最好的写照吧。

  花白的鬓发、慈祥的目光、深蓝色的对襟布衣,坐在窗前的老人神情安详。讲起当年看戏后回家剪纸的事,老人露出孩子般的微笑:“都是剪着玩的,不算好!”七八岁孩童的剪纸也许算不上很好,但是十几岁少女时的精美作品却深深打动了一个小男孩———表弟叶浅予。1985年,时年78岁、已是著名画家的叶浅予先生在写给表姐的信中说:“由于你的启发,喜爱造型的细胞在我身上发了芽……理所当然,你是我走向艺术的引路人。”

  胡家芝16岁毕业于桐庐第一女子学校,在那里,她不仅学业优异,而且得到了一位杭州手工教师的指点。从此,她的剪纸作品除了具有民间传统,更具一层文化内涵。20岁时,胡家芝出嫁到离家30里的珠山村。溪流清澈,远山凝翠,秀丽的乡间景色为她的艺术生命注入了更深厚的生活源泉。胡家芝拿起剪刀,剪出了无数精美绝伦的“喜花”、“灯花”和“礼花”。在珠山生活的36年里,胡家芝成为远近闻名的剪纸能手,乡亲们亲切地称她“福星”。

  深厚的家学修养,新式的学校教育,加上长期的农村生活经历,使老人的剪纸作品既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气息、审美意象,又继承了江南“喜花”吉祥如意、祈福迎祥的悠久传统,形成了玲珑剔透、俊秀优美的剪纸风格。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室主任陈竟教授评价说:“胡家芝老人的剪纸艺术,融合了中国的文人艺术和民俗艺术,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祖国万岁”的心愿

  新的时代、新的生活、新的感受,赋予了老人剪纸创作新的内容和形式。1959年,老人精心设计了作品《祖国万岁》,讴歌新中国建设的第一个十年。

  窗前雨声滴答,一如老人悠长的记忆。“您最满意的作品是哪一个?”我问老人。老人含笑抚了抚鬓角的白发,想了想,“《祖国万岁》。”“为什么最满意?”“那时候,农业变化大呀!”听着老人的娓娓叙述,看着《祖国万岁》上沉甸甸的稻麦穗、雪白的棉花、水灵灵的瓜果,仿佛能够触摸到老人当年对五谷丰登的美好祝愿。

  20世纪80年代,老人的剪纸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度,创作出《万象更新》、《美满人间》、《鸳鸯戏荷》等一批精品。这些精品体现出老人剪纸的独特风格:篇幅宏大、内容多样、内涵丰富。老人常常运用多种吉祥语言,通过谐音、寓意、象征等表现手法,创作出既主题突出、又内涵丰富的作品。这一时期,反映老人艺术成就的图书《胡家芝喜花剪纸集》出版了,电视片《胡家芝剪纸艺术》也成功拍摄。

  “普天同庆”的情怀

  老人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一份《参考消息》和一个放大镜。她的大儿子袁振藻先生介绍,虽然视力已大不如前,但母亲长期以来保持着看报纸的习惯。在这位每天都关心着国家大事、世界大事的老人面前,时代的新鲜内容依然激发着她的创作灵感:1995年,她把《丹凤朝阳》献给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1999年,她用《国富民强》来祝福共和国50岁生日,用《喜迎回归》来欢庆澳门回归……

  墙上的大型剪纸《普天同庆》更是寄托着老人的家国情怀。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百岁老人精心构思、三易其稿、历时两月,创作出这幅作品。作品中间上方为国旗和区徽,周围是牡丹花、紫荆花、荷花、菊花、梅花等花卉,两侧上方是喜鹊报喜、日月争辉,边饰为和平鸽、鲜花,底边正中是回归的日期。整个作品构图规整而内容丰富,欢快热烈而庄重富丽,生动反映了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袁振藻说,作品完成后,他代老人用航空信件邮寄给了特区政府。谈起当年创作这件作品,历经三个世纪风雨的胡家芝仍然有些激动:“过去外国人欺负我们,现在回归了,心里高兴!”

  辞别老人时,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一缕阳光正透过窗子照进来,老人饱经沧桑的脸显得格外柔和。我再次看了看老人在百岁大寿时创作的《百寿图》:一百个“寿”字被高山流水、寿桃松鹤所环绕,透着苍劲的生命气息。祝愿老人生命之树长青!艺术之树长青!

  剪纸(延伸阅读)

  剪纸起源于汉代,至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清朝中期以后繁盛起来。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出自农家女子之手,以剪刀铰出为主,趣味浑朴天然。剪纸进入城市后,市民情趣和生活理想融入了剪纸艺术。剪纸艺人为了省工,一刀多张便改为用刻刀雕刻为主,风格转向精巧。

  北京、山东、河北、江苏、山西、贵州、云南等地都有各具特色的剪纸艺术。南京的剪纸作品脱胎于刺绣花样,风格秀丽而不轻脱,雅致而不孤俏,被称作“喜花”,为南京工艺三宝之一。因为用于民间喜庆礼仪,故而在取材上多为传统的吉祥物,借物寓意,以物表情,加之结构上采用“花中套花”的格式,耐人寻味。

  《人民日报》 (2005年06月17日 第十一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