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木卡姆:音乐瑰宝在抢救(今日聚焦)(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7日05:26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木卡姆:音乐瑰宝在抢救(今日聚焦)(图)
图为十二木卡姆乐队在乡间演出。

  本报记者 王慧敏摄

  本报记者 王慧敏

  新疆麦盖提县央塔克乡的木卡姆民间艺人们,最近风光得很:艾山·努来克等人赴法国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热黑木·卡迪尔和玉素音·艾山被请到乌鲁木齐为歌舞团的专业演员上课……自治区文化厅党组书记吕家传告诉记者,继昆曲、古琴之后,我国前不久决定以新疆维吾尔木卡姆申报世界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消息传出,天山南北出现了木卡姆热。

  民族生活的百科全书

  木卡姆是流传在以绿洲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民族中的一种音乐现象,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存在不同的木卡姆音乐,惟有我国新疆的木卡姆结构最庞大,形态最为丰富,流传时间最长,16世纪时已形成流传至今的十二支大型套曲,被称为维吾尔民族历史和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曾领略过民间的木卡姆演出:舞台就在村头的胡杨树下,身后就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漫漫沙海,数十名艺人扯开嗓子尽情放歌———那是一种把全身的力量都积聚到喉管的演唱,萨塔尔、都他尔、热瓦甫、萨帕伊、丹不尔等乐器也都铮铮发出了最高音,给人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

  从口头到文本着手保护

  长期以来,十二木卡姆是师徒间口传心授,加之体系庞大、词意深奥、曲牌绵长,完整地背下来非常困难,所以到解放前夕已濒临灭绝。当时整个新疆只有英吉沙县乌恰乡70多岁的艺人吐尔迪能完整地唱完十二木卡姆。

  为了抢救濒于失传的音乐瑰宝,1950年,文化部派出音乐家组成的“十二木卡姆整理工作组”。音乐家们找到吐尔迪老人,用老式录音机录下了十二木卡姆的全部内容,花了近6年时间才将曲谱、歌词整理完毕。1960年,出版《十二木卡姆乐谱总集》。这是历史上以曲谱形式将十二木卡姆记录下来的第一个版本。由此,拉开了十二木卡姆从口头传承到文本传承的序幕。上世纪80年代,新疆相继成立了自治区木卡姆研究室、新疆木卡姆艺术团。

  新疆各地为拯救这一文化遗产,也各尽其能。鄯善县鲁克沁镇是十二木卡姆的发源地之一,镇里对资深民间艺人每月发给400元的工资,鼓励他们在农闲时带徒传艺,组织演出。麦盖提县则为艺人免除义务工,还给资深艺人“农转非”……这一切,都为十二木卡姆的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开设五条传承通道

  从2003年开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擂响了“申遗”战鼓。经过两年多的精心准备,新疆木卡姆终于从全国各地申报的14个项目中脱颖而出。

  “即使申报成功,也并不意味着木卡姆的拯救工作就可以放松。”一位专门研究木卡姆的学者告诉记者。目前木卡姆传承横亘着几道难以逾越的沟坎。首先,传承状况仍不乐观。截至目前,全新疆没有一个人能唱全十二木卡姆,能唱七八套的已属凤毛麟角,而且这些人大多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其次,尽管政府加强了对木卡姆的研究,但是,学术研究和表演同民间的联系已不紧密,不能为木卡姆提供原生态的生存环境。第三,木卡姆现在的基础音乐教育从理论体系到曲目用的都是欧洲音乐语言,民族音乐基础教育“失语”现象严重。

  据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韩子勇介绍,新疆已经制定了详尽的保护规划,准备通过“原生态传承、专业传承、教育传承、文本传承、媒体传承”五条传承通道来进行保护传承。其中最重要的是原生态传承。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木卡姆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正在消失,传承链不可避免地濒临断裂边缘。因此,恢复、连接传承链刻不容缓。新疆正筹备建设15个木卡姆保护传承中心,对民间现有传承人进行保护。

  《人民日报》 (2005年06月17日 第十一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