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百年老站在雨中远去(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7日05:35 人民网-华南新闻
百年老站在雨中远去(组图)
  广州南站建在靠近珠江水域的黄沙,主要因为这里当年有兴旺的码头商行,很多外国进口货物就是通过水路运到黄沙站,然后运往全国各地的。

  铁路、车站与蒸汽机一样,是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典型代表,百年前广州有幸搭上了这一班列车。广州南站———就是中国近代走向工业化旅程中的一个大站。

  在铁路来到中国之前,依靠古老的车马驿道、舟楫水运,从北京到广州约需要56日。100多年后的今天,铁路把二者之间的时间距离缩短为不到1日。而中国最早的火车站之一———广州火车南站,见证了这段历史的沧桑……

  6月16日,广州细雨绵绵,记者走进位于珠江边广州火车南站的一个装卸区,见到一群麻雀或站在几节车厢的车轮下躲雨,或站在光亮的铁轨上四处张望。好几条轨道上,零零散散地还有几节车厢在卸货。一位在该站工作了十多年的老职工见到记者打着伞在雨中拍照,赶紧凑过来对记者说:“要拍赶紧拍,这也许是百多年来最后几节在此卸货的列车了。”

  广州火车南站这个始建于1901年,曾是华南地区最大、历史最悠久的铁路货运站,从6月10日起正式关闭。这些天作为过渡期,除对到达货物保持正常到卸业务外,出发列车则全部取消。

  据《广州史志》记载,广州南站始建于光绪27年(1901年),当时站名为黄沙站,系粤汉(广州到武汉)铁路起点的客货综合站,也是粤汉铁路公司的所在地。从美国耶鲁大学留学而归的“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就曾以粤汉铁路公司总经理的身份在该站的大楼里办公,并于1921年在此与孙中山先生促膝长谈。同时,他还在此创立了广东中华工程师会。

  南站建在靠近珠江水域的黄沙,原因是这里当年有兴旺的码头商行,很多外国水路进口货物可通过这里运往全国各地。上世纪90年代,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该站一度成长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水陆兼备、站港合一的特等大型货运站。年均货物吞吐量达525万吨,仅年均运输收入近两亿元,对繁荣广州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

  走近詹天佑曾经办公的大楼,无论如何也看不出这是一栋100多年前的建筑。只是门道里“百年老站”几个大字,仿佛还在默默地向人们诉说着百年的沧桑。

  “南站日后作何用途?”记者在站内询问。有的说这里将建一个江边花园,有的说地铁6号线的车站将在此落户,还有的竟说在此建海鲜城。但记者在采访中也听到了另一种呼声:广州南站理所当然是中国近代走向工业化旅程中的一个大站,应当为子孙多留一些历史痕迹。铁路、车站与蒸汽机一样,是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典型代表,我们的子孙有理由知道:当年的广州有幸搭上了这一班列车。

  近代中国铁路史,在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之前,堪称一部愚昧史、屈辱史。很长一段时间内,无论朝野,人们视铁路为不祥怪物,“凿我山川,害我田庐,碍我风水,占我商民生计”(李鸿章语)。直到1905年,清政府派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才真正开辟了中国人自办铁路的崭新篇章。作为中国第一代“海归派”技术官员,却在回国创业过程中屡遭排挤、歧视,用非所学。但他为求国家之富强,坚持“视公事如家事,以己心谅人心”、“不因权利而操同室之戈,不以小忿而萌倾轧之念”,最终成为广东人的骄傲(詹天佑是广州市人)、“中国人的光荣”(周恩来语)。

  细雨中人们在詹天佑的塑像前匆匆而过,并没有人驻足凝神,在心中翻开这些历史的篇章。詹天佑塑像旁,与他同时代的广州南站在写就百年辉煌后,也在阵阵细雨中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撰文:黎旭阳 鞠青

  摄影:黎旭阳

  《华南新闻》 (2005年06月17日 第四版)
百年老站在雨中远去(组图)
  细雨中人们在詹天佑的塑像前匆匆而过。詹天佑塑像身旁,写就百年辉煌的广州南站,正在雨中悄然远去……
百年老站在雨中远去(组图)
  如今在南站,只有在这门道里可以看见“百年老站”几个大字。然而,“老站”对中国工业的特殊贡献,将永远载入史册。
百年老站在雨中远去(组图)
  浑身汗水的装卸工卸下最后的货物。 就是这个车站,最近十多年来,年均货物吞吐量达525万吨,仅年均的运输收入就近两亿元。由此只要想到它对贸易的促进,就知这个百年老站对广州经济的繁荣发挥了多大的作用。
百年老站在雨中远去(组图)
  细雨中,缓缓驶进最后几节要卸货的车厢,它,惊飞了一群小鸟……
百年老站在雨中远去(组图)
  这是百年前粤汉铁路公司的办公楼,当年詹天佑就在这里办公。不知以后人们来到这里,将是什么样的景象?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