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从被动等待到主动救助 广州实行流浪救助新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7日05:49 新华网

  这几天,广州市的街头出现了不少“小分队”,专门找流浪乞讨人员嘘寒问暖,向他们提供救助。各救助站里,也来了不少学过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义工,对那里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心理辅导,劝说他们回乡。这是广州实行的救助新方式———变“被动等待”为“主动救助”,旨在改变过去救助站被动等待流浪乞讨人员上门,而流浪乞讨人员又不愿前来接受救助的尴尬状况。

  此举在广州引起强烈反响,目前,已有超过80名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的各界人士报名加入义工队伍,挑战“劝说流浪汉回乡”这项颇具难度的志愿工作。

  据广州市民政局有关人士介绍,这是他们的一次大胆尝试。自2003年8月广州废止收容遣送、实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来,救助站实际上面临颇多难题:刚开始,救助站采取等待流浪乞讨人员上门求助的方式开展救助,并安排了比较好的伙食等救助条件,但主动上门的流浪乞讨人员屈指可数;从去年开始,救助站开始在流浪乞讨人员集中的地段派发救助站指引卡,引导流浪乞讨人员求助,但效果也不理想。救助站对单人救助的时间一般为10天,而到了这里的流浪乞讨人员有些不肯出去、不肯返乡,救助站给他们买了返乡的车票后有的人马上倒手卖掉,又“赶赴”下一个救助站……对于这些问题,有关部门深感头痛———对流浪乞讨人员实行救助是政府的义务,但接受与否是他们的权利。

  为了改变救助工作的被动局面,广州市救助站展开了引导救助、即时救助、昼夜救助和流动救助的新方式,抽调专职工作人员上街,携带食品、御寒衣物、救助卡等,主动寻找流浪乞讨人员,为有需要的提供即时帮助。如果流浪乞讨人员经劝说同意去救助站,便可立即上车前往。今年以来,救助站试行的上街“流动救助”共救助护送流浪乞讨人员975人次,发放《救助指引卡》500多张,发放过冬御寒衣物近百件。已有上百名具有专业知识并经过统一培训的义工到救助站服务。这些救助活动,完全以流浪乞讨人员自愿接受为前提,严格按照《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进行,任何形式的强迫和非自愿的手段都被严格禁止。

  关键要看执行效果

  我很不愿意见到两种现象,一是公共场所、繁华商业区乞丐和流浪汉满街都是,他们有的甚至强行讨要、拦车讨要,其中不乏靠乞讨赚钱的“职业乞丐”;一是管理人员强行驱赶这些流浪乞讨者,乞讨者毕竟是弱者。现在广州试行的这种“主动救助”,多了一些人性化色彩,但关键还要看执行的效果如何。不管是真正的乞丐还是“职业乞丐”,他们行乞的背后都有复杂的原因,在这些问题解决之前,想通过劝说让他们放弃流浪返乡谈何容易。

  广州市公务员 陈先生

  应该鼓励政府尝试

  应该积极看待广州救助方式的转变。与过去强制收容遣送和被动等待流浪汉上门相比,“主动救助”、“劝导返乡”是种进步,是城市管理走向成熟的表现。在新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尚未形成之前,我们应该允许并鼓励政府进行类似这样的有益尝试。当然,这种尝试一定要严格执行工作规范,要完全在对方自愿的前提下进行。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肖滨

  救助过程应该受监督

  从法律上讲,政府对流浪乞讨人员“主动救助”、“劝其返乡”并没有什么问题,只要这些工作确实遵循了“乞讨者自愿”的原则。但需要指出的是,规程上的“自愿”原则在实际操作中容易走形,特别是在一些目的性很强的工作中,为了完成工作,达到目的,很多人可能就不注意方式方法。无论哪种救助模式的尝试,首先都要有对实施过程的监督机制。此外,主管部门不宜划定工作任务和指标,以免出现强制救助。

  广东羊城律师事务所律师 张永准

  专业义工参与值得肯定

  让义工参与流浪救助工作,特别是让具有社会学、心理学等知识的专业人士进入救助站劝说流浪乞讨人员返乡,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尝试。与直接面对政府管理人员相比,流浪乞讨者更愿意与志愿者接触。目前,流浪救助工作遭遇尴尬有多方面的原因,政策、措施等客观因素固然重要,被救助者的心理因素也不可忽视。专业义工的加入,有助于对症下药,通过有针对性的科学劝说、心理辅导,可以收到通过行政手段难以取得的效果,有效弥补政府救助行为的不足。

  广州市义工联副秘书长 李向东(记者李刚)(来源:人民日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