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娜姑古镇—白雾街(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7日17:09 滇池晨报
娜姑古镇—白雾街(组图)
白雾街鸟瞰

娜姑古镇—白雾街(组图)
在写标语的时候,绝想不到若干年后能在此开店做买卖

娜姑古镇—白雾街(组图)
三圣宫

娜姑古镇—白雾街(组图)
卫生所,任何时候都不能少了它

娜姑古镇—白雾街(组图)
陈家大院的大门

  在云南东北部乌蒙山脉之中,有一个古老的县城——会泽。在会泽县西北面三十多公里的山谷里有个古老的小镇——娜姑。“娜姑”一个柔美动听,让人充满遐想的名字,其实只是过去彝语的音译,与姑娘、美女无关。会泽县有很多地名都是彝语被人用生动、充满诗意的汉字写出来。

  过去和现在的故事

  古代东川府城就设在今天的会泽县,东川府所产的铜料及所铸造的钱币,都是从会泽运往中原。在茫茫几千里的古驿道上,出县城第一站就是娜姑镇。那时的娜姑镇不是今天镇政府所在地“干沟”,而是在距离干沟不远处山脚边一个叫“白雾街”的地方。

  过去白雾街的热闹与繁华仅次于会泽,建有城堡,一千多米的城墙将白雾街围得严严实实,城墙上炮台林立,在西面和北面建有城门。如此防范,足以显示出这里的富有,也让心存歹意的人不敢窥视这里。城里面商贾云集,寺庙、会馆林立,还有一座颇壮观的大戏台,在高大、厚实的城墙庇护下,白雾街的人和会泽县城的人一样,纵情享受着生活。

  为了寻访这个鲜为人知的小镇,我们驱车出了县城,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颠簸了近两个小时,几经打听,终于停在了白雾街村口的一块空地上。下车抬头一看,一座怪异的建筑立在面前。仔细看,原来是已被改变了用途的古戏台,其规模就是现在来看也还算气派。只是此时的戏台已住进了寻常人家,过起了实实在在的日子。看来唱大戏的日子,可能已久远得让人想不起来了。过去戏台前人山人海,如今只有几个匆匆的路人。

  白雾街宽不过五、六米,长也就两百多米,但还天天赶街,街两边的老式房屋有的还留着过去木制的铺搭,确实古香古色。摊子就沿街边一溜摆开去,糖果糕点、菜子烟叶、衣服鞋垫、山货蔬菜、农药农具等都是日常生活用品。摆摊子的人也多为住户,携孙带女,老姐俩凑在一起说说家常里短,老爷子叼个汗烟锅看看世态炎凉。不刻意招揽生意,看似玩耍休闲,偶有几个外来的生意人,也能用当地方言兜售着商品。赶街的人,挑着箩筐或用滑轮车拉着孙辈,从街头就和熟人打着招呼,一路说笑着走到街尾。家门口的街子就这样赶,在他们看来,自然不能和以前的白雾街相比,城墙、城门拆了,南来北往的客商早已没有了,但日子还得照样过。临街的剃头铺照样给人剃着光头,但街上年轻小伙的头上已出现五彩的发丝,缠着黑布包头的老者和一身时髦牛仔装的姑娘擦肩而过。古戏台旁边,已经陈旧的台球桌带来的刺激不知在此撞击过多少次。就连西方的十字架,也堂而皇之地供在了一家人的堂屋里。

  不得不看的景致

  当像机镜头对准他们时,他们会流露出一种见过世面的从容,然后一脸阳光地笑着叫你去照“陈家大院”和“三圣宫”。在他们看来,城里人一窝蜂跑到这些地方就是为了“看庙”,看过后在一片“啧啧”称羡声中又一溜烟离去。既然他们如此津津乐道,我也不妨去看看。顺手指的方向,钻进街子旁的一条小巷。巷中少有行人,阳光在小巷里投下了几何形的阴影,使其更显深邃与静谧。两边掉了皮的土墙坑坑洼洼、斑斑驳驳,仿佛在为“看庙”做一些气氛上的铺垫。七弯八拐来到一高大的宅院门前,一看“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正是陈家大院。大院的主人陈炳,是当时白雾街一支民间武装的首领,被政府收编后委任他为民团团长。按级别也是县团级,有此豪宅也不为过。陈宅建于1945年占地1100多平方米,建国后被政府没收。看来他也没享受几年。

  陈宅的正面有着最具当地民居建筑特点的“猫弓墙”,顺高高的石阶而上,两进院,是典型“四合五天井”和“走马转角楼”建筑形式。踏着“嘎嘎”作响的木楼板,顺二楼环视一圈,身上、头上已张满蛛网,看来此处已少有人来光顾。天井的地板用条石铺成了“双喜”图案,可见陈宅的奢华和典雅。听说,当时在大院的照壁、门楼和后围墙上曾开了很多高低不一的射击孔,护院的士卒可以方便地向外射击,由此可见此院又透着浓浓的杀气。

  “三圣宫”坐落在街口,正在维修,推开厚重的大门,里面沙石、水泥和建筑材料堆放了一地。现在很多地方,不论出于什么目的,修复寺庙是人们最热衷的事情,这自然也有投城里人所好原因。原大殿正中供有关羽,左边有孔子牌位,右边立文昌帝,所以就被称为三圣宫。据说这里最早是文庙,不知什么时候关羽挤了近来,还将孔圣人挤到了一边。

  真实自然的好地方

  爬上街边的仅有的一座三层楼建筑,白雾街尽收眼底。一溜传统的青瓦屋顶鳞次栉比地排列在山脚边,小街正正地穿过其中,两边不乏一些方方正正的大院,却少有现在农村里常见的砖混楼房,整条小街透着朴实与雅致。左边一片阡陌纵横开阔碧绿的田野,再往前便是起伏的山峦。在巍峨的乌蒙群山之中,能找到这么一片肥沃坝子,确属不易。然而过去娜姑坝子却缺水,为了改变干旱缺水的状况,娜姑人从清雍正十一年至嘉庆四年,历时64年几代人前仆后继,终于凿通了乐里村至小尖山后水槽的引水隧洞,引以礼河水灌溉娜姑坝子。在现存分水闸一方石柱上的一副楹联:“凿高山以引源泉,滔滔不绝,俾东阡北陌西畴南亩,上万顷咸资灌溉;癖塘土而成沃壤,井井有条,故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数千年永获丰盈。”就可看出这里虽称不上鱼米之乡,但不论是种地做买卖,确实是一个过日子的好地方。

  在白雾街走走,看看上百年的庙宇,逛逛解放前的深宅大院,瞧瞧五、六十年代的标语口号……老年人的日子,年轻人的生活,一起充斥在小小的白雾街上。过去的白雾街是失落了,但现在的白雾街同样是真实的,活生生的。

  杨红文 图/文(滇池晨报·都市名流)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