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红外线》聚焦:欢呼大学打破“教授神像”!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7日23:06 红网

  红网6月17日讯(红网记者)今年6月上旬,吉林大学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该校动了真格,大刀阔斧地改革教师职称评定制度,低聘、未聘、缓聘、解聘了186名教授或副教授,其中包括12名博士生导师;越级聘任了6名年轻教师。此举对当事人来说,无异霹雳春雷;对普通百姓而言,大学教授们在印象中根深蒂固的形象,也正在逐渐被改变。

  我们知道,类似吉林大学的职称改革,中国其他高校早在几年前断断续续已曾有过。但像该校这么大幅度、大面积,在观念上彻底打破条框,在行动上改革彻底的动作,近年来似乎还是头一回碰见。

  在中国普通老百姓心目中,一直以来,教授被神话化,偶像化,绝对化了——教授就是学问的象征。那些手捧一本线装书,戴着厚玻璃底一行一行在书上捉字的的老先生形象,多年来一直是我们心目中的教授的代名词。但通过这次吉林大学重新评定职称,一个染着头发,跳着街舞的青年也同样挂上教授的头衔,这不是没有可能。社会正在以一日千里的速度飞速奔驰,一切陈旧的传统在新观念推枯拉朽的冲击下正急速瓦解。

  当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文化人之前享受的制度性好处将一去不复返;市场经济社会,学术市场化必然会剥去教授头上那顶闪光的帽子,将其还原为一种技术,一种生产力……衡量其直接创造价值的标准也将可以通过物化而变得容易;而未来社会又必将从大众教育过渡到普及教育,人人拥有独到而专业的知识将成为一种极其平常而普遍的现象。社会没有谁能享受一劳永逸的的特权,教授也不例外。胡子长并不代表学问多,大学非大楼多也,实乃大师之谓也。这些名言放到今天更有了实际的含义:做了几十年教授,现在还能不能继续做教授?没人敢担保,套用中国那句俗话,就是:是骡子是马?拿出来遛遛。

  所以,笔者以为,吉林大学此举的意义,在于将原本已松动的冰山再次撬开了一个大缺口。教授的铁饭碗将陆续要被打破,是一种历史发展的自然选择,这种潮流,是谁也无法阻挡的。

  我们欣喜于历史的进步,我们为时代打破了我们心目中的“教授神像”而欢欣鼓舞,我们将站到理性的高度,去追随社会前进的足迹。让我们一同先走近事实,走进新闻。

  敬请关注本期《红外线》:欢呼大学打破“教授神像”!(稿源:红网)(作者:红网记者)(编辑:徐志频)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