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当文学遇上行为艺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8日10:24 南方日报

  本报记者/蒲荔子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端午节的下午,三百余人头戴魔鬼面具具,齐诵屈原的《国殇》;一场诗歌的行为艺术在广东省社科院一间会议厅里进行。

  文学与行为艺术联袂,近两年似乎有“雨后春笋”的声势。从前两年的“诗歌污染城市”,今年的“诗人住进鸟巢”、、“30万人汨罗江边诵诗祭屈原”,到广东这场借屈原之名,行诗歌朗诵之实的行为艺术;甚至有人把自己的小说《那么那么,艾》直接称作““行为小说”,也有人用“美女沐浴”的行为艺术方式推销新书。

  自然有人拍手称好,也有人不屑一顾。究竟文学与行为艺术联袂演出的效果如何?是纯属“作秀”还是“艺术合作”??是让文学重回社会视野,还是让人们对文学更加生厌?这些问题同样适用于当代艺术,尤其是先锋艺术。

  /现场速写:/

  走下舞台朗诵,戴上面具跳舞

  诗歌朗诵会上,每位听众的后脑勺上都戴着面具,有的恐怖,有的诡异,有的可亲可爱。每张椅背上都贴着一张海报:一个光头诗人架着墨镜,嘴里吐出大把诗歌便条。站在舞台中央看去,光鲜的脸庞都很正常,但退到人群之外,你会看到一群狰狞的面具盯着自己,仿佛瞬间置身妖魔营帐,荒诞、怪异。

  活动第一个节目,是朗诵屈原的《国殇》。灯光一暗,在一男一女领诵之下,众人手捧诗词,摇头晃脑地开始吟诵。10位观众被邀请上台即兴表演。他们面具遮脸,随着朗诵做出仪式化动作。有人故意停下来,对正在朗诵的诗人左看看,右看看,直看到他们不好意思。

  恰逢端午节,又是周六,因此听众里有很多“家庭组合”。年轻的夫妻带着年幼的孩子,小孩调皮地扭动,做出各种鬼怪表情,令现场的气氛在魔幻之外透露出亲和与随意。

  当活动进入尾声,一位流行歌手唱起了一首流行歌。听众们走上舞台,所有人一块跳起了舞,老太太老大爷们也扭动身躯。本在前排正襟危坐的官员也跳了起来。朗诵会变成了迪厅,有点像电影《勇敢的心》里人们被苏格兰风笛趋动着跳舞的情景。

  /活动效果:/

  踩着世俗台阶,升上诗意顶端?

  这次行为艺术的策划人之一、行为艺术家舒勇说,做这场活动的本意,是让“诗歌通过新的方式重新引起社会关注”。他说,他一直在各个角落观察自己的作品;当他身处舞台上时,他看到的是正常的面容,而退到舞台之外,看到的是一个张牙舞爪的妖魔化景象。这让他有一个感觉:当圈子内的人感到诗歌一切正常的时候,其实在整个文化大环境里,诗歌是被边缘化、被异化的。

  那么,他的目的达到了吗?他认为,现场的兴奋感是所有诗歌活动前所未有的,即使是前一阵大获成功的“珠江诗歌节”,观众与诗人的关系依然是舞台内与外的关系,而没有这样交流、互动、融为一体。而且,情景的可观赏性为活动留下了大量影像资料,使得诗歌有了再欣赏与二次传播的可能。因此,他认为,行为艺术可以丰富文学的表现力,有可能将文学推广到更广阔的空间。

  其实,诗歌、文学与行为艺术“同台演出”,早已有之。2000年12月29日,诗人们就在广州发起了一项“诗歌污染城市”运动;今年端午节时,30万群众在汨罗江畔齐诵余光中的诗作《汨罗江神》,祭奠先祖屈原。经媒体报道后,许多人对这些活动嗤之以鼻:为了它们身上莫须有的铜臭,以及那种挥之不去的“组织”色彩。

  更多的人认为行为艺术是在哗众取宠,其目的只是吸引眼球,求得某种“个人利益”。对此,活动策划人之一、诗人朱子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一个所有艺术都渐渐被商业社会、娱乐文化边缘化的时代,我们大部分人却在指责当代艺术争取生存空间的努力“太商业”,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无论“汨罗诵诗”,还是“戴着面具跳舞”,都不过是利用被忽略的社会公共资源,做一件我们早就该做的事。

  作为行为艺术家,舒勇接触此类声音的机会更多。他对记者说,人们以为社会对诗歌不感兴趣,实际上,是我们给人们认识自己的机会太少。这次诗歌活动里,大部分参与者都来自社会而不是文化圈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退一步讲,即便我们的操作方式有值得商榷的地方,那我们能否看看它所到达的目的呢?30万人诵诗,诗人与听众一起狂欢,这不是对“人们不再需要诗歌”最好的否定吗?如果它能借助世俗审美、暗渡陈仓,攀上诗意的顶峰,让艺术回到大众视野,是不是作秀又有什么所谓呢。

  /当代艺术:/

  唯有多样合作,才有美好未来?

  记者问到朱子庆先锋艺术的情况,除了文学,他竟然表示他也是一头雾水。这表明,先锋艺术整体上是被边缘化的;当代艺术封闭在小圈子内,各个圈子之间的交流都少之又少,更不用说圈子与大众之间的沟通。

  确实,不光文学,当代艺术似乎同样被人们“抛弃”了。摇滚乐的别称是“地下音乐”,先锋美术在人们的观念里要么是“看不懂”,要么就是“淫秽、色情、暴力”,先锋文学、诗歌竟然等同于“美女作家”、“身体写作”。

  究竟是人们抛弃了艺术,还是艺术抛弃了人们?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几位业内人士的观点一致倾向于后者。舒勇介绍,行为艺术曾经因其极端方式,引起过注意和争论,但随着人们司空见惯,行为艺术逐渐变成了“传统的行为艺术”,难以再对社会发声。这时候,艺术家们如果还坚持我行我素,不反省、革新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与公共资源合作,结果只能变成“无人理会的精彩”。

  因此,不是人们不需要当代艺术,而是当代艺术壁垒森严。如何走出“彼得堡”?舒勇认为,当代艺术只有开展多种多样的合作才有美好的未来。他说,文学与行为艺术、文学与美术、音乐与文学,舞蹈与书法,没有一样不可以合作的。而且,无数事实表明,合作的效果远比单枪匹马来得精彩,有没有人想过,一本配上几米漫画、大师摄影的诗集会多么赏心悦目?“在跨界的合作中,不同的艺术形式都会在新的环境中获得更广阔的发展。”

  /专家说法/

  艺术家,

  你为什么不说话?

  ——著名学者李公明谈“时尚化会不会影响艺术的价值”

  现在,没有一位艺术家用自己的形式悼念黑龙江不幸的学生。

  在灾难面前,艺术家为何集体沉默?

  当代艺术应该用什么来“哗众取宠”?

  前一阵,李公明在广州美术学院的课堂上做了一个测验:请说出你最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结果没有一个人说到黑龙江宁安洪水导致90余名学生死亡的事件。难道艺术界就只关心“艺术”,对活生生的现实世界的灾难毫无感觉吗?

  于是,在人们为当代艺术是否应该哗众取宠而争论的时候,学者李公明问道:当代艺术应该用什么来“哗众取宠”?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认为像文学与行为艺术结合这一类的方式会不会对艺术本身的品质造成影响?

  李公明(以下简称“李”):首先我认为,艺术的表现形式应该开拓,因而任何方式都是有益的尝试。其次,在信息社会,似乎信息存在才证明实体存在,但是,信息并不等于文本本身的价值。这可以从两个方面看,第一:你的价值不会因为更多人的喜欢而减少;第二:也不会因为更多的人喜欢而增多。

  记:当代艺术是十分个人化的艺术,它在进入公共视野时是否存在困难?

  李:在西方,当代艺术已经成为艺术家与社会沟通的主要方式。他们的作品同样是十分个人化的,但他们的个人化是指其方式而言,其内容还是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的。而中国的当代艺术可以说十分独特,创意无限,但空间十分狭窄,局限于表现自己的狭小理念,只是哗众取宠,没有什么价值。因此,我认为中国当代艺术,要进入公共视野比较难。

  记:您所说的“价值”具体是指?

  李:简单说,我认为,不管是传统还是当代艺术,不管是温和还是极端的,它是否有价值,关键是看它能不能对社会起推动作用,能不能对人类苦难有所帮助。

  也许我的观点有点偏激,但我认为,当代艺术应该负起这个责任。传统艺术由于其形式缺陷,在表达社会关怀方面有困难,但当代艺术能够依靠传媒的力量,表达自己的声音。遗憾的是,我们的艺术家集体沉默了。

  我在我的课堂上,问我的学生最近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什么,他们有的答是“诺曼底登陆”,有的称是“连宋大陆行”,竟然没有一个人想到黑龙江宁安洪水中死难的孩子。问他们原因,他们认为这是新闻媒体的事,艺术界知道不知道并没有什么影响。我当时很愤怒。从这一点看,我们的艺术学院教育是失败的。几年前,有位诗人为渤海漏油事件的死难者写过一首诗,我至今读来依然感动。但现在,没有一位艺术家用自己的形式悼念黑龙江不幸的学生。

  记:是因为他们真的不愿关注,还是因为他们的关注是无力的?

  李:艺术家可能认为,报道事故、探求原因以求进步是新闻媒体的责任。但是,舆论唤醒民众固然十分必要,情感上的唤醒同样不可或缺,而这正是艺术家们的责任,即使他所发出的声音微乎其微,但溪流总会汇成大海。况且,艺术界的声音绝不可能“微乎其微”。

  不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些灾难。我提问的班级的一位学生下课后找到我,说,其实他想到了黑龙江水灾,但他不好意思说,因为“有点害怕别人说他傻冒”。这说明什么?说明在我们之中普遍存在一种心理:不敢愤怒!艺术家们,是不是这样呢?

  现在很多艺术家都在讲求个性、突破,但我想,如果诗人们为死去的孩子们写一首诗,举办一个朗诵活动,画家们为灾难的场景作一幅画,筹集善款救助生命,提醒人们珍惜生命,唤醒政府尊重生命,这样的“哗众取宠”不是更有意义吗?

  盘点文学与行为艺术的联姻事件:

  极端方式吸引眼球:

  诗歌污染城市:

  大概从海子、顾城自杀事件开始,诗人开始一次次地依赖于诗歌以外的行为来叙事,诗人更多地用行为而不是用笔来说话。

  上个世纪末的时候,在广州,中国南方一个灯红酒绿的城市里,林世宾和他的诗友们,在夜色的遮掩下把打印有诗歌的纸片像老军医、制假证的广告一样贴在公共场所,私人住宅。

  平日充斥着性病广告、求租广告的电线杆、广告栏被一首一首的经典诗歌占据了。平日对那些广告熟识无睹的眼球被新的诗歌广告和张贴广告的人吸引了,有的人好奇、有的人厌恶,也有的人无动于衷。

  诗人住进鸟巢:

  今年4月26下午5点,北京的一块草坪上搭起了一个“鸟巢”。行为艺术实施者也夫称他将在高达10米的鸟巢上面生活一个月,吃喝拉撒都将在2×2米的鸟巢内。他只携带被褥、手电等最基本的生活品准备在鸟巢上生存一个月,除非身体出现病理现象,在此期间他绝不会走出鸟巢……

  策划者称,此次活动的意义在于通过另类的艺术行为和社会行为,来引发人们对生存孤独、精神空间萎缩的思考。

  借助传统文化资源:

  30万人诵诗祭屈原:

  6月11日,2005中国岳阳(汨罗江)国际龙舟节(端午节)开幕,在龙舟节的“端午原祭”活动中,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带领30万现场观众,集体诵读他特地为此次大典所作的新诗《汨罗江神》。

  同日,广东举办了本文所叙的诗歌朗诵会。据了解,今年端午节,诗人一改常态,纷纷出动,许多城市都举办了诗歌活动,引起了比平时更为广泛的反响。

  依托商业运作模式:

  行为小说:

  “美女作家”彭久洋出了一本《那么那么,艾》,号称是中国第一本“新行为小说”。她这样解释“新行为小说”:我的灵感来源于行为艺术。我觉得行为艺术就是一个人或多个人通过身体为媒介,所阐述的观念与思想,并用摄影或照片的形式作为记录。行为艺术跟其他艺术的区别在于用视觉冲击力和本身造成的后果,让大家产生惊讶的作用。当今中国后现代艺术多元文化背景中,艺术正以前卫、实验和观念的名义变得越来越随意。而新行为小说,我觉得就是一部完成后的文学作品,作者及他人通过自身扮演小说中的角色,通过图片与文字配合的一种全新小说形式。这种行为的目的就是更详细、明确地传达小说的思想、意图,更具有视觉冲击力。

  行为促销:

  去年在桂林举办的全国书展上,《成都,爱情只有八个月》在国内图书行业首次采用行为艺术的方式进行首发。小说作者江树将小说中反复出现的“道具”——一种中国的传统木桶从成都运抵桂林,并请到美女行为艺术表演者李小姐扮演一位都市白领丽人,从外面疲惫地回到“家里”,往木桶里放满热水,倒入香精油,洒满玫瑰花瓣,慢慢地脱掉职业外套进入木桶,一边享受红酒、音乐,一边悠然自得地阅读小说。

  图:

  “鬼面诗会”活动现场舒勇 摄

  1.行为小说《那么那么,艾》封面。

  2.诗人离开鸟巢的时候,哭了。

  3.行为小说《那么那么,艾》作者彭久洋。

  4.鬼面诗会。

  5.诗歌“污染”城市——印有诗歌的纸片贴在公共场所。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