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今天我们怎样做父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9日09:45 大洋网-广州日报

  马国川

  文章的题目是从鲁迅先生那里借来的,但是并非笔者无病呻吟,因为虽然八十多年过去了,但是“我们怎样做父亲”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前不久发生的两则新闻,更引起笔者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一件是在大连某小学门口出现的这样一幕场景:一名小学生在同学面前夸耀自家宝马车的豪华和舒适,恰在此时,其父亲开着一辆普通的小车来接他回家。在同学面前丢了面子的儿子执意不肯上这辆破车,定要父亲回家将宝马车开来。

  另外一件是某小学三年级的一名学生,仅仅因期中测试三门学科考了班级第一名,其父特奖励他一辆价值107万元的宝马车。

  据说,选定6月过父亲节是因为6月的阳光是一年之中最炽热的,象征了父亲给予子女的火热的爱,反映了西方的文化传统,它与我们的文化迥然不同。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就是建立在宗法、人伦的基础之上的,父亲形象成为了一种意志和权力的象征。鲁迅当年呼吁做父母的“觉醒”,就是针对父母凌驾于子女之上的传统旧观念。当然现在有这种思想的人还是大有人在,但是另一方面,许多家庭是独生子女,孩子往往成了“小皇帝”,父母对孩子是千依百顺,有求必应,不求也应,唯恐照顾不周。“毁灭”了“父亲说的一切孩子必须做”的传统,变成了“孩子说的一切父亲必须做”。

  “父兮生我”,并不是生出了永远而绝对的义务。如果一个做父亲的认为自己应该做儿子的奴仆,那他真的是一个可悲的奴仆。诚然,“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很不易做”。但我们首先须弄清楚,什么是“觉醒的父母”?“觉醒的人,应该洗净了东方古传的谬误思想,对于子女,义务思想须加多,而权利思想却可切实核减”。可见,义务思想加多,并不是担起永远而绝对的义务,权利思想核减,也不是完全放弃权利。父亲与儿子,谁也不应做谁的奴仆。

  重庆的一对夫妇隐瞒大款身份,为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勤奋节俭的自立意识,装穷十七载。高考前夕,他们向女儿许下重金承诺,无意中曝光了这场持续17年的爱心“骗局”。大款父母的另类教育,既有父母的一片苦心,也多少有些无奈,这种无奈来自于他们对当前社会风气的忧虑和不信任,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在社会上孩子在父母面前是多么的“权威”!

  现做父亲的,首先要有博大之爱,爱己亦爱人。这爱是无私的、利他的,但不能是溺爱,过度的物质溺爱,同样是孩子不堪承当之重,成了当前不少年轻父母为孩子制造的新囚笼。孩子嫩弱的肩膀实在无法承受百万宝马之重,溺爱对幼者的成长是毫无益处的,超过正常需要的物质关怀与物质赐予,容易使孩子堕入物质的囚笼而萎靡其精神,看似爱之,实则害之。小小年纪虚荣骄奢,溺爱孩子的父母又能对自己的孩子作何期待?

  鲁迅先生说,做父亲的应该首先“解放幼者”。如今“解放幼者”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从过度的物质溺爱中解放他们,从小就鼓励孩子勤劳节俭,着重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与自强精神,让孩子们“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来源:广州日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