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本市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20%——科研成果为何难孵成产业金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0日13:39 新民晚报

  从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开始,现代意义上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在全世界范围内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昨天下午2005上海科教兴市论坛首场公开的专题研讨会上,本市产、学、研领域的代表说:“我们的产学研是全世界最复杂的,却远不是最有效率的。”即使产学研三方都有合作意愿,本市大学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仍只有20%,新技术仍未能有效融入产业。

  研发技术多不实用

  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于建国表示,在全国重点高校科技经费总量中,企业提供的经费占了60%——70%,但是,技术开发与市场需求还是脱节,高校所拥有的单元技术、阶段性成果多,技术集成少,技术成熟度低,解决行业性关键共性难题的成套技术少。

  “由于大学科研的特性和长期的导向影响,研发出来的许多技术实用性不强,配套性不够,产业化前还需二次开发。然而,企业相对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对大学的科技成果往往不能作有效的二次开发。所以,高校研究的优势难以转化为企业的产品优势。”

  “点对点”模式不顶用

  在华谊集团的产学研合作目录上,印有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复旦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工业大学、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一长串名字。企业在技术创新上明显尝到了甜头:年产1万吨40%乙二醛生产装置能力居亚洲第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甲醚燃料发动机城市公交客车已达到欧Ⅲ标准。

  集团科技部经理何扣宝坦言,很多企业与科研院所目前的合作常常是“点对点”模式,即单个科研人员参与单一企业的某个项目攻关,课题完了,合作也结束了。而且,不少企业与同一个科研单位合作,成立多个研究中心,彼此又缺乏沟通,最终出现重复科研,浪费时间、财力和物力。

  专利申请与市场脱节

  一方面,学校现行的科技管理还是以成果鉴定和发表论文为主,高校教师普遍缺乏专利保护的意识,造成申请数量偏少;另一方面,有了知识产权意识的人,又容易陷入“为申请而申请”的误区,造成专利质量不高,和市场需求脱节,实施转化率不高。

  市教委科技处处长王兴放指出,上海高校全年的专利申请量已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但是知识产权只有被市场接受并付诸实施才有其现实意义。此外,沪上各高校目前或没有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或执行不严格。知识产权的“蛋”一旦“孵化”成功,学校、学院和发明人之间的权益压根分不清楚。

  本报记者董纯蕾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