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各方热议产学研发展瓶颈问题 校企之间需要信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0日15:35 新华网

  高校只重成果数量,大量科技发明得不到实施就“夭折”在“襁褓”之中;企业轻视技术创新,被逼上绝境了才想到寻求技术支持。但高校和企业配起来后,产学研合作却停留在浅层次的项目合作,还常常出现不信任,闹起知识产权纠纷。

  在昨天举行的科教兴市论坛“促进产学研结合”研讨会上,政府、企业和高校专家为产学研发展之路献计献策,期望政府能发挥有效的“催化剂”作用,使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能打破“围墙”,搭起一座“信任之桥”。

  高校不要只重专利数量

  相比十年前,上海各高校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已显著提高。1996年,上海高校申请专利仅82项,在全国各省市位居第8。而近两年已从原本的成果多、专利少,转变为专利多、成果少。

  据统计,2003年全市高校专利申请量为1826件,2004年专利申请量为2222件,已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各省市第一,仅上海交大一所学校去年就有800多件专利。

  但市教委科技处处长王兴放认为,对知识产权重视的同时也暴露了两个新问题。首先,许多高校的专利是为申请而申请,虽然数字很高,但质量普遍不高。美国理工类高校中排名第一的加州理工在2004年的专利数只有123件,但绝大多数都成功地进行了成果转化,而上海高校的专利却普遍与市场需求脱节,实施转化率很低,许多成果仍“束之闺阁”。因此他认为,高校不应过多关注专利数量,在提高科技成果创新性的同时,切莫忽视专利的经济性和法制性,要注重专利的实施和知识要素的分配。

  第二个问题是知识产权权益分配和归属,它造成了产学研发展的新瓶颈。王兴放说,高校的许多研发项目背后,知识产权是笔“糊涂账”,学校、学院、教师三者之间权利与义务不平衡,出资支持项目研究的企业也来要专利权,最后谁有权支配专利搞也搞不清。高校和企业在合作中,互相不信任便在所难免。因此,高校应尽快规范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高校、企业须整合取向

  学界和业界素有“两张皮”的说法,意指科技与经济脱节,一方面是大量科技成果“养在深闺人不识”,另一方面企业却找不到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科研成果。

  说起个中原因,全国政协委员、市经委技术进步处处长傅新华认为,这源于认识的不足和双方的隔阂,归根结底是不同的价值取向。

  在高校中,传统考核体系的“指挥棒”依旧在起作用。教师们评职称、考核项目、报奖、评院士时,始终没有成果产业化这一指标。因此,象牙塔里的科研普遍重科技成果,轻视市场转化。反观企业,它们对技术支持的需求也并不强烈,往往要等到遇到危机时,无路可走了,才想到寻求技术创新。

  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于建国说,企业是科教兴市、科技进步的主体,如果企业不追求技术进步,大学有天大的力量也没有用。如果大学不解决工程力量薄弱、技术转移困难这些问题,那出再多的科研成果,充其量做的也只是半成品。

  “两张皮”捏成“一条龙”

  那么,谁来把“两张皮”捏成“一条龙”呢?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副主任、市教科院党委书记季国强认为,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放出活水,让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如鱼得水,游得欢。

  季国强认为,首先要靠政府来“破墙”,打破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彼此割裂的格局,其次是建立能够推动各方积极性的“动力机制”。

  与会者还普遍认为,产学研不能停留在以项目为主的低层次合作上,企业与高校不能光搞短平快的“恋爱”,做完一个项目就“分手”,而应搭建起长效的产学研战略联盟。许可臻(来源:新闻晚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