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种瓜难、运瓜难、卖瓜难 瓜农酸甜苦辣谁人知(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0日20:22 新华网
种瓜难、运瓜难、卖瓜难瓜农酸甜苦辣谁人知(图)
图片说明:瓜农王老汉在瓜田摘西瓜。 施向辉 摄

  都知西瓜甜,怎知瓜农苦?

  对于那些辛辛苦苦靠种瓜卖瓜挣血汗钱的瓜农来说,种瓜难、运瓜难、卖瓜也难。然而,再怎么难,再怎么苦,他们总归有盼头,那就是将西瓜卖掉之后带来的喜悦。然而,面对今天起执行的南京进城卖瓜新规,憨厚的瓜农们显得一脸的无奈与失望:从今日至8月10日,西瓜销售高峰期间,一律禁止拖拉机、三轮机动车运送瓜果进市区,这使得他们卖瓜难上加难。两天来,记者全程跟随浦口区乌江镇南一村魏山组“种瓜能手”王宏良、南京市江宁区横溪镇唐庄村瓜农方敬银进城卖瓜,真正体验了瓜农的艰难与辛酸,真正体会到了农民“增收难”到底有多难。一纸令文,落在瓜农身上,是如此沉重。

  从春节忙碌到现在

  王宏良,55岁,浦口区乌江镇南一村魏山组村民。在南一村一带,老王可是有名的“种瓜能手”,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地地道道的瓜农”。让老王尤为自豪的是,自家地里的西瓜个个都是顶呱呱:“个大、水多、瓤甜,家里一年到头就指望卖西瓜的这点钱。”种西瓜的收入,可以说是老王家中的主要经济来源。

  按照惯例,老王每年都要种30亩左右的西瓜,可今年他却只种了15亩。“早就听说今年不给农用车进城卖瓜了,所以没敢多种,万一卖不掉,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眼下,看着地里的西瓜赛着个儿疯长,还未来得及品尝丰收喜悦的老王,就开始为到哪里卖西瓜犯了愁。思来想去,老王还是决定用自家的农用三轮车将西瓜拖到南京卖。

  2005年6月16日凌晨4点,天刚蒙蒙亮,老王早早就起来了,他要赶着去附近的瓜田里采摘西瓜。清晨的田野里,凉风拂面,空气中夹杂着淡淡的泥土气息。“早上干活凉快,而且早上摘下来的瓜也好吃”,老王告诉记者,“现在摘下来放在树荫下,夜里再拉到南京。”就在5个小时前,老王才和二儿子从南京卖完一趟瓜回到家中,由于睡眠不足,老王的双眼布满血丝,古铜色的脸庞上略带疲惫。

  “这样子捧在手里敲两下,捧瓜的手感觉到震动,肯定是熟的。”老王一边说一边熟练地掂了掂秧苗上的西瓜,然后迅速决定是否采摘。老王弯着腰在瓜田里来回走动,一会儿工夫,田间小路上就摆满了西瓜。尽管早晨比较凉爽,可老王额头上还是布满了细密的汗珠,的确良衬衣也被汗水浸湿。

  “这还算累啊?从春节时开始种瓜到现在,15亩西瓜光是放风、锄草、浇水,就比这要忙多了。”

  趁着休息的工夫,老王和记者聊了起来。

  “今年去南京卖过两趟西瓜,都是卖了两天才卖完,这次去,还不知道是怎么样呢。”“就用自家的三轮车拉过去,每次能运2500斤左右,一趟也能卖个1500块钱。”“听说20号就不许用三轮车运西瓜进城,今年西瓜的收成不错,但卖到哪里去可成了我们瓜农最头疼的事了。”“周边镇上根本卖不起来价,而且家家户户基本上都种瓜,西瓜根本没销路。”提起收入,老王显得忧心忡忡,自家15亩田地里的西瓜销路成了他的心病。

  可说归说,西瓜终究还是要卖出去才能变成现金,老王把采摘的西瓜一个个搬到自家的三轮车上。老王告诉记者,“明天夜里两点去南京卖瓜,白天不敢走,交警、市容逮着了会罚款,一罚就是一百两百的,一车瓜还不知道卖几个钱呢。”

  早上9点不到,三轮车装满了西瓜,一切都已准备妥当。

  准备好钞票备罚款 头天夜里就商量线路

  当晚7点左右,在田地里忙碌一天的老王刚回到家中,同村的王大斌和魏财宝两人就过来找他商量“进城卖瓜的事”。他俩今年尚未进城卖过瓜,想找老王讨教点进城经验,顺便打听南京西瓜市场的行情。

  “现在大桥24小时都不准许三轮车、拖拉机通过,逮着了就罚款,还不一定能过得去,我们要走也只能夜里走板桥汽渡,来回得多花40块钱的轮渡费。”“西瓜在南京能卖到6角钱一斤,一车瓜最多卖两天,在镇上卖,一斤只能卖三四角钱,而且卖不动。”老王今年已经去南京卖过两次西瓜了,对此显得很有经验。“我们夜里两点钟去,这样的话,天不亮就到南京了,把车停在居民小区里,卖不动也不能开车乱跑,逮着了就要被罚款”。思前想后半个小时,最后由老王拿定主意:“不走大桥,走板桥汽渡,次日凌晨2点开三轮车进城。”

  喝酒时,老王的话匣子也逐渐多了起来。“一亩地西瓜也就卖两千块钱的样子,晚瓜还卖不到这个数,除去种子、肥料、农药的钱,能赚千把块钱。”从春节一直忙到现在,就盼着能有个好收成,要是政府让我们瓜农的三轮车进城,一亩地怎么也能多收入几百块钱。”晚饭一直吃到晚上9点半左右。随后老王给记者安排住处,并一再叮嘱:“你们早点去休息,夜里两点我喊你们起来。”

  天没亮就要赶到市区

  6月17日凌晨1点50分,外面的嘈杂声让记者从迷迷糊糊的睡意中清醒。此时老王一家人正忙着用塑料布遮盖三轮车上的西瓜,为三轮车加水。老王的老伴把两瓶装满凉白开水的雪碧瓶放到车上,这是为老王和儿子准备的“消暑饮料”。临行时,老伴再次叮嘱老王:“路上让小二子开慢点,卖完早点回来。”

  随后记者和老王爬到三轮车上,垫子是装满麦秸的蛇皮口袋。2点16分,由老王的二儿子开着三轮车出发进城。此时王大斌夫妻和魏财宝夫妻早已在村口等待多时。夜色中,三辆三轮车排成队开往南京方向。

  凌晨2点32分,三轮车队开到南京兰花塘加油站。“油不够来回的,要加一点,每次来回光油钱都要四五十块。”看着加油机上不断跳跃的数字,老王非常心疼,“好了,好了,就加30块钱的吧”。老王从破旧的迷彩腰包拿出三张10元人民币递给工作人员,随后又小心翼翼地打了个活结,放回腰间。

  三轮车从加油站开出后,老王坐在摇摇晃晃的三轮车上打盹,不一会儿就传来了轻微的鼾声。

  凌晨2点58分,老王等人的三轮车队抵达板桥汽渡渡口。前方几百米长的队伍让老王非常焦躁,“一定要赶在天亮之前到南京,三轮车白天进城肯定要被罚款的。”趁着对面车辆没有过来的间隙,三辆三轮车从反道开到等候过轮渡车辆的最前方。

  “给我倒回去!你们干什么?凭什么不排队啊?”渡口一名工作人员对着老王等人大声叫嚷,“快点倒回去排队!”

  “我们赶着天亮前到南京,求求您行个方便。”老王等人一边赔着笑脸,一边忙着解释,“我们这就去买轮渡费,这就去。”求了半天情,对方才网开一面,不再坚持让老王等人将三轮车倒回去。

  由于路面崎岖不平,前方运瓜的三轮车不时会掉下来一两个西瓜。每遇这样的情景,老王都要探身看看自家三轮车上的西瓜。

  17日凌晨4点32分,三轮车队开到南湖一号路附近时,三辆三轮车分头开往三个方向,老王选定的是集庆门大街的南苑小区附近。

  凌晨4点50分时分,天色已经发白。老王的三轮车顺利抵达卖瓜地点———集庆门大街发园路口,“在这个路口呆个几点钟,然后就得开到小区里面去卖。”老王让二儿子在驾驶室里睡一会,自己趴在三轮车上看瓜。老王上次夜里两点钟就到了,被蚊子咬死了,浑身都是包,所以这次来晚些,也就不用睡在外头被蚊子咬了。

  准备好钞票以备罚款

  方敬银今年58岁,是南京市江宁区横溪镇唐庄村的瓜农,家里种了4亩地西瓜。横溪的西瓜在南京很有名,每天到当地收瓜的瓜贩子的车子能有上百辆,价钱大约在4.4毛一斤,听说城里的瓜卖到了7毛一斤,为了能多卖点钱,老方找了辆农用车,准备再次进城卖瓜。

  “6月20日开始,对瓜农的优惠政策都取消了,便于运输西瓜的农三机不允许进城了。”在横溪,瓜农们的关注重心也都围绕在这一话题上。为了能把瓜卖出去,瓜农们往往在深夜出发,避开有关部门的查处,把瓜运到小区里。

  6月18日夜里12点不到,只睡了一个多小时的方师傅和老伴就起床了,收拾好东西,坐上女婿开的农用车,从横溪镇唐庄村出发,向南京市区开去。夜里的天气很凉爽,坐在驾驶室里,看着窗外安静的马路,耳边只有农用车发动机的轰鸣声,方师傅眉头微微皱起,“这次带了大概3000多斤西瓜,如果顺利的话,明天一天卖完,晚上就可以赶回家了。只是希望不要遇到罚款的。”他说,有时遇上罚款,一次要罚一两百,虽然今年的收成不错,但是能卖出多少钱,心里也没底。

  “这是最后的一批瓜了,所以趁20日之前赶紧把瓜摘了卖了。”这是方师傅今年第四次进城卖瓜了,前三次卖瓜已经是七八天前了,后来又卖了一批给到村里收瓜的瓜贩,但是那样实在不划算,这才又打算进城自己卖瓜。

  18日早晨8点钟,他就和老伴姚大婶下田摘瓜,并把瓜从田里挑出来装到车上,一直忙到下午2点钟才歇下来。车子是大女婿家的农用车,大女婿家种了两亩大棚瓜,平时很忙,这次是抽空帮方师傅送到南京,然后还要赶回来的。“现在找个车子也不容易,运一趟都要140—150元一车。自家人就给点油费,能省一点是一点。”

  “由于车子根本不能进城,如果遇到交警是要被罚款的,我们也认了。”老方摸了摸裤兜,那里揣着一百元零钱,还有两张一百元整钞,就是为了用来“预备给交警罚款”的。一路上,老方不住地左右张望,目光如炬,期间车后一辆救护车车顶的闪烁灯光也让老方紧张了良久。一路还算平静,“我们就是算着交警下班之后才敢上路的。”

  为解口渴只喝自来水 一车瓜卖了近1500元

  凌晨5点50分,老王迎来了第一位顾客———附近的居民李大爷。

  渐渐地,买瓜的市民越来越多,老王一个人忙不过来,赶紧叫二儿子起来帮忙。遇到一次买五六个的“大主顾”,老王都要先用口袋装好,然后送货上门。

  这一次,老王要把60多斤的西瓜扛到发园小区居民赵奶奶家中。7个大西瓜装了满满一蛇皮口袋,老王的身体微向前倾,在儿子的帮助下,方才把蛇皮口袋扛到肩膀上。刚爬到二楼,老王的脚步声越发沉重,等爬到5楼赵奶奶家门口时,老王的衣服已经湿透了。看着房间里的木地板,老王有些不知所措。赵奶奶见状,赶紧说:“没关系,没关系,不用脱鞋子了。”老王这才踏进去,小心翼翼地把西瓜放在厨房的地板上。气喘吁吁的老王告诉记者,“一天下来,总要送上十几次吧。”

  7点30分,老王让二儿子把三轮车开进发园小区。趁着这个工夫,老王花了3块钱买了两张煎饼,父子俩开始吃早饭。

  中午时分,气温高达35摄氏度,老王父子挥汗如雨,雪碧瓶里的凉白开水早已喝完,老王让儿子拿着瓶子到附近的小店灌满自来水,然后“咕咚”“咕咚”猛喝了几口。

  下午2点半,老王父子俩轮换着去吃午饭。“有荤、有素,好几个菜呢。”5块钱一份的盒饭,在老王眼里已经算得上一顿丰盛的午餐了。吃完饭后,老王打开雪碧瓶,一气喝了半瓶自来水,随后父子俩把一个顾客退回来的“生瓜”切开分吃。“估计今晚肯定能卖完,现在只剩下不到500斤的瓜了。”看着三轮车上西瓜不断减少,老王非常开心,“其实南京人很喜欢买我们瓜农的西瓜,价格比贩子卖的便宜,而且瓜又新鲜。”

  晚上5点半,三轮车上的西瓜已经一个不剩了。“刚才打王大斌和魏财宝的手机,他们西瓜都只卖了一半,今晚看样子他们回不去了。现在还不能走,路上有交警和市容,晚上8点钟左右才可以走。”老王告诉记者,“这车瓜大概2500斤左右,总共卖了1460多块钱!”

  随后老王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按照目前的价格,西瓜运到南京卖,一斤可以多卖2毛钱左右。“2500斤就可以多卖500块钱,去掉油钱、轮渡费、清洁费,还有其他费用,这车瓜比在家里多卖300块钱左右。”老王觉得非常满意,“农民哪有不吃苦的?吃点苦,多卖这么多钱,值了!”

  “再过几天,西瓜只卖三四毛钱一斤,一车瓜只能多卖250块钱左右,万一被逮着了罚款,再除去油钱什么的,就没有什么赚头了,说不定都要亏钱。”老王告诉记者,“要是政府让我们瓜农开三轮车走大桥进城,就可以省下40块钱的轮渡费,还是有赚头的。”

  晚上8点半,老王和儿子开着三轮车返回乌江。半路上,老王给记者打来电话。“三轮车还没有开到板桥汽渡就坏了,轮胎被钉子扎坏了。”老王在电话中问记者,“记者同志,你说说,6月20号以后,我们还能进城来卖西瓜吗?”

  最怕不懂规矩被罚款

  方敬银那边则由于车况不好,担心瓜被颠坏,一路上车子开得并不是很快。到19日凌晨1点半,车子才开到了南京师范大学附近的山阴路社区。这里有一个小广场,是居民们锻炼的地方。在女婿的帮助下,方师傅和老伴把车上的瓜都卸了下来,挨个在路边码放整齐。“往这里移一点,别挡着人家锻炼。”方师傅刚把一袋瓜放在秋千架旁边,姚大婶就赶紧提醒,“已经占用人家的地方了,不能给人家添麻烦。”

  半个小时后,3000多斤西瓜都从车上搬了下来,在地上堆成了一座小山,方师傅累得直喘气。女婿开着车又赶回去了。方师傅拿出一张破得只剩下框架的藤椅,递给老伴,“坐下来歇歇吧。”他自己却只是坐在秋千架上,“等天亮了,赶个早市,能卖出不少瓜的。现在还能打会儿瞌睡,就是蚊子太多了。”

  方师傅家有4亩瓜田,一亩产量约3000多斤。“卖得好,一年下来能有几千块钱的收入。”由于种小棚瓜要靠天收成,一旦遇上连日大雨,成熟的瓜来不及摘就会烂在田里,而且卖起瓜来费神费力。由于一夜没睡,老方的眼睛里布满血丝,他让老伴先睡下,自己却蹲在一边抽烟。“种瓜比种水稻苦吗?”记者问。老方深深吸了口烟,眉头间渗出了几滴汗珠。“当农民都很苦,我不考虑种瓜多辛苦,也不愁西瓜销路,只担心自己不懂规矩被罚款,甚至被赶回横溪去,那我的辛苦就白搭上了。”

  夏日天亮得早,才4点多钟,天就已经亮起来了。早晨5点半的时候,逐渐有居民起床洗漱。“唉,你们又来了啊。”一位大爷出门锻炼,看到方师傅夫妻俩后满脸笑容地招呼着。原来,方师傅今年第一次进城卖瓜就是在这里卖的,和居民都比较熟悉了。

  居民对瓜农非常友好

  中午时分,一位居民从自己家里提了一瓶开水给方师傅,并让他喝完了再去倒。中午那位居民还端了两晚稀饭来,让他们解决了午饭问题。“城里的居民对我们都很好。有什么事都很照顾我们的。”

  方师傅颇为感激地说。但是这样的事并不是总能遇到,有时带的瓜比较多,一天卖不完,只能守在西瓜旁边过夜,忍受着蚊叮虫咬,“吃饭还好办,最难受的是不能洗澡,衣服被汗浸了一天,都是馊味。”

  “城管不让我们在路边卖,要我们搬到小区里去,可是我们的车子都走了,几千斤瓜怎么搬呀。”方师傅谈起以前卖瓜的遭遇,“我们要是不搬,他们就会抢我们的秤,收我们的瓜。虽然市民都帮我们说话,但是有什么用呢,瓜都没了,秤也断了。”

  正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大地,西瓜藤都被烤蔫了,据说当天的温度达到了35摄氏度。方师傅卖瓜的地方正好是一块阴凉的地方,有微风吹拂,但即使这样,也是汗如雨下。人们都称赞方师傅的瓜,“红瓤黑子,甜。”

  中午来买瓜的人不多,大多是些年轻人。“刚才那个男的是在哪里买的瓜?”两个女孩子走过来问道,“就是那个个子高高的,头发染成黄色的人。”“就是他这里,这里的瓜不错的。”坐在旁边乘凉的居民抢先回答。方师傅则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黝黑的脸上堆满了皱纹。

  方师傅卖瓜总是分量足足的,算钱时几分的零头也是直接省去,遇到买得多一点的,要求送上门时,不管是几楼,他都会帮忙送过去。

  不想偷偷摸摸地卖瓜

  方师傅说,田里还剩下大约2000斤瓜,再卖一次就结束了。“在南京呆的时间不能长,以前最多也就呆两天,不然家里没人照应。”方师傅家里有四个孩子,三个大一点的都在外工作,只有老四还在上初中,“卖完了晚上就得赶回去。”

  “今年的瓜市还是不错的。”方师傅说,去年的瓜只能卖到4毛一斤,可今年能卖到6毛以上,比去年多出不少来。“瓜下市了就种稻子,但是种其他的东西利润不高的,赚钱就指望着西瓜了。”他说,前几年瓜市不好,赚不到钱,村里不少人都不种瓜,出去打工了,自己为了供孩子读书,还在坚持着,这两年瓜市才好起来。

  说话间,方师傅找了个袋子,把地上的瓜皮和瓜藤都捡起来,背到100多米远的地方扔进了垃圾箱里。“人家给我们在这里卖,我们不能给人弄得乱七八糟,走的时候,我们还要把这里打扫干净的。”

  “政府不让农用车进城,不让我们在主干道边上卖瓜,怕我们影响市容,我们都能理解。所以我们都很注意卫生,但是如果真的不让我们进城卖瓜,那可怎么办啊?”方师傅说,“我们也不求别的,只希望能有个好气候,政府能让我们顺利进城,安安心心地把这一季瓜卖完,就成了。”

  傍晚五点,老方把最后两只西瓜卖出去了,收拾起几只蛇皮袋准备回家。老方舒心地笑着,又摸摸了裤袋,把当天的收入1000多元装在了一只小塑料袋里,交给了老伴。“不知道20号之后还会这样顺利吗?”老方说,明年还想进城卖瓜,“但我不希望是这样偷偷摸摸地卖啊。”

  瓜农需要更多关心

  种瓜能手王宏良告诉记者,一亩地西瓜,种子、肥料、塑料薄膜等成本加在一起,大概在700元左右。“从春节到现在,一家人都要在地里伺候着这15亩西瓜,收成好的话,能卖3.5万元左右。”老王说,“前两年,两个儿子分别盖房子、结婚,借了亲戚朋友四五万元,就指望西瓜的收入还债呢。家中平时的开销靠的也是卖西瓜的钱呢。”按照老王的说法,15亩西瓜至少可以进城卖30趟左右,一次就能多挣200元,15亩西瓜至少可以多收入6000元。

  可是,南京有关部门实行“瓜农进城新规”后,他们这个愿望能实现吗?显然并不乐观。

  同时,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南京市江宁区横溪镇对瓜农卖瓜的政策扶持,颇具启发意义。“我们这里的瓜农很多都在东山镇城区卖瓜,进城的不多,所以不让进入主城区的影响稍微小一些。”横溪镇政府的官员说,对那些卖瓜困难的瓜农,当地的农业公司会组织联系一些超市和农贸中心,直接销售过去,解决农民的困难。“通过改良品种,打品牌,组织销售渠道,应该说我们横溪的瓜还是比较好卖的。”这位官员说,去年全镇人均收入5180元,今年有望在此基础上人均增加1000元,主要就是靠种瓜所得。

  面对南京这一新规,瓜农在无奈之余,当地基层政府或许可以主动“有所为”,想瓜农所想,急瓜农所急,设法帮其将西瓜卖掉,多一点关心,多一些扶持,而绝不是添堵、设置障碍。这才是真正的“百姓利益无小事”。高国吴宏施向辉

  从“变堵为疏”到“一刀切”,专家质疑“瓜农进城新规”———

  管理上的“麻烦”怎能一“切”了之

  “也就跑这一两趟了,再过几天就进不来城了。”6月13日,在莫愁新寓附近卖瓜的瓜农何大嫂一脸的无奈。

  从今天即6月20日开始至8月10日,像何大嫂这样用拖拉机或三轮机动车进城卖瓜的瓜农都会被南京市区拒之门外,除非他们租用货运汽车。而且,即使改用了货运汽车,也只能在每日20时30分至次日7时在规定区域内行驶。

  有关部门出台新规引起不少人的质疑:除了24小时全天候禁行这种“一刀切”的政策外,是否就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面对“增收难”的农民以及吃瓜需求大的城市居民,这种“粗放式”的决策手段是不是应该改改了?

  是否经过充分调查研究

  南京市公安交管部门发布相关《通告》时所称的原因是“为维护交通秩序”、“减少噪音污染”、“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等。但是,就在去年,南京对农民进城卖瓜还是用的“变堵为疏”的政策,对瓜农的拖拉机、低速载货汽车虽然不是全天候放行,但在7月1日至8月15日,每日6时至7时和19时至21时允许运输瓜果的拖拉机、低速载货汽车等经过长江大桥。同时,还取消了瓜农进城设摊卖瓜的“摊位费”等相关收费项目,对瓜农予以扶持。南京人的“宽容”曾让瓜农们满怀感动。

  今年不一样,“变堵为疏”又成了“变疏为堵”、“一刀切”。有专家指出,随着经济发展、多元利益主体的出现,政府决策正在从“粗放时代”进入到“精益化时代”。政策“精益化”的第一个要求便是要在充分调查研究、分析论证基础上提出政策构想。而南京市有关职能部门今年对瓜农进城卖瓜的新规又是基于怎样的调查、分析呢?

  6月17日,记者试图就此采访一下发文部门,因此与南京市交管局一位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取得了联系。该工作人员称“这是市政府同意并决定的,要问问政府”。但他还表示,本来规定从今年开始,“所有运送瓜果蔬菜进入或经过市区的车辆必须为机动货车,拖拉机、三轮汽车及低速载货汽车都不再允许在市区通行”,就是因为考虑到可能对农民产生的影响,才将这项规定推迟一年到2006年实行。

  有没有听取各方面意见

  政策“精益化”的第二个要求是要充分听取不同利益主体、不同阶层的想法。一个政策的转变,牵涉的不仅仅是直接对象,还包括许许多多相关联的人和领域。在针对瓜农的这项新政里,便能听到来自不同利益主体的不同声音。瓜农的拖拉机和三轮机车进不来了,城区交通是“顺畅”了,但农民辛苦一季的期盼或许也就落了空,在田头卖给瓜贩子,的确是省事了,但赚头少多了。与此同时,“城里人”想吃新鲜瓜不容易了,想吃便宜瓜也不容易了。

  江苏省委党校教授、中共江苏省委研究室特约研究员储东涛说,在这个问题上牵涉有很多利益主体:城市的交通环境要讲,这是一方面;农民的利益也要讲,这又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也得讲,那就是城区居民要吃瓜。当这么多利益主体发生矛盾时怎么办呢?政府决不能采取只顾一方的做法,而是应该从大局出发来考虑问题,在服从大局的同时兼顾各方利益。

  储东涛教授说,当前从中央到省里,都将“三农”问题摆在了迫切位置,一再强调“城乡统筹发展”,所以,“城里”在制定各种政策时,都必须考虑到对农村的影响、农村利益、农民增收。不让农民的拖拉机和三轮车进城,交通管理的确是轻松了,但农民辛苦了一年,他们的利益又有谁来保护呢?

  有更多的好办法可以替代

  怎样才能解决上述矛盾呢?专家及各界人士提出了各自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射阳农技站的姜德明自己也连续几年栽种西瓜,他对记者说,进城卖瓜的有些是农业“经纪人”,即瓜贩子收了农民的瓜进城销售的,他们一般都使用货运汽车进城。真正的瓜农一般是没有条件购买或租用货运汽车的,只能用拖拉机或三轮机车,如果不让他们进城卖瓜,不但影响他们的收入,也不方便城里的消费者。他建议城里划定具体范围,除了一些主干道外,可以为农民进城提供一些方便。

  储东涛教授也认为,应该敞开大门,欢迎农民进城。完全可以采取往年那种“划定区域、限定时间”的方法引导农民卖瓜。“关键是管理者怕不怕麻烦,说白了,管理上即使有麻烦也是应该的,这是政府应尽的责任。”

  田伯平研究员同样赞成这种“划定区域、限定时间”的方法。“以人为本、为民服务,这些都是要体现到实实在在的措施中去的。”田伯平强调说。

  对于瓜农卖瓜可能造成的市容环境问题,也并非无从解决。记者从南京市物价局了解到,去年取消了瓜农进城设摊卖瓜的“摊位费”,瓜农负担减轻了。不过今年市容和一些街道也提出,能否收取一些“垃圾费”用于瓜农卖瓜的环境清洁。虽然这项费用目前并未被批准,但记者了解到,实际上部分街道已经在向瓜农收取一些“清扫费”,瓜农们为能安稳卖瓜,也乐于交此费用,同时也保证了小区的环境整洁。

  出台政策要考虑多方利益

  江苏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田伯平研究员坦言,对瓜农拖拉机和三轮车“一刀切”的政策有待商榷。当今经济社会密度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一项政策的出台往往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作为决策者的政府,应该从更多、更广泛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尽量减少负面影响。“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早就应该改变了。”本着政策“精益化”的要求,有关职能部门在决策时应该兼顾多个政策目标,不能选择单一的政策手段,进行简短的政策操作,而应该根据政策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

  田伯平研究员说,考虑到城市车流量、环境等问题,对瓜农进城卖瓜需要进行疏导,同时更要从方便城市居民吃瓜、农民卖瓜等角度考虑问题。一般来说,采用小三轮、拖拉机进城卖瓜的多数是农民而非瓜贩,方便他们进城卖瓜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尤其是郊县农民增收是很有利的,这也是贯彻国家“三农”政策的应有之举,而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无疑是与之相左的。

  撇开国家大的政策要求不说,农民进城卖瓜,也恰恰是对有关部门自身管理素质、管理水平的挑战和考验,更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人文关怀氛围的实际体现。

  政策公信力将会面临挑战

  总体而言,南京有关部门出台的瓜农进城新规或许算不上什么“大政策”,但一项政策刚一出台便广受质疑,这多少给决策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也还有不少新政都出现过类似现象,在执行效果上不尽如人意。政策从“粗放时代”到“精益化时代”,给政策制定者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必须提高政策制定的水平,提高政策的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

  南京的瓜农进城新规就正面临着这样的考验。田伯平研究员说,如果农民因为不能进城卖瓜而减少栽种西瓜,来年西瓜产量势必减少,产量减少势必导致城里瓜少、瓜贵,居民起怨声,如果这时候政府又回过头来放宽农民进城卖瓜政策,这样的往复就会使得政策的公信力大大减退。

  天气越来越热,“卖瓜问题”能得到更好的解决吗?郑春平(来源:现代快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