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尹玉萍:用爱心为生命送行(本期主角)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1日06:01 人民网-华南新闻

  在我们身旁,迎接生命的职业总是受到感激和欢迎,因为一个新生命的降临大多伴随着喜悦与希望;而为生命送行的职业却令人“敬”而远之,因为一个生命的终结大多伴随着噩耗与悲伤。而广东省东莞市殡葬管理所副所长、殡仪馆馆长尹玉萍用一个共产党员的赤诚胸怀,投身殡葬事业,在守护人生终点的岗位上从青春年少干到年过半百。

  尹玉萍,广东省东莞市莞城人,1955年出生,从事殡葬工作32年,多次被评为东莞市“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被省民政厅评为“全省殡改工作先进个人”。

  最近,记者来到位于东莞市东城区的市殡仪馆火化间,见到了正在火化炉旁忙碌的尹玉萍,她身穿白色衬衣、藏蓝色长裤制服,系着黑色领带,显得精神干练,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她胸前佩戴的工作证,因为那上面印有鲜红的党徽。

  做殡葬工作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记者:作为馆长,您还要做一线工人做的事吗?

  尹玉萍:有时要,因为我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各个岗位走走,看看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哪个岗位忙不过来,我会帮手的。这里的每个岗位我都熟悉,有时自己做做,更能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改进。

  记者:我看到您的工作证很特别,有党徽,亮出党员身份,与不亮出党员身份有什么不同?

  尹玉萍:今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一开始,我就想作为党员更多的是在工作中自觉地起模范带头作用,要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关键岗位有党员、技术攻关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党员身边无违章。于是2月份,我就倡导殡仪馆的10名党员一律在工作中实行挂牌上岗服务,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真正做到党员的学习与观念转变领先于群众,业务技能领先于群众,工作业绩领先于群众,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行动领先于群众。你还别说,党员亮出身份后,来这里办事的人碰到难题就会找我们党员,可见群众对我们党员是特别信任的。而我们党员的一言一行就更要注意自觉维护党的形象了。

  记者:您是怎样当上殡葬工的?

  尹玉萍:那是1973年,我刚18岁。当时东莞县殡仪馆要招收一批殡葬工,居委会做动员,第二天我们居委会就有6人报了名,4个女的,两个男的。最后,只有我与一名男青年去了殡仪馆。

  记者:你家人没反对?

  尹玉萍:殡仪女工过去被人称为“棺材妹”,我在香港工作的父亲反对。他主要怕我入了这行找老公难,再就是为我的前途着想。我再三考虑,还是哥姐、母亲支持,我才鼓起了勇气。我想大家都不愿意干,但这个行业始终都要有人干吧,做这个工作其实就是做好事,换句话说也是为人民服务。没想到,我不仅在这里干了32年,还让我的独生儿子接了我的班,也在殡仪馆工作。

  记者:你很爱你的工作?

  尹玉萍:是,每个人不管他多么伟大,或多么渺小,最终都有走的这一天。发生这些事情对每一个家庭活着的人来说,在承受失去亲人的悲痛之时要料理后事,会觉得手足无措。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关心和帮助,我们做的就是这份工作。

  记者:要逾越的不仅有恐惧心理,还有人们的歧视。

  尹玉萍:对,刚参加工作时,下了班我总爱到同学家玩。一次,我听到同学的妈妈训斥同学:怎么带她来家玩?她在火葬场工作,以后不要带她回家玩。那天我在床上我哭了一晚。从此,我再也不敢到同学家去,就连亲戚办喜事也是能不去的就不去。每逢过年过节,大家喜气洋洋串门拜年,我也从不参与。

  我的工作离不开全家人的支持

  记者:干这一行,家庭的理解和支持非常重要,是吗?

  尹玉萍:对,其实我是一个工作狂,常常晚上工作到七八点才回家,星期六、星期天也常在单位忙。结婚前是如此,结婚后还是这样,整个家和孩子都是老公在打理,家务事都是老公做得多,真的,他给我的支持太多太多。在单位每天看到的是悲痛的场面,听到的是悲痛的哭声,这种环境也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可心情不好你不能在单位发泄,回到家老公和儿子便成了“出气筒”。老公十分理解我,从不跟我吵,总是默默地承受着。

  对儿子我也觉得太亏欠了,孩子小的时候,我记得他有几次非常委曲地对我说:妈妈,同学们知道你在火葬场工作,都疏远我,不跟我玩。我听了很心酸,眼睛都红了,因为我毕竟只有一个儿子啊!平时在单位忙,在家很少关照他,结果还要因为我的工作,让他小小的心灵承受那么多的压力。

  记者:那你怎么还让儿子到殡仪馆工作呢?不怕他的孩子也遭受这样的冷落?

  尹玉萍:儿子毕业后,是我动员他来殡仪馆工作的。儿子从小跟我在这个环境中长大,能够理解我的工作。虽然社会上有些人看不起我们的工作,但我们认为自己的工作是高尚的,是为别人做好事的,心安理得。我跟儿子说,进这个单位都是好人,都是在做善事。儿子当时谈了女朋友,他们一商量,女朋友非常体谅他,也支持他到这里工作。

  我能走到今天,有今天的成功,当年离不开妈妈、哥哥、姐姐的全力支持,现在更离不开老公、儿子的支持,他们为我奉献得太多,其实他们也在为殡葬事业做贡献。儿子到殡仪馆后,成了馆里的电脑高手,也成为馆里10名共产党员中的一员。与我参加工作时的条件比起来,如今的工作环境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对殡葬工作的认识也有了一些改变,幸运的是,他也有一个全力支持他工作的妻子。

  采访手记

  面对歧视,尹玉萍坚定一个信念:殡葬工作是高尚的,是社会不可缺少的;当初选定这一行,就要坚定地走下去。当年与她一块进馆的十多名青年先后跳槽,她的亲戚也帮她联系了别的单位,可她谢绝了,仍坚守着这块阵地。她勤奋工作,于1989年走上了馆长的领导岗位。

  在同事们眼里,她是馆里的元老,技术全面,无论司炉、收殓,还是化妆、司仪,她样样能干,哪个岗位缺人手,她都会顶上去。

  殡仪馆办公室副主任陈绍鹏给我们说了一段馆长“无胆”,干活拼命,10天搬新馆的故事。那是2000年6月,一个全新的东莞殡仪馆建成了,市政府要求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搬迁。当时尹玉萍刚做完胆囊切除手术,出院才一星期,她坚持带领员工一起搬新馆。为了节省开支,馆里没有请一个临时工搬迁,她带着40多名员工,将设备从旧馆搬到新馆。整整10天,每天晚上加班到翌日凌晨两三点。搬完馆第二天中午到食堂吃饭的时候,她就晕倒在食堂门口。

  2001年,有一个镇的一个村民去世,家人偷偷土葬了。尹玉萍接到群众举报,带着执法人员一方面进行政策法规宣传,一方面进行起棺处理。因下雨路滑,殡仪车难以进村,她便与工人一块抬棺3公里,运到殡仪车上。

  殡仪馆是个“独此一家”的买卖,群众来办丧事,不敢得罪殡葬工,不给“利是”怕办不好事。2001年,尹玉萍针对收受红包现象,大胆改革,制定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制度,向社会公开收费标准,设立投诉电话,接受群众监督。碰到实在推不掉的“利是”,他们就在家属到殡仪馆办手续的时候,将“利是”冲减火葬的费用。据统计,几年来馆里的干部职工共拒收红包13000多人次。

  《华南新闻》 (2005年06月21日 第三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