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水“深”火“热”说天气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1日09:05 解放日报

  打开中央气象台网站,一边是“水”,一边是“火”。

  昨天下午6点,暴雨警报:预计20日晚上到21日白天,广西中北部、广东中北部、湖南东南部、江西中南部、福建大部以及浙江南部等地有大雨或暴雨,局部地区有大暴雨并有短时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与此同时,高温警报:21日白天,新疆南疆盆地、甘肃西部和东部、宁夏、内蒙古中西部、陕西、山西中南部、河北中南部、北京、天津、山东中西部等地将有35℃—39℃的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42℃。

  南雨北热,这样的天气已持续了近一周。

  南方豪雨不断

  记者昨天下午致电桂林市水文局水情科黄女士,得知当地还在下着小雨,前天因水位超警戒而封航一天的漓江,水位正在下降。昨天,漓江旅游黄金线已恢复通航,64艘游船载着6000多名中外游客一览“烟雨漓江”的胜景。

  就在前一天,漓江上游普降大到暴雨,导致漓江水位暴涨,超过警戒水位1.08米,达到危险水位。在景点象鼻山,景区售票处竟被洪水包围,象鼻山只隐约露出一个脊背。中央气象台预报,今明两天,广西大部还将有一次强降雨过程,局部大到暴雨。

  在福建,闽江暴雨20年一遇。过去三天,闽江主要支流———建溪和富屯溪均发生超警戒或超危险水位的洪水。豪雨导致山体滑坡、山洪暴发等灾害,各地受灾严重。福建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截至昨晚八时,闽北南平市10个县、市、区78个乡镇共有57.3万人受灾,因灾死亡7人,直接经济损失4亿多元。当地气象预报,未来两三天内,南平市还将有暴雨,局部大暴雨。

  江西水情亦不容乐观。江西省水利厅办公室严凌告诉记者,过去两天,江西中南部一直暴雨,赣江数条支流水位都已超警戒。暴雨造成局部地质灾害频发。前天,鹰潭遭遇20年一遇的山洪,导致两条旅游公路中断;鹰厦铁路停驶近10小时;昨天省级公路的部分路段也因山体滑坡而中断。

  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昨天下午5点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警报:预计20日晚上到21日,湖南东南部、江西中南部、浙江南部、福建中北部、广西、广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地质灾害气象等级为4级,其中福建北部达到5级,局部地区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需特别加强防范。

  北方“高烧”不退

  实际温度比预报的要高2℃!昨天上午11点,北京市气象台发布今年入夏以来首个高温橙色预警,气温由原来预报的34℃升至36℃。北京气象台最新资料显示,今天是夏至日,北京的最高气温将升至入夏以来的最高温———38℃,而明天最高温也将在37℃以上。据气象资料分析,与常年同期相比,北京本周平均气温偏高。去年夏至,北京最高气温仅30.8℃。

  北京气象台有关专家表示,一般来说,北京极端高温天气多出现在6月,近三天突然出现高温天气仍属正常,历史上还有过6月10日这一天的最高气温达38.9℃的记录。

  天津市气象台昨天上午10时发布第一号高温预警信号,下午4时又发布了第二号高温预警信号,预告今天将有高温出现,最高气温将升到37℃,可能达到39℃左右。

  陕西近几天也是持续晴热。陕西气象台预报员李明娟告诉记者,昨天陕北最高气温36℃,关中超过38℃,而此前三天,西安日最高气温都超过39℃。预计未来两天,高温天气还将持续,最高气温仍在38℃以上。

  河北同样烈日炎炎。河北省气象局高级工程师杜青文说,从本月11日到昨天,河北中南部持续35℃以上高温,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38℃—41℃的极端高温,在此期间有几次雷暴雨天气的迹象,但都“光打雷不下雨”或雨量极小。未来两三天内,气温还将保持36℃—38℃,部分地区则有40℃以上高温。河北近期持续高温,降雨量又比往年同期少了近一半,一些地方出现旱情。今明两天是河北省中考的日子,河北省气象局已发布中考天气预报,提醒学生和家长采取必要防护措施,以免中暑。

  专家说不异常

  国家气候中心教授丁一汇认为,眼下“南雨北热”现象虽然比较奇怪,但总体来说还是正常。他解释,中国南方各省份6月中旬以来陆续入梅,开始长达月余的雨季。其实,早在5月中旬,长江以南地区就已进入多雨时期,雨带虽不稳定,但依然形成了不少地区的大雨甚至暴雨。入梅之后,大雨、暴雨将持续到7月上旬。北方高温少雨的成因是,冷空气途经北方却匆匆南下,除了给北方留下隆隆雷声外,少有雨水。

  丁教授还指出,长江中下游流域及洞庭湖、鄱阳湖两湖地区的降雨比往年提早了近两周时间,往年这一区域的集中降雨出现在6月中旬,今年则是5月底、6月初就开始普降大雨。造成这一雨季提早的原因是,5月底,印度洋出现一次强烈的气流爆发,气流到达中国境内时,将原本位于华南的雨带硬推到两湖地区,强大的暖湿气流在那里遭遇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冷暖交汇,导致小范围雨量急剧增加。

  针对眼下国内各地频发冰雹、泥石流等灾害天气的现象,丁教授认为,民间流传的诸如“冬至打雷,白骨成堆”的民谚并不可信,短时灾害天气的形成,是各种气候因素叠加的结果。首先,印度洋暖湿气流在由南往北过程中遇到西伯利亚冷空气,暖湿气流在下层,冷空气在中上层,因此气流极不稳定,导致冰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频繁发生;其次,连续降雨之后,又恰逢长江中下游地区入梅,再一次引发强降雨过程。

  由于长江下游和两湖地区降雨已持续两周,区域蓄水已达到一定量,如果入梅之后再有强降雨,防洪形势就比较严峻。丁一汇教授告诉记者,尽管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今年的洪水会像1991年及1998年那么严峻,但那两年特大洪水的形成,一定程度上也是“强降雨加随即而来的梅雨”造成的,因此今年防洪形势不容乐观。

  本报记者 邱曙东 张斌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