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市场化不是医改方向”的意义所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1日10:47 大洋网-广州日报

  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近日指出,当前医疗服务市场上出现的“看病贵”、“看病难”等现象,根源在于我国医疗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差、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低。刘新明说,要解决这两个难题,主要靠政府,而不是让医疗体制改革走市场化的道路。这是卫生部首次站出来否认“市场化道路”(见6月20日《中国青年报》)。

  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立性质

  晏扬

  政府办的公立医院,首先应该是非营利性质的,而现在很少有公立医院不是以营利为目的;公立医院的管理和经营模式应该是“非市场化”的,而现在也很少有公立医院不是用市场化手段营利。如果说眼下的“看病难”,更多的是因为医疗资源总体不足,不能满足老百姓的医疗需求,那么“看病贵”,则更多的是因为公立医院普遍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以“供求关系”来调节医疗服务收费。在医疗“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公立医院并没有承担起社会公益的责任,反而将“供不应求”作为了谋利手段。

  譬如,医疗资源不足,而专家门诊开价几百甚至上千元,则是一种“随行就市”的市场化运作;再譬如,有些医院设立“天价病房”,将本来有限的医疗资源集中到少数病房里,这也是市场化运作的体现。这些做法,都是为了谋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都与公立医院的非营利性质,与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背道而驰。

  作为公立医院,一方面享受着来自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资金投入、税收优惠等,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向消费者高收费,最大限度地谋利。这种现象,必须加以改变。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立”性质,禁止公立医院采取市场化手段进行营利。

  政府应是公共利益守护者

  朱四倍

  市场经济的发展不需要那种“全能政府”,而是需要“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政府只有明确自己的角色,才能得到公众的信任和拥护。从公共管理角度讲,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是政府进入市场机制的唯一正当理由。公共政府存在的基础是“弥补市场失灵”,而弥补市场失灵的重要手段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目前,市场缺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政府就应该尽量提供这方面的服务,而不是任由市场调节。政府应该成为社会公正和公共利益的守护者。笔者以为,这是卫生部否认市场化道路所透露信息的最大价值所在。

  医疗关乎民生不是“包袱”

  孙凤忠

  医疗体制改革,并不在于“市场化”与否的问题,而根本在于“市场化”不应是淡化“医疗资源是社会公共资源”这一根本属性的借口。在一个成熟的社会里,有些东西是必须有所区分的,比如关乎社会公平、关乎民生福祉的医疗卫生、教育等,而如果被当作政府需要“甩掉”的“包袱”,就大错特错。现实是,在市场化的外衣下,社会公共性质便被无情地忽略了。如今看来,这个事实已经酿成“看病难、看病贵”的恶果,而其一系列的“后续效应”势必还将在今后一段时间逐渐显现出来。“市场化并非医疗改革方向”的声明,对公众而言不啻为一个福音:因为有了政府“责”字当头,解决这一难题才能踏上正途。

  热点聚焦(来源:广州日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