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一个社会的近视和它的短视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1日14:39 中国新闻网 |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目前,中国对待近视还处于消极性的治疗阶段,而在眼睛好的时候则预防乏力。随着近视率一天天的扩大,越来越显示出我们社会对近视的短视态度 本刊记者/罗雪挥 “应尽快纠正我国防近工作中长期存在的两个错误倾向:一是盲目轻视学生近视的无所谓态度;二是近视无法防治的无作为观点。”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季成叶告诉记者。 中国在近视这一公共卫生问题上,治疗的手段远比预防的措施多。作为重要的近视防治手段,目前全国甚至没有一个特别精细科学的视力普查,即使是有限的体检普查,其检测手段也有待改善。 比如中国历年公布的学生视力状况资料,主要来自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虽然对及早了解学生视力情况有帮助,但其方法相对粗糙,仅有远视力而无近视力检查,而如此检查判断“近视”,缺乏充分的临床依据。 北京海淀区小营幼儿园保健医生李彬告诉记者,北京一类幼儿园每年都会对孩子进行视力普查,不过在小班普查当中,儿童专家更建议使用彩色卡片以维持孩子的兴趣,同时确保低龄孩子的视力检测准确度,可目前小班孩子的普查与大班孩子一起,全部采用视力表,有时难免会出现误差。 据估算,中国目前有上亿孩子患近视,而人均近视防治经费几乎为零。在市场经济导向下,国内包括著名的眼科服务机构大多服务临床,而眼科专业机构只能够坐等患者上门,往往错失了在儿童阶段防治近视眼的最佳时机。中小学里又缺乏受过近视眼防治专门培训的校医与保健教师。在目前的近视眼防治体制下,眼科专业机构与基层卫生机构是分离的,各自的优势都难以充分发挥。 作为儿童近视高发的重灾区,学校除了几十年一贯的眼保健操,尚无特别有效的儿童近视控制措施。即使是眼保健操,也因孩子做得潦草,起不到保护视力的作用。 特别是位于大城市城区的学校,往往校区狭小,四周都是钢筋水泥,没有一个良好开阔的用眼环境,缺乏运动的户外场地,难以培养儿童的用眼卫生习惯,近视儿童的产生也就不足为怪。 “医疗卫生的主要目的还是救死扶伤,而近视非死也非伤,现阶段人们还无法投入更多”,北京嘉铖视欣集团董事总经理樊舒非如此解释近视防治的难题。 在中国近视市场庞大的背景下,使得这个8年前由河南起家,专营青少年近视眼防治的公司,如今在全国已经发展了2000多个站点。但令樊舒非苦恼的是,关于儿童近视的防治,他事实上找不到一家专门的政府主管机构,也找不到一个正式的行业协会可以依托,甚至研究这个领域的专家都屈指可数,他认为,包括低龄儿童在内的近视防治,应该是一个由政府参与,医院、学校及卫生防疫部门、验光配镜、乃至近视防治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系统工程。 “我常常感觉到近视防治面对的是汪洋大海,大的还没有治完,小的就又来了,简直是生生不息。”樊舒非说。(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