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关注大学生园区生活(观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2日05:38 人民网-华东新闻

  由于数校合并或校区拓展,一校多区已成为当前不少高校的常态。在上海师范大学,学生们有70%以上的在校时间在生活园区内度过;而校园内各种不良现象和问题,也有70%以上发生在园区。在此情形下,学生工作如何开展?上海师范大学作出了一番探索

  “在修订后的党章里,有这样一个重要的变化……”在前不久的一个星期三的下午,上海师范大学奉贤校区8号楼“党的工作室”里,几位学生党员正在为两位盲人同学杨蕾和顾敏介绍党章。自从她们递交入党申请书后,住在这幢楼里的学生党员们便轮流与她们交流思想心得和党章学习体会。

  由于数校合并或校区拓展,一校多区已成为学校管理的常态,这为学生管理和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新课题。上师大奉贤校区从2003年10月起实施以学生驻地为主的学生园区网格化分区管理办法,学生党建工作也依托这个网格,从院系走进了学生园区,党的工作室已经覆盖了学生园区,杨蕾和顾敏正是这一活动的受益者。

  实施网格化管理

  上师大分为两个校区,分别位于上海市区西南角和市郊奉贤区南端,相隔较远。随着分校区管理及学分制的推行,学生的班级观念正在趋于淡化。在校时间,学生们有70%以上是在生活园区内度过的,而各种不良现象和问题也有70%以上发生在生活园区。

  奉贤校区管委会主任黄刚认为,因为教学和学生管理方法的改革,各学院、各专业、各年级学生交错分布在各个园区,过去的以院系条线为主的单一工作模式已经很难适应这一变化。尤其是给学生党建和管理工作带来日益增多的空白点、薄弱点。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上师大在奉贤校区开始推行以学生驻地为圆心的学生园区网格化管理。

  奉贤校区将11个学院1万名学生所在的30余幢宿舍楼划分为5个工作区域,分别成立学生园区党建工作小组,由居住在本区域的学生辅导员任组长、副组长,在每个区域建立以辅导员为主的跨学院协作组。同时,由校工作党委整合园区党建资源,将各园区协作组、党建工作组和党的工作室“三位一体”,统一协调园区党建和管理。

  针对校区地域广、住校学生多、辅导员力量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校区又组织成立了校区辅导员联谊会,发挥辅导员的团队作用。

  让学生自己管理

  8号楼前不久刚刚挂上了“启航楼”的标志。这是校区里第一幢由学生自主管理的宿舍楼。被布置得素雅整洁的楼道里,还摆放着征集“我爱我楼”文明标语的黑板报。与其他宿舍楼传达室里的阿姨不同的是,8号楼传达室里是两位女生在值班。宿舍楼包括值勤、巡逻、打扫卫生等工作都将由这些学生来完成。

  辅导员张葳老师的脸上还透着浓浓的学生气,但谈起学生工作,她颇有心得:“对于大学生,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把宿舍楼的管理权交给学生,既充分发挥了学校的教育引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启航楼也是奉贤校区学生自我管理的实例。几年来,这里先后成立了校区学生班车管理委员会、伙食民主管理委员会、图书馆、医院、体育场所、宿舍和教学场所等学生管委会,开展了一系列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调研和协管活动。在“车管会”的联系协调下,班车运营公司增开了“莘庄学生班车”;在“图管会”的建议下,图书馆每天的最后还书时间由原来的16时30分延长至20时,外文阅览室也增加了两个晚上的开放时间;为满足学生中午看病的需求,经“医管会”与校医院协商后,医院从3月份开始实行“午间无休”。

  去年11月,第四园区成立了上师大第一支由学生组成的园区学生巡逻队。队员们会经常提醒那些熄灯后不关寝室和大厅门的学生,及时制止那些熄灯后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休息的现象。

  让党员以服务参与管理

  每天下课以后,电子学院三年级学生小陈都会拿着书本来到园区电子维修服务站。如果园区的台灯、电话机或者录音机出现故障,同学们都会送到这里修理。空闲时,小陈则专心学习。

  和小陈一起服务的维修站成员中,一半以上都是党员,其余的全是入党积极分子。成员中,有的曾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上海赛区一等奖、全国电子设计制作竞赛全国二等奖等多项证书。小陈说,这是园区党建与学院党建相结合,党建与专业学习结合的一个尝试。通过服务站的活动,“学生党员带头服务、积极分子参与服务、同学互相服务”更好地落实到园区的工作中。

  在每个园区的入口处,一块书写工整、贴着学生党员照片、简介的标牌,常吸引过路学生驻足细看。

  一位大一女生说:“公开学生党员形象、寝室门牌等信息,方便了学生与党员的联系,使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得更充分。”而在学校看来,这种公示制度,带来的更多是对学生党员的监督,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让学生融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

  在园区里,“有困难找党员”已深入学生心里。园区党建工作小组在园区设立“党的工作室”,作为学生园区党建工作的办公和活动场所,已成为学生党员学习、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谈心、开展各类教育活动的基地。

  如今,对于奉贤校区的学生们来说,入党、党建已经不再是个简单的政治概念。上过几堂党课后,杨蕾的思想认识正在发生变化,她说:“一开始打入党申请书有点‘随大流’的想法。现在,我觉得的确应该有自己人生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回报社会。”

  《华东新闻》 (2005年06月22日 第一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