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张党报的诞生(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2日06:12 大众网-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宋弢 张海峰
一张党报的诞生(组图)
上图为大众日报创刊号。本报记者 房贤钢 摄

  6月18日,沿着蜿蜒起伏的乡间公路,怀着同样激动的心情,记者再次来到沂水县夏蔚镇王庄的《大众日报》诞生地和云头峪的《大众日报》印刷所旧址。

  还是那间沂蒙山区再普通不过的农家小院,只是不见了“老房东”刘茂菊大娘慈祥的面容——她已经在两年前与世长辞。牌匾写着“《大众日报》创刊地印刷所旧址(1939.1-1939.6)”,更让人一下感受到了岁月的沧桑。

  沂水县党史专家窦现诺介绍:1938年11月以后的半年间,沂水发生了三件大事: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成立,省各地抗日武装合并成立了统一指挥的山东纵队,再就是《大众日报》的诞生。这张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的机关报在经过两期试刊后,于1939年的第一天正式创刊。

  报社设在王庄,印刷厂设在四五公里外、更容易隐蔽的云头峪村。创刊时,报社共有50多人,刘导生任社长,匡亚明任总编辑。

  如今在云头峪、王庄乃至整个临沂老根据地,大众报人的故事还到处流传。稍微有点岁数的人,都会或多或少地知道一些相关的故事。

  报纸创刊时,编辑部里除了匡亚明有写作经验外,其余全是新手。当时,沂水县当地七八个爱国知识青年办了张民间油印小报,这些青年向往党的领导,愿意合作,而且把他们仅有的一台旧电台带来,这成为当时办报取得消息来源的重要装备。1943年前后,报社职工已达到四百五十人左右,电台也有了改善,通讯员更发展到1900人,人手、信息不足情况,才算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报纸创刊时,依靠的是一部破旧的对开手摇印刷机。当时的机器和铅字、铜模、油墨,都得派人冒生命危险到敌占区去采购。上济南买机器时最后一部分运出来时,包括许多标题字,都是把它掺在大粪里推出来,又从粪里一个个淘捡出来,谁也不觉得是臭的。还有一次,从上海通过敌人的重重封锁线买入铜模,路上走了一年多,刚用就在反扫荡中翻到河水中丢了,报社人心痛不说,当时的山东最高领导罗荣桓都来信询问。后来沿河七十里的群众一天两夜下河掏摸,比摸鱼、摸螃蟹还要仔细,除三个铜模没有找到外,其余全部都摸出来了。当时山东分局领导专门向群众致谢,还组织文工团演出来表示感谢。

  《大众日报》创刊时,日军就在距云头峪村只有五六里路的附近村庄建了碉堡。此时报纸每天上半夜印出,下半夜由该村村长张志臣的四弟冒着生命危险,将每期三四十公斤重的2000张报纸扛送到四五公里外的王庄山东分局,然后由交通员送往各根据地,报纸到了任何一个站,马上就有人接着背走,像现在接力赛跑。

  当年,山东敌据点达3000个以上,最密地区平均三至五里一个。在如此艰苦条件下,交通员们一手拿枪、一手拿党报,日夜不停地奔波在8000多公里的各条邮路上。一首歌这样唱着:模范战邮交通员,路上遇敌保文件;人不死来文件在,决不丢失与损坏。

  从报纸创刊后,敌人的扫荡就是家常便饭。敌人的“扫荡”一开始,《大众日报》的全体人员就变成了武装部队。1939年的夏天,日本鬼子第一次扫荡沂蒙山区,那时《大众日报》工作人员组成了一支80余人的战斗支队。总编辑匡亚明同时也成为指挥员。这位曾在苏区有过战斗经验的大知识分子,指挥起来也是颇具大将风度,打起仗来临危不惧,部队撤退时他就会拖着自己当年在敌人监狱里落下残疾的腿,走在队伍的最后。夜间行军,他还会情绪高昂地哼唱上一段《马赛曲》……

  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斗争中,大众报人和老区群众付出了壮烈的牺牲:160多位好乡亲在扫荡中为了埋机器、藏纸张而牺牲,530多名工作人员牺牲在邮路上、战斗中!云头峪村的村民们至今还念念不忘:当年紧急撤退时村里有15个人跟随大众日报印刷厂走出了深山,后来没有一个人能够再次归来!
一张党报的诞生(组图)
  上图为记者们正在采访大众日报印刷所老工人。本报记者 房贤钢 摄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