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消费敢死队:“品牌压力”下的自虐(观点碰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2日06:19 人民网-华南新闻

  郭之纯

  对奢侈消费爱好者的称呼越来越形象生动了,最新的称呼是把没能力消费但又偏偏喜欢消费奢侈品的青年人称为“消费敢死队”。最近一项针对都市青年的调查显示,有57%的受访者表示“敢用明天的钱”,48%的人称自己“不会因为负债消费担忧”。由此得出结论:“消费敢死队”成为奢侈消费的主力军。

  与以前流行过的“月光族”、“新贫族”、“负翁”等相比,这一称呼在风趣之外,似乎更加意味深长,掺入了一些价值判断;调侃之余,也透出一种“苦口婆心”的韵味。这种潜在的“干预”或许是必要的。缺乏事业基础的青年群体日渐成为奢侈品消费的主体,这一现象怎么看也有些反常。

  奢侈品是给什么人用的?按常理,当然是手头宽裕“有钱没处花”的富人。然而,在当前的年轻都市白领阶层中,却竟然有很多人只是为买一小件奢侈品,便不惜花光所有的钱,甚至“买不起几万块钱的服装,也要买几千元的钱包甚至两千元一把的裁纸刀来表现自己的品位。”这种消费方式与其说是“自爱”,不如说是“自虐”———人前风光人后受苦。

  不难发现,近年来的“品牌营销者”都在有意地模糊一个概念:就是“品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消费能力”与“事业成功”混淆在了一起,而“成功”竟然又和“品位”混淆在了一起,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逻辑:只有具备了某种层次的消费、某种品牌的消费,才能算是成功;只有“成功人士”才能称得上是“品位人士”。于是,只有具备了某种品牌的消费,才能算是有“品位”。“品牌压力”由此形成。在炫目的“品牌压力”下,很多年轻人已经无所适从,只好“跟着潮流走”,从而“走”入了一套巨大的商业阴谋当中,陷入了消费文化的陷阱。于是,“他们劳心劳力地工作,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而辛劳所得,只用来换一个身份符号。”因而,要拯救“消费敢死队”,就让我们先来揭穿这个“品牌的阴谋”。

  《华南新闻》 (2005年06月22日 第二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