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海外回流渐畅 内部流动仍堵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2日09:13 解放日报

  在昨天的2005上海科教兴市论坛专题研讨会上,专家认为:上海引智,吸引海外人才通道日渐通畅,但不同体制间的人才流动仍有梗阻,需要深入改革。

  “候鸟”变“留鸟”

  “过去我们聘来海外专家,大多是半年国内、半年国外的‘候鸟’,但如今很多人把家人接来,扎根上海。”中科院上海分院党组书记、副院长华仁长认为,这种变化显示出,上海科研实力的提升、创新软环境的改善,使专家觉得在上海更能干出事业,“候鸟”正在变成“留鸟”。

  短短几年,中科院上海分院从海外揽回200多名杰出人才,其中140人在国外已获得教授、副教授职位;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下属12家研究机构中,现在6家由“洋掌门”担纲,实现了科研接轨世界、国际化合作。

  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沈荣华研究员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向国外输送留学生71万人,回国17万人,平均出去4个回来1个;上海赴海外留学13万人,回国5.6万人,平均出去2个回来1个,已接近国际平均水平,近几年还有加速回流的趋势。如何更多吸引海外高层次顶级人才,应是上海下一步考虑的重点。

  盼打通流动渠道

  尽管外通道已打开,但不同体制间、不同单位间的人才流动,依然缺乏动力。均瑶集团党委副书记、行政总监谷增光说,相比政府机关、国企、事业单位,民企对人才的吸引力仍低人一等,以致高端人才不足、流动过于频繁等。他认为,一方面,是社保制度对科研人员转投民企的长期保障还不够;另一方面,是文学影视作品中对民企负面形象的过度渲染。

  民营企业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缴税收都超过三分之一,已成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民企科研能力上不去,不利于上海科教兴市主战略的长远推进。对自己原先的公务员背景,谷增光毫不讳言,他深感从政府到企业、特别是到民企的流动并不易。据他介绍,在国外,科研人员、政府官员、企业商人间的角色转换很自如。上海需进一步创造氛围和作制度安排,使民企也成科研创新的主渠道。

  本报记者 诸巍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