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激情和理性成就"中国版"教科书(何卓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2日09:44 东方网

  > 正文

  激情和理性成就中国版教科书(何卓旎)

  选稿:上官贤 来源:东方网 作者:何卓旎 2005年6月22日 9:43

  又临近学期末了,高校里的学年考试也拉开了序幕。由于工作原因,很多朋友们都向笔者打听,关于公共经济方面有没有一本既内容含量丰富又深入浅出的高品质教材。在这个问题上,笔者也深有同感,在卷帙浩繁的经济学类教科书中,是否能存在着这样的一本比较理想的书,它包括严谨的经济理论、公式图表,对于各种理论的进化和演变脉落清晰,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要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体现出经济学这门实用学科的人文关怀。新近听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其中《公共经济学》这本书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

  顾名思义,公共经济学是以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科,它关注资源配置的决策和效果,不仅考虑资源配置的效率,也关注资源配置是否公平。在公共部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注的今天,公共经济学是公共管理的基础理论,对于我们改善决策质量、减少决策成本、提高管理水平都很有裨益。而公共经济学虽然在西方国家早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但在我国尚属新兴学科,其教材也多为西方原版或中文翻译版本。在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特别是广大进修MPA课程的公务员来说,这样的教材虽然内容完善,但使用效率并不算高,而且最主要的是,缺乏中国本土化的实际案例,冰冷的理论难以引人入胜,无法唤起研究者的激情。这不得不说是当今大多数经济类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遗憾之处。

  而令人欣喜的是,在《公共经济学》这本书中,作为经济学家韩康开门弟子、本书作者的莫童博士从全新的视角,通过将经济学教材本土化和以厚实的人文精神底蕴为依托,重新营造了一个公共经济学学习的新模式。同时,这本书所透露的新的信息也值得业内进一步探讨和借鉴:

  一、一本好的公共经济学教科书通常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是内容全面,能涵盖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第二是内容新,版本新,能反映工公共经济学的最新进展;第三是逻辑结构清晰,框架合理,对基本概念与理论的介绍准确、透彻,核心内容提纲挈领,适合学习者的思维方式;第四是举例丰富,读起来生动有趣。在《公共经济学》这本书中,作者从竞争市场体制与均衡分析、混合经济体制与公共经济学等基础知识点入手,继而介绍各种公共经济理论,包括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然后分析公共经济问题,比如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供给,公共收入与支出,政府预算和社会保障等,最后讨论公共经济政策。这个框架也便于包容公共经济学中内容的不断更新,便于学生和教师的系统学习和讲授,让初学者全面地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同时,书中的案例新颖,语言严谨、简洁又毫无刻板。是一本很不错的公共经济学教科书。

  二、公共经济学教材本土化,即中国化,是教育界值得重视的问题。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学教科书一直选用外文译本,各个外国经济学家及其代表作俯拾即是。无可否认,这些书籍堪称经济学领域的楷模之作,但是除了基础理论和原理之外,学生很难将其与经济实践结合起来思考,这也导致了教学效果和教科书使用率大打折扣。而《公共经济学》进行了一种“中国版”的尝试,力求用本土故事演绎公共经济学。这也包含了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原汁原味介绍公共经济理论产生、发展、演化的过程,全面准确地介绍经过时间筛选和检验的公共经济学主流理论。第二层是在理论阐述方式上突出中国特点,结合我国经济真实现状进行描述和分析,贴近中国当代读者的感知和经验,增加教学和普及和有效性。书中大量列举我国公共经济生活实例,引用我国系列经济数据,并通过特定公共经济现象为背景来阐发经济学相关理论,体现出教科书紧跟经济学重大变革的良好趋势。

  三、公共经济学作为实用学科,除了学理性的“硬件条件”之外,也需具备厚实的人文关怀“软件实力”。中国古代学者总结出这样一句话:“才之一字,粉饰乾坤;情之一字,扶持宇宙。”无数实践也证明这样的道理,理论固然需要严谨,但同样离不开研究者研究的真情和激情。正如莫童博士在《后记》中所说的,“在准备讲稿的过程中,我阅读了中外许多经济学者的著作和论文,他们的工作对人类文化的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外部效应。在我的著作里,如果有依稀火花的话,肯定也能看到他们的智慧在闪耀。我对他们的努力深怀敬意。我奢望在人类文明的传承中,也能尽己绵薄之力。”的确,在《公共经济学中》,每一章之前都有著名经济学人的观点精华,之后亦有小结,再次帮读者总结要点。作者还亲自编写了“专栏”,有亲笔力作,也有发表于公开媒体的相关文章,为读者摆脱在理解抽象公共经济学模型和实际公共经济现象上存在“两张皮”的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方式。

  总之,在我国经济和社会急速转型的今天,有关于社会经济问题和公共经济政策的讨论会越来越多,《公共经济学》的问世,既符合市场经济的需要也符合时代的需要,对于传统的中国经济思维模式和长期计划经济遗留方面,是一种极有价值的参考。东方网,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