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街道 流动的脉络--贵阳地理系列之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2日13:03 贵州都市报

  小巷深处的人家

  我们是在寻访古城墙时发现这条老巷的。一条不起眼的仄仄的巷子,里面竟有好几条岔道,每一条岔道都通向一个甚至几个院落。这条巷子的历史有多久,已经无从考证。我们一路问下来,发现居民们居住的时间均有不少年头了。83岁的老杨伯自1950年起就住在这里,他是南明皮鞋厂的退休工人。老人家性格开朗,听说我们来寻访老巷子,便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家里坐。去杨伯的家,要先经过一个小小的四合院,院子尽头的右侧,隐藏着一条狭小的巷子,仅容一人通过,穿过去,豁然一个小天地:院子很小,但栽满了红花绿草,一派生机盎然。这是杨伯家的院子,说是院子,其实面积和功能仅仅相当于一个天井。杨伯家的正屋有两间,侧面是厨房。这里住着他和同龄的老伴。杨伯说,房子是向政府租的,最初的租金是8斤米一个月,现在将近一百元。55年,在这个不起眼的小院落里,杨伯一家生活着,上演着一出普通人的市井故事。杨伯的老家在清镇,11岁那年独自进了贵阳城,然后在这里扎下了根。结婚之后,他和老伴养育了7个子女,现在,他的家已经发展成有40多口人的大家庭了。杨伯说:“房子虽然旧,但我住惯了,儿女们接我去住楼房,我还不愿去,这里进出方便呀。”我们去采访的那天,杨伯有一个孙女正在参加高考。老人家自豪地说:“这是第二个了,有一个孙子已经在念大学。”小巷深处的人家

  复兴巷

  东自博爱路起,向西转北分为两道,出口均接都司西路,长340米,原宽1.7米,石板路面。解放后,1982年翻修为水泥路。上世纪90年代再次翻修,东巷口段增宽为5米,能进出车辆。清道光年间,此地与博爱路等地段合称“大马槽”,乃驻地武官养马练骑之地,上段曾称珠市巷,为清代买卖珠宝玉器的集市。民国19年(1930年)该巷取名复兴巷,民族、复兴两巷相连,得民族复兴之意。解放前,巷内曾有公馆十六座,甘记铺面一间。解放后,以南天主教堂后侧之地建都市路小学,又曾设过敷料厂、色织布厂、富复实业公司等单位。

  几番衍变状元街

  说起曹状元街,印象中最深的是10多年前来这里闲逛时看到的情景:街道狭窄、两旁的房子很旧,街道中间有一家小茶馆吧,需要顺着曲曲折折的石梯子爬上去,很有些味道。那时候,你只要往这条街上走一趟,总会看到街道两旁那些古旧建筑的门边站着或坐着一些人,他们会冲着你喊一句:“有衣服卖,进来看!”那时候的曹状元街,在贵阳人的心目中,是和旧衣服联系在一起的,提起这条街,人们会说:“是卖旧衣服的。”其实,曹状元街在贵阳是一条有名堂的街道,清代的时候,这里曾经居住过一位叫曹维城的武状元。据《贵阳掌故》记载:“曹维城,字价人,贵阳人。约生于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武进士第一,即武状元。中状元后曾在云南任副将职。曹维城虽是武状元,但并非人们想象中的武棒棒,而是能诗善画之人。”据地方志专家何静梧介绍,曹维城的故居是典型的贵阳大宅院建筑,前有朝门,中为四合院,1992年因该地建高楼拆除。历经百年风霜,曹状元街的地名也是几经衍变:清代称状元巷之前它叫常平仓,民国以后,曹状元巷逐渐发展起来,巷道拓宽,商店、小贩云集。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地名变成了“新市场”。1981年改称市场路,20世纪80年代中期,改名曹状元街。今天的曹状元街,已经和往昔大不一样,很多旧房拆除了,建成高楼。沿街的门面大都是饭店、酒楼,只有靠中华南路的那一头有几间服装店,是敞开门面卖新衣,已经不是当年的偷偷摸摸卖旧货了。

  曹状元街

  东段原名状元街,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武状元曹维城在此建状元府而得名。西段原名仓门口,清时系常平仓(即政府设立的粮仓所在地)。民国31年(1942年),改名市场路。1951年与青年东路及青年南路一段合并,仍名为市场路。1986年改名为曹状元街。 作者:陈艺裘春霞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