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芙蓉姐姐为什么这样红(采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3日02:28 人民网-江南时报

  既没有任何预兆,也没有任何起因,一个被称为“芙蓉姐姐”的女子突然成为中文网络上炙手可热的偶像。与此前网络上的几大红人不同,“芙蓉姐姐”的行为并没有多少道德上的出格之处,她赖以成名的招数非常简单,一是大量张贴自己“经典S形”体态的业余照片,二是不断发表超级自恋的“经典语录”。几乎与“芙蓉姐姐”同时爆得大名的,还有在“超级女声”节目中唱劈了嗓子,并做出“惊天一跪”动作的黄薪,如果说她们有什么共同之处,那就是趣味上的鄙俗,以及性格与行为上的“天真搞怪”。

  从出名的方式看,没有任何商业机构炒作她们,整个现象都不具备明显的商业动机;而从社会反响考察,网民对“芙蓉姐姐”并不只是单纯的崇拜,而是交织着玩笑式的追捧和苛刻的批评。可以说,她们是网络亚文化土壤上的“反偶像”,是最不具备偶像气质的偶像,是鄙俗文化的一个符号。

  奇怪的是,“芙蓉姐姐”的走红最早源于两所著名高校的论坛。应该说,中国最高学府的学子们无疑具备较高的智力与文化鉴别力,那么,他们为什么在“芙蓉姐姐”身上共同表现出一种审美痴狂呢?

  没有任何文化现象是纯粹偶然的,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以搞笑的后现代影像著称的周星驰最早也是从高校开始走红的。从周星驰到“芙蓉姐姐”,我们隐约能看到一个脉络,那就是雅文化在年轻人,尤其是文化层次较高的人群中开始失去影响力,鄙俗文化渐渐成为现代人的圭臬。我们不应该把这样的倾向归咎于年轻人丧失了信仰,丧失了对美好和崇高事物的热爱,恰恰相反,我们应该反思的是,我们时代在高雅文化的建设方面是不是缺失了什么。雅文化甚至流行文化与当代精神的疏离,形成了一个空洞,也正是由于这一空洞的显然存在,才给“芙蓉姐姐”这样的亚文化形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果不重视雅文化的“抓地性”,不创造出符合文化规律的精神偶像,我们就很难引导年轻人的心灵朝向崇高与美,而类似“芙蓉姐姐”这样的偶像也难免会一再出现。

  《江南时报》 (2005年06月23日 第三版)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