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印高科技企业猛追西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3日02:45 青年参考

  约翰·韦尔奇科技中心坐落于印度一个风景秀丽的高科技园区,濒临班加罗尔,远离城市的喧嚣。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在此设立出色的企业研究中心,4年来,这里的240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已提出240项美国专利申请,其中25项获得了批准。其技术进展涉及众多领域,如更高效率的航空发动机设计、GE金融用来预测企业拖欠贷款的系统等。

  而在北京郊外一个同样出色的生物科技园内,博奥公司正崛起为生物芯片新技术的全球领导者。这家成立4年的企业已开始向美国制药公司出售设备,并在上月与全球最大的生物芯片制造商、加利福尼亚的昂飞公司结成了战略伙伴关系。

  亚洲科研实力

  “昂飞绝对想不到中国居然在生物芯片方面展开了如此大规模的研究工作,并且达到了如此高的水准,”博奥公司首席执行官程京说。

  类似的例子在亚洲的各个科技中心还有很多。它们印证了近期的媒体头条新闻报道,即该地区的几个国家正在成为继日本之后的世界一流研发中心,其中一个例子就是韩国在治疗性克隆方面所取得的突破。

  尽管统计数据尚不完善,但它们还是显示出,亚洲的研发投入和科研成果均有迅猛增长。比如,研究分析公司ThomsonISI说,来自中国的“高冲击力”研究论文数量已从1994年的仅21篇增加到2003年的223篇(论文冲击力指该论文被其他研究人员引用的频率)。

  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的科技管理教授乔治·郝尔表示,在1998年至2003年间,中国的研发支出大概增加了2倍。还有更大的增长空间,中国用于研发的支出仍只占GDP的1.2%,而相比之下,工业化国家一般都在2.5%到3%之间,韩国和新加坡均已达到后一比例。印度政府则计划将该国的研发投入从不足GDP的1%提高到至少2%。

  西方担忧

  一些西方人士担心,亚洲日益增长的科技实力将成为新的竞争威胁。迄今,中国和印度等国基本上一直都是廉价、高效率的生产中心和工厂,其技术含量来自其他地方。如果它们能够以科学为工具,向价值链上方攀登,并高效创新,那么西方经济体将失去它们最后的主要竞争优势。

  亚洲决策者对此类观点不屑一顾。“西方对亚洲科学崛起的担心被严重夸大了,”印度政府首席科学家马肖尔卡说,“尤其在美国,人们热衷于谈论‘威胁’以保持警觉,但事实上什么威胁也没有。”

  很多见识过亚洲科学的西方权威人士都赞同这一观点。英国科技部部长盛伯里勋爵表示,“有人声称,中国正取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不久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高科技企业”,这些人应当记得80年代对日本高科技产业崛起的恐慌。“当时我们认为,日本有着我们所没有的某种神奇配方,”盛伯里勋爵说,“但事实证明那种神奇配方并不存在。”

  亚洲最大的总体优势在于,它有着庞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队伍,尤其是在中国和印度,而当今西方的学生正远离科学和工程学科。欧美公司发现在本土招募最优秀的研究人员非常困难,但它们可以通过在亚洲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或与亚洲本土公司和大学合作,来利用亚洲训练有素的人力储备。

  成本因素

  亚洲的另一大优势是成本。西方企业从来不会承认,它们在该地区做研发是因为那里的成本更低廉。它们总是说,亚洲提供了本土所没有的智力资源,但较低的成本也有所助益。马肖尔卡博士表示:“我们的优势在于,相比世界其他地方,我们能以更小的成本换取更大的智力成果。”

  然而,根据不同的情况,在亚洲做研究的相对成本存在极大差异。印度最大的制药公司Ranbaxy药品研发部门的负责人维贾伊·巴特拉说,一种化合物为期三个月的临床前毒理学研究,在美国可能要花费85万美元,印度则只要10万美元。临床开发在印度的成本,可能只是西方国家的1/5。

  在电子产品和软件的开发方面,成本差异要小一些。美国芯片公司AMD在班加罗尔的工程中心的总经理戈帕尔·克里希纳表示,过去印度的总体成本是美国的1/3,“但它们正在快速上升,现在可能是美国的1/2”。

  在印度和中国,刚毕业的研究人员薪酬通常只及美国水平的1/4左右。对于资历较深的员工,薪酬至少是美国的1/2。

  创新匮乏

  印度与中国的科学家在西方学习工作后,回到国内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为各自国家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不过,亚洲实验室倾向于招募有海外经历的研究员,说明亚洲科学界的一个重大弱点:尽管入学竞争异常激烈,但亚洲各大学普遍在教学或研究上达不到西方的水准,而且它们的实验室设备通常都很差。另一个问题是,尽管亚洲科学家成果很多,但几乎还没有什么原创研究。

  中国在硬件和电子产品方面的实力远超印度,印度则擅长软件工程和服务。但在制药领域,在培养本土企业的探索和原创研究精神的竞赛中,印度走到了中国前面,其制药业已凭借仿制西方药物的“逆向工程”发展壮大。

  撇开这些突破,亚洲的公务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士都在哀叹创新的匮乏。“我们最大的问题是国家创新能力的不足,”中国科技部高级官员周元表示,“尽管我们有一些好的企业,但中国的产业核心技术一般来自国外。”

  尽管亚洲各政府强烈支持科技发展,并计划大量增加研发经费,但还是有许多抱怨说官僚程序在阻碍科技进步,尤其是在生命科学领域。例如在印度和中国,经营管理人士表示,监管机构批准临床试验要比西方国家花费更长时间。

  这类障碍表明,亚洲的科技竞争力,还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强。欧盟研究专员巴维尔·波托奇尼克表示,亚洲不仅不是一个威胁,而且为世界其他地区提供了一次科学机会。

  的确,对许多在亚洲的人来说,创新不仅有助于打入外国市场,而且还是改善家园的关键。人们已经认识到,要解决亚洲大陆从贫穷到污染的诸多问题,惟一的途径是依靠科学技术。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