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珠峰,我们在行动(关注)(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3日05:25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余建斌 “地球第三极”珠穆朗玛峰,前不久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来自全国各地的35名环保志愿者怀着让珠峰更美丽的理想来到世界之巅捡拾垃圾,宣传环保。 他们从珠峰上捡回来400余袋各种垃圾,还捡回了一个沉甸甸的话题:珠穆朗玛,怎样才能永远纯净圣洁? 珠峰太美了,垃圾不该在那儿 “珠峰太美了。就觉得那些垃圾不该在那儿,看着扎眼。”这是此次活动志愿者之一,北京大学法学硕士、原北大山鹰社队员吕雁看到珠峰山腰上的垃圾的第一“感观”。 来自探险爱好者的排放物和废弃物,是珠峰地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统计资料显示,从1921年到上个世纪末,共有600多吨废弃物被丢弃到了珠峰的冰川里。近年来,前往珠峰旅游的人数也逐年增多,这进一步增加了珠峰面临的环境压力。 为了保持世界之巅的纯净,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和奥维斯世纪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了这次活动,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了35名环保志愿者,在经过严格体能训练后,奔赴珠峰,清扫海拔5120米的珠峰大本营至海拔8000米区域的垃圾。 远眺珠峰,环保志愿者们最大的感受就是震撼———为珠峰的纯净圣洁之美以及人类在她面前的渺小。甚至有些七尺男儿在看到珠穆朗玛峰的一瞬间,也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 不过,仔细看看道路及营地旁,志愿者们往往又会觉得有些遗憾。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代表齐鑫键对这一幕记忆犹新:去往日喀则的路边一处地方,许多红色的方便面盒等垃圾被散乱丢弃在河边,在白色的雪地里触目惊心。 除了脚印,什么也不留下 在高海拔地区,要把这些看着“扎眼”的垃圾清理走,并非易事。此次活动的领队刘晓林女士介绍说,今年五六月间珠峰的气候条件比较恶劣,在整个行程中,志愿者们不得不面对高海拔带来的严寒、缺氧、低压等恶劣的自然条件。 吕雁是此次环保行动中攀登高度最高的女队员,到达了海拔5800米的高度。她在日记中这样描述攀登珠峰的困难:“脚步越来越迈不开了,一天没怎么吃东西,血糖降得厉害,走着走着几乎晕倒。”这个时候,一位队友从包里翻出一个苹果来,吕雁感叹道:“天哪!这是天底下最好吃的苹果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捡拾垃圾的难度可想而知。每次弯腰下蹲捡垃圾,对志愿者们的意志和体力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每一次弯腰捡拾后,必须缓缓地站起来,否则就可能头晕目眩,体力不支。 “在那样恶劣的环境里,安全是第一位的。”留守在珠峰大本营的领队刘晓林说,“当时真为山上的队友们捏一把汗,听到队友下山的消息后,我在风口冒着严寒足足等了一个小时。”当她远远看到队友的身影,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了。 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35名志愿者对存留在珠穆朗玛峰海拔5120米大本营到海拔8000米之间的部分登山废弃物进行了清理,累计清理了400多袋垃圾。据志愿者介绍,在海拔5120米的大本营附近,主要以登山爱好者及普通游客遗留下的生活垃圾为主,如酒瓶、可乐罐、食品易拉罐、包装塑料袋等;在6500米—8000米的高海拔区域,有不少登山者无力背下的体积较大的固体废弃物,如酒精炉、废旧帐篷、废氧气罐等。 环保志愿者们把这些“战利品”作为送给第三十四个“世界环境日”的一份礼物,转交给了当地政府机构,运往拉萨的生活垃圾处理厂进行分类和无害化处理。 志愿者自己产生的生活垃圾,全部装进垃圾袋里带下山来。刘晓林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求自己:带走垃圾和照片,除了脚印,什么也不留下。” 感召公众参与环保 当志愿者们在布达拉宫清扫垃圾时,他们的行动感染了很多藏族同胞和游客,纷纷翘起大拇指。后来,一些小学生和寺庙里的喇嘛们也主动加入了清扫队伍。 “我们要克服高山反应等等困难,时间也很短,几十个人能捡多少垃圾?对珠峰来说作用是非常有限的。”齐鑫键说,“不过,藏族同胞和外国游客加入我们队伍的那一刻,我看到了这次环保行动的意义所在:环境保护需要大家的参与。” 刘晓林也认为,400多袋垃圾远远不能涵盖这次活动的全部意义,他们更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呼吁人们关注珠峰的环境保护,关注地球家园的环境保护,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因此,他们在珠峰大本营、纳木错湖周围安放了特制的垃圾回收桶,并向珠峰自然保护区捐赠了1万只环保垃圾袋,珠峰环保状况的巡展也将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四个城市举办。“今后珠峰环保行动将继续举行,不过方式上将会有所改变,将加大在环境教育、环保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以求得更好的效果。” 《人民日报》 (2005年06月23日 第十六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