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全军和武警部队截至目前共接收10余万地方大学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3日08:12 新华网

  本报记者 曹瑞林 丁海明 本报通讯员 周国平 孙栋廷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央军委顺应世界新军事变革潮流,果断做出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军队生长干部要逐步走开军队自己培养与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并举的路子。从此,全军和武警部队接收和培养地方大学生干部工作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深思当务之急谋划长远之计

  世界军事发展大势和我军现代化建设实际告诉我们:实施人才战略工程,核心是要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做好接收培养地方大学生干部工作,是推进人才战略工程的重要内容和实际步骤,直接关系到军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长远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我军建设的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计。

  历史将铭记这些时刻和事件:1998年7月,我军历史上第一份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的协议书正式签订;2000年5月30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颁发《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标志着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截至今年5月,与军队签约培养国防生的地方高校已有112所,在校国防生达3万多人。

  为抢占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制高点,我军为立志从军报国的地方大学生开通了3条“绿色通道”:应届高中毕业生报考国防生;从在校的二、三年级大学生中遴选国防生;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考核选拔。为保证依托国民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总部先后出台了接收工作规定、招收国防生工作暂行规定等13个法规性文件。

  这些举措,促使全军形成了党委重视、机关合力、军地协作,共同抓好接收培养的工作格局。军事斗争准备的一批急需人才走进天南地北的军营,一批大学校园里纷纷挂起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的牌匾。

  寒来暑往,春华秋实。千千万万莘莘学子集合在“八一”军旗下,给“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人才方阵平添新绿。

  搭建成才平台锻造人才方阵

  地方大学生干部是我军建设的宝贵人才资源,科学合理地使用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既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又可以实现人才资源的最大效益。

  这是一幅幅三军部队选才育才的生动画面:某集团军立足机械化建设实践,瞄准信息化战争需要,对口选择接收了1000多名地方大学生干部,其中四分之一如今已经走上连以上主官岗位;

  海军某驱逐舰支队选拔培养了一批具有双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或有国外留学经历的新型高素质指挥员,在学术研究和战训法改革两个舞台上的“主角”中,不乏地方大学生干部的身影;

  从2000年开始,空军每年都在地方高等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招收大学生飞行员,再经空军飞行学院的严格培养,把他们造就成具有昼夜巡航、长途奔袭等作战能力的双学士飞行员。飞行员队伍知识结构今非昔比,先进武器装备优势尽显……

  这些画面的背景,是以质量为中心的人才平台,是以培养教育为主题的成才舞台。

  与此同时,各部队紧贴需求,着眼改善干部队伍科技素质,把接收培养工作延伸到高校招生阶段和在校学习期间,在考察评估、筛选淘汰等各个环节实行责任制,切实把部队建设需要的优秀人才挑选进来。这几年,全军接收地方大学生干部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年度接收量占到生长干部的四分之一。

  部队信息化建设的火热天地,为地方大学生干部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各级针对地方大学生干部的特点和岗位任职需要,采取院校任职培训、当兵锻炼和岗位帮带等措施,缩短知识向战斗力的转化周期,提高他们履职尽责的能力。地方大学生入伍干部在我军各条战线,尤其是高技术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投身国防大业成就人生事业

  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人生奋斗融入到国家和军队的伟大事业之中,在报效祖国、献身国防的实践中,实现个人价值,创造精彩人生。这是地方大学生入伍干部的心声。

  阳光的哺育和风雨的摔打,创造着人才成长的奇迹。

  经过地方高校和部队双重培养的地方大学生干部,有着过硬的思想基础、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各部队不拘一格用人才,使他们迅速成为科技强军的生力军。清华大学化工专业硕士陈薇便是其中一朵美丽的小花。她从军来到军事医学科学院时,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作为一名“新兵”,竟然连续承担了国家“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和全军专项重大课题等研究,获得多项军队科技进步奖,并成为某研究室年轻的主任、博士生导师,受到胡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海军某新型导弹护卫舰舰长刘志刚,从浙江大学毕业入伍时任某工程建设部队的助理工程师。部队发现他是个好苗子,帮助他迅速完成了跨专业、跨兵种的跨越,走出了一条从地方学士到战术硕士再到全训舰长的成长之路。

  贵州大学毕业生王开钊,是海拔5281米的西藏查果拉哨所第一位学士哨长。在那“离天三尺三”的地方,他创下了很多“第一”:带领战士挖堑壕、交通壕1000多米,结束了有哨卡无阵地的历史;带领官兵建起了170多平方米的温室,破天荒地种活了250多棵树、20多种蔬菜和60多平方米的草皮;开办起雪山文化学校,辅导12名战士考上军校,35名战士参加自考、函授取得大专以上文凭。官兵们说,一个地方大学生干部,让咱这雪山哨卡变了样!

  资料显示,目前全军和武警部队10余万名地方大学生干部中有4500多人走上师团职领导岗位,近6万人在各种专业技术岗位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有许多成为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优秀带兵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10万学子携笔从戎,标志着我军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又迈出了历史性步伐。(来源:解放军报)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