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知名“洋品牌” 你为何频频失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3日10:02 大洋网-广州日报

  近日来,不少深受消费者信任的知名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频频出现问题,洋品牌此种大批量集中爆发问题的现象是我国开放30多年来前所未遇的。是洋品牌变了,还是消费者变了,抑或我国的监督部门理念变了?真正实现与国际接轨,我们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撰文/记者陈海玲、实习生陈兴仪

  多事之秋

  哈根达斯又见黑作坊

  雀巢奶粉再现碘超标

  记者昨日获悉,在查封哈根达斯公司深圳东门店后,深圳罗湖区卫生监督所、深圳市卫生监督所又派出人员对其他5家分店进行了检查,发现哈根达斯深圳金光华店、深圳地王店均未经许可擅自进行蛋糕销售,且未能提供蛋糕生产厂家的卫生许可证和近期产品检验报告。深圳卫生监督部门责令两门店立即停止糕点的销售,现场共销毁了可疑食品约22公斤。深圳市卫生监督所所长姚保山于6月20日下午专门约见了哈根达斯中国区店务总监杨月琴,并提出3点整改要求

  哈根达斯大中华区总经理朱玺在日前署名的《致媒体函》中解释,此次事件并不涉及产品卫生及质量问题。而在哈根达斯现场检查的深圳市卫生监督所负责人的答复则基本否认了哈根达斯《致媒体函》中的这一解释。据悉,执法人员在现场已经确认振华大厦1004室达不到卫生标准。

  昨日,记者从江西省工商局获悉,又有两批次的“雀巢成长奶粉3+”经初检、复检均不合格,碘含量严重超标。江西省工商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奶粉的碘含量国家标准是30~150微克/100克,而该两批次的产品碘实测含量分别高达236.97微克/100克和234.58微克/100克,这是自今年5月10日浙江工商部门曝光雀巢奶粉碘超标以来,发现的第五批次的雀巢奶粉出现碘超标。

  透视本质

  在中国搞歧视性经营

  对消费者玩“变脸术”

  实际上,2005年的中国市场是洋品牌的多事之秋。亨氏、肯德基、立顿以及SK-II等品牌相继发生产品质量或诚信危机:肯德基、亨氏被查出含苏丹红,宝洁公司SK-Ⅱ被告含有腐蚀性成分,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碘含量超标。对此,洋品牌又大都采取了回避问题、偷换概念、隐瞒真相等做法。

  在“苏丹红事件”中,“涉案”的肯德基向公众宣布“其他产品均未发现苏丹红成分”的余音缭绕时,执法部门就在其另外的3种产品中发现了苏丹红。

  面对信任危机,亨氏、肯德基和雀巢都不约而同地展开了“变脸术”,施展强大的危机公关。关于理赔态度与条款解释,亨氏也采取了对记者和对普通消费者区别对待的政策。

  雀巢公司在知道了碘超标检测结果后,第一时间不是向消费者道歉,而是将碘超标归于“奶源”。但在国家标准委和中国消费者协会以及舆论压力下,雀巢公司不得不向中国消费者道歉,但这家在全球声名显赫的食品公司态度强硬,拒绝召回缺陷产品。

  在某知名律师行工作的王律师旅居澳大利亚、英国多年,她说“这种现象在发达国家是绝不可能出现。在国外,企业发现产品有缺陷往往主动召回,如果是等到政府最后勒令召回,那么这个企业离倒闭已不远了。”

  绿色和平组织中国项目副主任马天杰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明确说“雀巢等一些跨国公司确实有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行歧视性经营和双重标准的行为”。

  三大问题

  有“超国民待遇”保护伞

  失信几率比其他企业多

  对于洋品牌问题频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教授对记者说:这是国家监管体制完善的体现,但无论是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政府部门对洋品牌的监管,还是我国政策的更新,离真正意义上的与国际接轨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工商联副会长张宏伟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政府、个别部门为了招商引资,针对洋品牌一路开绿灯。洋品牌享受着“三年免检”、“五年免税”、“特别通道”、“绿色机制”等等比国内企业尤其是民企优惠得多的政策。一些洋品牌的产品生产、质量控制、市场销售几乎到了依靠企业自律的地步。洋品牌在“超国民待遇”的保护伞下,其失信于民的几率比其他企业要多。

  广东省人大常委、财经组成员辛瀑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小企业不信任、大企业不用管”的双重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普通民众对洋品牌消费的过度依赖和过度迷信。不少监管机构也往往疏于抽查,等到消费者群起攻之时,才想起“亡羊补牢”,整个食品安全体系处于被动、滞后的局面。

  解决之道:绝对不能放弃监管

  广东省人大常委、财经组成员辛瀑: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正常的监督机制,都会在市场经济中日渐趋从利益,弱化责任。监管部门要更多地把民众的身体健康和正当权益保护放在第一位。此外,政府要建立一个公平的监督机制,对待企业要一视同仁,不能依赖企业的自律,无论什么企业都不能放弃监管。

  国家质监总局一位高层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明确表示:“将严查‘雀巢’等知名品牌的产品质量问题。”

  国家处罚力度轻弹性大

  “洋品牌”愿意铤而走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规定:“定型包装食品虚假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限可以处以5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事实上,区区1万元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同样是针对不合格奶粉事件,在以色列,德国某公司仅因疏忽导致奶粉缺乏维生素B1,两国警方随即介入,吊销公司证件,责任人甚至可被控谋杀罪,索赔金额达1000万美元。

  广州市政协常委文阳律师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洋品牌之所以对消费者这样傲慢,是因为在我国行政处罚力度总体偏小,弹性较大的现状下,一些洋品牌总是怀有侥幸心理,希望事发后找各个部门‘公关’,少罚点款或不做处罚。虽然目前频频出现的曝光事件证明他们的想法太落后了。但从总体而言,因为赔偿成本很低了,洋品牌愿意铤而走险。”

  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汇佳律师事务所律师邱宝昌说,雀巢已连闯了中国法律的“五个红灯”:《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这五部法律法规。然而这个连闯红灯的雀巢公司到底接受了哪些惩罚,罚款是多少?消费者可以得到什么样的赔偿(不是换货那么简单)?责任人有无刑事责任?诸多消费者关心的问题并无着落。

  解决之道:支持消费者公益维权

  文阳呼吁,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让每一个人去参与对企业经营的监督,这比单独的政府监督有效得多。我国应尽快建立消费者集体诉讼的公益维权制度。

  检测处罚全由政府承担

  给“洋品牌”犯错留空间

  有专家说,在出问题的洋品牌中,大多数能拿出得到我国各个主管部门卫生检测合格的证明,但在最后的抽查中又出现了质量问题。这在发达国家是非常鲜见的。如果政府部门集裁判员、运动员角色于一身,会影响其公正性,在发现问题后也难以追究责任,给洋品牌犯错留下了空间。

  解决之道:开放检测认证市场

  今年12月11日,我国将对国际认证检测资本全面开放。很多国际认证检测巨头正悄然争先在华急剧扩军备战,以争夺这最后的大蛋糕。随着我国检测认证市场的成熟,政府有关部门将检测认证责任交给企业后,将更有精力进行监管和查处。(来源:广州日报)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