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见证北京两次申办、三年筹办 奥运文物亮相首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3日12:15 中国新闻网

  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随“神五”飞入太空的北京奥运会徽旗帜,百米“邮票长城”长卷……昨天上午,80余件套400多件奥运文物在首博的“奥运连着我和你”文物展上集体亮相。

  除北京奥组委在申办筹办中产生的珍贵物品外,绝大多数展品是来自民间捐赠的实物和艺术品。它们记录着中华儿女和海外华人华侨支持北京申办和筹办奥运会的热情与行动,也见证着北京两次申办、三年筹办奥运会的历程。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表示,这些凝聚着广大民众心血、热情和智慧的物品,将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一笔宝贵的财富。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7月16日,而奥运文物的征集工作今后还将继续。2008年,在新首博将举行一场规模更大的奥运文物展。

  昨天,不少奥运文物的捐赠者专程赶来参观展览,并当起所捐文物的“义务讲解员”。

  大部分展品年代并不久远,但却是民众热情支持奥运的全景回放,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番心意……

  万米长卷凝聚奥运激情

  已完成330卷、现有邮票及签名各120万个、记载文字300万字、总长8500米、近800公斤重……这一组数字,就是家住劲松地区、现年47岁的刘超英历时16载所完成的奥运长卷的现有数据。“我的目标是10000米。”他自信地告诉记者。

  1991年,刘超英还是北京空军政治部的一个文员。一日,刘超英到京郊延庆某连队出差,看到了雄壮的长城,心里泛起阵阵涟漪:长城是中华民族最有代表性的建筑,为何不用万里长城为背景做一个万米长卷来为申奥做点什么呢?一个大胆而宏伟的计划就这样诞生了。第二天,刘超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领导,没想到领导的反应十分热烈:“不错,这样的好想法我绝对支持呀!邮票太好办了,我们这么多人,一个星期之内给你搞到2000张邮票不成问题!”

  说干就干!刘超英开始翻箱倒柜地把家里的信件一封封都找出来,连压箱底的家书都没放过。刚开始是全家动手收集邮票,随着长卷的不断延伸,他的事迹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一位河北枣强县的热心人将自己珍藏的情书上的邮票寄给他,而东北鸡西的一位即将成为母亲的女士,不但把收集的邮票捐献了出来,还将肚子里孩子的名字写在了邮票上,以此表示对万米长卷的支持。

  众人拾柴火焰高。刘超英一边收集邮票组成长城图案,一边不断地到各个地方收集签名,闹市、工厂、学校……到处留下了他的身影。据介绍,他的长卷已经到过了全国30多个省市和世界各地,最远到了南极考察站,最高到了珠穆朗玛峰8000米以上的登山营地。到2001年7月13日,已完成8000多米。

  2003年12月21日,来北京访问的萨马兰奇先生在“百年圆梦卷”上签名并合影留念,完成了刘超英的一大心愿。

  如今,长卷离万米的目标还差2000米。“到2008年,我一定会完成10000米,并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24小时抓拍“7·13”

  家住志新小区的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职工涂越明是这次捐赠物品最多的个人,他一共捐赠了147件。这其中一半以上是他收集的邮票,其余的是照片和其他纪念宣传品。

  今年4旬整的涂越明已经收集邮票有25年的历史了。“第一次申奥期间,我还设计了一枚纪念封,名叫‘北京申办2000年27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封’,并把它寄给了当时的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后来,萨老居然寄回了附有他签名的纪念封,并送给涂越明2枚奥运五环的不干胶,这次捐赠品中就包含着其中一枚。

  在他的捐赠品中,有几张照片格外吸引目光。说起这几张照片的来历,涂越明打开了话匣子。2001年7月13日一大清早,他就赶到中国集邮总公司给集邮展览拍照。然后马不停蹄地来到奥申委办公地点新侨饭店排队买当天的纪念封,一下就买了一百多枚。“当时人山人海,大家都很激动,但又有点焦急。”涂先生回忆道。

  下午,“我听说中华世纪坛有庆祝活动,就马上赶了过去,想拍下纪念场面。”可当涂先生赶到时,世纪坛已经戒严了。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灵机一动,扛着摄影器材跑到旁边的八一湖,终于拍到一些。“这时,我又听说天安门广场会有庆祝活动,立马又赶到了广场,都已经快晚上七点了。”当涂越明在金水桥旁支好相机,一手拿收音机听消息,一手拿快门线随时准备抓拍时,突然看见一名女警察从车内跳了出来,“我们赢啦!我们赢啦!”女警察的呼喊迅速感染了周围的警察。“我第一次看到人民警察像小孩子一样,手拉手又蹦又跳。”可惜,“那时太高兴,太激动了,都不记得按快门线了!”

  此后,盛大的庆祝活动开始。在他拍的照片中,有背上写着“北京2008”的年轻女孩,也有骑着摩托车、举着申奥成功号外的青年人。还有一张照片,是站在别人肩膀上拍下的:“当时人山人海,根本动不了,只好请前面小伙帮忙。他二话没说,用肩膀扛着我,才拍成了!”

  就这样,涂先生一直拍到第2天早上升旗仪式结束,又到新侨饭店买纪念封,随后沿长安街逐个邮局盖纪念邮戳,忙完回到家已经天黑了。

  “下一步就是等北京举办奥运会时,去奥运现场拍照啦。”涂先生告诉记者,“那才真正达到我的目标。”

  中山市民捐赠名人信件

  罗格、萨马兰奇、安南、希拉克……“奥运”两个字,将广东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药械科职员陈建锋,和这些平时只在报纸电视上见到的人联系在了一起;“奥运”两个字,也是65位名人与陈建锋通信的最大共同语言。

  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给了陈建锋“异想天开”的勇气。2000年第一天,陈建锋把40封夹有北京申奥明信片和题为“呼唤世界和平,支持北京申奥”的信函寄给了五大洲40位元首政要。

  放飞美好心愿的同时,陈建锋也收获了珍贵的友谊。自2001年起,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已给他寄过七八张照片,法国总统希拉克每年都会寄贺卡给他,前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更是每封回信中都随信寄来奥运邮票等小纪念品。陈建锋说,这些“大人物”的做法也反映出他们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对2008年奥运会的重视和支持,对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的鼓励和期待。

  这些名人亲笔签名的照片和信件是非常难得和珍贵的,但得知北京奥组委征集奥运文物时,陈建锋毫不犹豫就捐了出来。“如果我把它们都珍藏起来,那就没有意义了。我就是希望它们能传递一种奥运精神,能对祖国办奥运有所帮助。”

  陈建锋目前仍陆陆续续收到名人们的来信和照片。他表示,会在2008年将这些收藏全部捐献给北京。陈建锋说,全世界都在关注着中国,作为一个普通人,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继续关注奥运准备工作的进程,“共同见证北京举办一届出色的奥运会。”

  骑遍北京集齐492枚邮戳

  在这次的展览中,有一张2米长、1.5米宽的手绘北京地图,上面盖有北京地区所有邮政局(所)的邮戳。捐赠者是家住马甸、64岁的杨时昌老人。这是杨老在2000年国庆至2001年春节期间,利用节假日骑单车一个一个邮局跑出来的。

  “真是很辛苦啊!”当时,杨老还未退休,为了宣传奥运,他决定利用节假日骑车跑遍北京。2000年国庆第一次出门期间,从密云西北部的番字牌翻越云蒙山,一路都是崎岖不平的山路。“整个下午,我都只能推着车走。”杨时昌回忆道,“十月的山风已经很大了,刮得‘呼呼’直响。”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路上,好不容易碰到上山砍柴的当地农民,一打听,离目的地怀柔长哨营还有二三十里地!“我第一次从心里感到发怵。”天色越来越黑,杨时昌拿着手电筒边照路边推车,就这样翻过了云蒙山,在长哨营安顿下来。“到了旅店一脱鞋,才发现皮鞋都见底了。”以后出来,杨时昌都改穿旅游鞋,再也没穿过皮鞋。

  2001年元月底,杨时昌骑车从通州往南经张家湾、县、觅子店到马驹桥镇。正赶上下大雪,地面积雪有七八厘米厚。杨时昌被冻得直打哆嗦,好不容易在六环路找到一个立交桥,在桥下躲雪。半个多小时后,杨时昌又冒着风雪上路了。最后回来一看,耳朵都冻掉了一层皮。

  1部单车、历时58个节假日、总共盖有492枚邮戳、分发宣传册1000多件、骑行5500多公里……5个多月后,杨时昌完成了他的大作,并于今年4月捐赠给了北京奥组委。

  “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我还希望骑车走遍祖国各地。”杨时昌老先生最后告诉记者,“让奥运精神、奥运理念深入人心。”

  4年寻得“2008”奇石

  此次展出的四块分别有“2”“0”“0”“8”天然字样的奇石,很是让观众新奇。这是河南焦作一位煤矿工人范宏杰,用了四年业余时间苦寻得到的。

  范宏杰是一位奇石收藏爱好者,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的一天,他突发奇想,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要是能收齐带四个年份数字的石头就好了。

  念头一出,范宏杰便开始行动。四年内,他寻石的足迹踏遍了太行山的沟沟坎坎,甚至在出差郑州、旅游云台山地质公园时,他都特意留出半天时间寻找。工夫不负有心人,今年2月下雨的一天,范宏杰终于在从焦作家中前往焦煤集团九里山矿上班的路上,借雨水清洗之力同时找到了“2”“8”两块石头。

  3月,范宏杰在北京电视台的“我为奥运添财富”节目了解到许多中国人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北京奥运会的祝福,便产生了将四块石头捐赠给北京奥组委的愿望。4月14日,范宏杰利用到北京出差的机会,走进了首都博物馆,办理了捐赠手续。

  老收音机传递申奥喜讯

  因为无意中做了一回“信使”,传播了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见证了一群普通村民的奥运情怀,一台“年过20”的老收音机在所有展品中显得最为“古色古香”。

  这台收音机来自房山区周口店一个只有百余人口的葫芦棚村。捐赠者李红军告诉记者,2001年7月13日晚上,各家各户都在自家里收看2008年申奥城市投票的电视直播。就在大家屏住呼吸等待第一轮结果时,输电线路问题导致全村停电。关键时刻看不到电视直播,全村百余人根本按捺不住焦急的心情,“怎么办?!明天才知道结果就太落后了!”

  急中生智的李红军立刻想起了家里的收音机———这是他父亲在上世纪80年代买的“大件”。装上电池,全村百余人围着老收音机听了不到几分钟,萨马兰奇便宣布了北京申奥成功。“哗”的一声,所有人立刻就沸腾了,小山村几乎彻夜不眠!

  今年3月得知奥组委征集奥运文物后,他立刻想起了自家的收音机。“这是咱北京人奥运情怀的见证啊!”李红军说,“2008年奥运会举办时,收音机也会是很多京郊农民‘看’赛况的工具。”为此,他带上了全村人的心意,到15多公里路外的邮局将它寄给了奥组委。

  链接

  1100件文物100多次感动

  “奥运连着我和你”展览上的大部分展品来自民间,它们是通过“我为奥运添财富”活动收集到的。自2月22日征集活动开始以来,一共收到100多人捐赠的1100多件物品,它们都将运往首都博物馆库房,得到妥善保管。

  首博的张桐和石慧专门负责奥运文物的征集工作。4个月下来,两人都瘦了一圈,也黑了一圈。

  征集热线最忙的时候是三四月份,那时石慧每天要接到二十个左右咨询电话。打进电话的人来自全国各地,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四五岁的孩子。大家咨询的问题只有一个:“我这件东西,你们收不收?”

  在征集到的文物中,以邮票、报纸、书籍等印刷品居多。有两件物品来自海外华人的捐赠。绝大部分捐赠品通过邮寄的方式送到,但也有人亲自送来。山东的王东元在葫芦上绘制了北京奥运标志,并亲自送到首博,上午送来,下午便坐车回去。北京的隋勤老人送来了两个自己亲手制作、并在天安门广场放飞了一年多的大风筝。让小石特别感动的是,在移交前,老人当着她的面,又仔细地把风筝检查了一遍,直到确认东西完好无损,才把它们捐献出来。

  跟一位位捐赠者接触过程中,张桐和石慧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就是想表达一下对北京奥运会的支持。”

  市文物局局长梅宁华认为,展品体现出全国人民特别是北京市民的申奥、迎奥的热情。“这样的文物能记录下北京申奥的历史过程,应该被展出、被收藏。”

  梅宁华还表示,记载着北京奥运历史的文物还将继续被征集,不断丰富;2008年将在新的首都博物馆举办一场更大规模的奥运文物展。(北京日报/侯健美童曙泉刘可)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