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继承发扬什么传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3日14:17 人民网

  参加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举行的座谈会,纪念我们党的七十大寿,探讨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问题,十分兴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如此兴旺发达的新闻事业。目前我国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人员队伍,技术装备的水平、质量、规模,都是前所未有的。

  我们党历来重视新闻工作。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就是在我们党指引下,经过一代又一代新闻工作者艰苦实践、虚心探索、集体积累起来的。1989夏季以后,江泽民、李瑞环等中央领导同志分别发表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就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新形势下党的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新闻工作者的思想修养、宣传艺术等问题,作了全面指示。1991年1月,全国记协通过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是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概括和发展。这些讲话和《准则》为新闻工作者指出了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我完全同意吴冷西同志的“开场白”。这是对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发展史和精髓的简要概括。下面,我就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1.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是党的新闻工作一贯坚持的正确方针。在党培育下成长起来从事新闻工作几十年的新闻“老兵”,认为正面宣传为主是天经地义的事,不容丝毫动摇的。党中央近年来重申、强调这个方针,十分必要。因为确实有过极少数人不同意这个方针,那会把我们的新闻工作引上邪路。

  正面宣传为主的基础是真实,是党的性质、党的新闻工作的性质决定的。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七十年的斗争史是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的胜利史。党的新闻工作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党进行革命斗争的武器。党也犯过错误,在前进道路上有过曲折。党总是自己纠正错误,并把犯错误的教训变成继续前进的经验。如实地把党领导人民做的好事、领导人民取得的胜利记载下来,传播开去,就是我们所说的正面宣传。从我个人参加新闻工作的经历说起:新中国成立前关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宣传,新中国成立后关于中国共产党三十年斗争史,关于三大运动、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克服三年暂时困难的宣传,都是正面宣传,宣传各个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国人民在党领导下团结奋斗的辉煌业绩,各条战线的英雄模范人物,等等。从社会效果检查,这些宣传都发挥了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激励人民前进的作用。“大跃进”期间,新闻界先是自觉后是被迫传播过虚假的东西;“文革”期间,许多新闻单位的领导权被篡夺,搞“假、大、空”,是非颠倒,昏天黑地;1989年春夏之间以及以前一段时间,自由化思潮一度泛滥,有的新闻单位发生严重的舆论导向错误,违反人民利益和意愿,背离了正面宣传的原则。几十年的事实说明,什么时候正确地执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新闻事业就兴旺,就能发挥党和人民耳目喉舌的作用;什么时候由于主观、客观原因走偏了,必然发生错误。

  正面宣传的含义非常广阔,我认为所有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的宣传都是正面宣传。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批评和自我批评。党和政府按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按照党纪国法,揭露自身的错误,清除自身的毒瘤,报纸如实加以报道,也是正面宣传。这种事例很多,建国初期处理刘青山、张子善一案发生的巨大影响,人们至今念念不忘。刘青山是天津地委书记,张子善是天津专署专员,都是老干部,抗日战争以前坐过监狱,表现都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工作积极,对人民有功;新中国建立后作了“大官”,违背党的教导,被资产阶级“糖衣炮弹”打中,违犯党纪国法,贪污、克扣几亿元旧币巨款,生活奢糜腐化,被依法处决。当时新闻单位对此进行连续报道:反复宣传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的重要讲话,特别是保持共产党人的工人阶级本色,抵御“糖衣炮弹”的教导,充分揭露刘青山、张子善的错误和罪行同时讲清楚他们历史上为人民做过好事,说明我们不搞将功抵罪,连续报道有关领导干部对刘、张犯罪一事麻痹失察的检讨,以及各方面人士对共产党以人民利益为重、是非分明、励精图治的积极反映。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次坚决果断地“挥泪斩马谡”,提高了而不是损害了广大干部、群众跟着共产党革命到底的信心,提高了而不是降低了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威信。

  2.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素质,要从多方面努力。据我们这一代的许多人几十年的切身体会,中心环节还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从五十年代开始,毛泽东同志就教导我们要“政治家办报”。“文革”前夕,邓小平同志批评《人民日报》最大的缺点是政治上不锐敏。我理解二位领导人的意思是一样的,要我们克服政治上弱的致命缺点。政治弱主要因为理论少。这个问题说了几十年,但是没有真正解决,主要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理解。因此也就没有真正抓紧。结果,平时工作质量平平,遇到大事就出大错,成为有生以来最痛苦的教训。

  我们这一代人多数学历不高,参加革命后搞新闻工作,不能说不注意学习。但主要是学政策重点又是具体政策,学写作。当时认为不学这些就不能工作。这些当然都该学习,但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立场、观点、方法问题,是革命、立身的根本大事,口头都说重要,实际并未抓紧。胜利后进城市,仍然主要学政策,学写作,只是加大了学知识扩大知识面的分量,想当“杂家”。最重要的理论学习虽然嘴上说是需要终生努力的大事情,实际上却成为可以今天放松明天抓紧、今年荒废明年努力的软任务。

  理论贫弱,百病丛生,直接的后果是政治上短视、糊涂。主观上要听党的话,愿意把宣传搞好,但因解不开有些问题的“所以然”,写文章就难以说到点子上,遇到大事就有可能犯大错误。粉碎“四人帮”后开展真理标准讨论,新闻界积极参与,深得好评,人说这是我国新闻界的黄金时代之一。可是这件好事也使有的同志糊涂起来。开展这个讨论以恢复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亿万群众支持,有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倡导、指引,新闻界是“应天顺人”,做了分内的工作;如果说做得不错,党和人民自有评价。但是,有的同志却过高估计自身的作用,理论根基不深的弱点也显露出来。反“左”,反“左”,多年受“左”之苦,当然应该反“左”。但是,在那种气氛中,有没有把一些正确的东西也看成“左”的谬种呢?该不该同时注意一下防右呢?都不管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党中央一而再、再而三耳提面命,实际上听不大进去。前几年资产阶级自由化一度泛滥,1989年北京发生政治风波时,少数新闻单位发生舆论导向错误,从思想根源讲,不能说与此无关。理论学习是毕生大事,又是当务之急。新闻记者工作节奏一般比较紧张,每天挤一小时、半小时还是可能的,重要的是持之以恒,“雷打不动”,绝对不能“明日复明日”。

  3.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也是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新闻记者的基本功,当前应该加以强调。几十年前,在抗日根据地办报,住在农民家里,过大体相当当时中农水平的生活,对群众的生产生活、喜怒哀乐以至音容笑貌都比较熟悉。但是,就在那种直接生活在群众当中的条件下,还有一个真深入或半深入,打成一片或格格不入,即思想、立场是否转变的问题。后来反复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才有比较显著的进步。现在新闻工作者的生活、工作条件好多了,住在高楼大院,但同群众接触少了。汽车、电话、新闻发布会、印刷精美的书面材料、图书馆、资料库……这些现代化工作条件给新闻记者提供许多方便,都应该充分利用。但是,它们不能代替我们直接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调查研究。我们不能忽视有关部门对我们来说提供的是第二手材料,我们更应该重视亲自到群众中调查研究,汲取第一手材料。工人、农民、士兵、职员、学生……怎样生产、工作、生活,他们想些什么、要求什么,对各种政治、社会问题有什么看法、意见,以及他们的思想风格和精神面貌,等等,是当前宣传报道的重要素材,是必须了解的国情,也是我们向群众学习、改造思想、改进作风的必修课,这是在第二手材料中难以汲取到的。现在青年新闻工作者不仅工作条件好,个人条件也好:学历高、书本知识多、见闻广、眼界开阔,如能补上深入群众这一课,就更加充实、更加全面了。北京、上海不少新闻单位已经注意及此,为青年同志创造条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学习社会,这对改进工作、改造思想都有好处。很希望能够推广、坚持,成为制度。

  4.我们党十分重视革命新闻工作者的思想修养,对党员记者的要求更加严格,强调党员记者首先要成为好党员,在政治、工作等方面起模范作用。广大群众都把新闻工作看作重文明、有操守以至能为人师的职业,由于尊重党,尊重这种职业,也就尊重其中的工作人员。我们对此感到光荣,也知道这种光荣来自何处。在很长的时期内,从整体说,新闻记者给人的印象是勤奋工作、朴素踏实、廉洁自律。在夺取政权时期,我们队伍中出过不少烈士。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队伍中涌现出许多先进工作者,绝大多数同志是受尊敬的。

  近年来,出现了另一种使人吃惊、心痛的现象:极少数人经不起改革、开放的考验,被“糖衣炮弹”击中,把党和政府给予的工作条件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把自己的人格、身份贬为捞钱的筹码,在社会上造成极坏的影响。“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种歪风如不及时制止,有可能把我们这个本来很好的队伍葬送了,影响所及,简直不敢想象。全国记协通过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大声疾呼新闻工作者“保持廉洁奉公的作风”。这个问题太重要了,所以我愿意奉献新闻界青年同志四个字:自律、自重。

  1991年

  摘自《李庄文集》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