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花甲老人骑单车 50天走完长征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3日15:10 每日新报

  李柏彦

  4月 26日,天津4位老人组成骑行小分队从瑞金出发,沿着红一方面军的路线重走长征路。经过50天的长途跋涉后,骑行小分队顺利回到天津。昨天上午,4位老人向记者讲述了在途中的酸甜苦辣。

  回到天津后,4位老人也是第一次碰头,说起重走长征路上的故事,每个人都有一番感受。雷丽凤大娘第一个从长征路上退出来,听吕大娘说,出发没几天,雷大娘就被热水烫伤了,后背、腰部都是水疱。实在无法坚持前行,雷大娘只得回到天津。另外三位老人说,雷大娘的退出,让他们很是遗憾。接下来的麻烦,便是樊得忠大爷在宜宾丢失自行车。被困十几天后,樊大爷无奈回到天津。樊大爷为这次出行做了很多准备,买了新车、新装备,又仔细设计了路线,可是令他遗憾的是,他竟然没有走完长征路。

  虽然骑行小分队中有两位成员被迫提前结束旅程,可是在大家心中,骑行小分队依然是 4位成员,大家从来没有分开过。

  三次险情丢包摔伤防滚石

  第一次:因为连日阴雨,从会昌到板石的一段路已经瘫痪。在当地老乡的劝说下,骑行小分队从会昌登上了到板石的长途汽车,一路都很顺利。3个多小时到达板石后,他们才发现,张世杰大爷随身的一个旅行袋不见了。这时,机敏的吕大娘坐上路边的“摩的”,全速去追公交车。一直追到30多公里外的安源,吕大娘才找到张大爷的旅行袋。

  第二次:经过赤水时,山陡坡滑,路上布满了碎石子和污水,张大爷下坡时滑倒,整个人摔倒在地。同伴将他扶起来后发现,他的手臂、膝盖都磕破了,左手腕又红又肿。张大爷简单包扎后,坚持骑车前行。

  第三次:在大渡河峡谷中,骑行小分队遇到山体滑坡,大块的碎石将马路封死,汽车全被阻挡住去路,骑行小分队只得搬着自行车从石堆上爬过去。翻过“小石山”还不算完,大家在行进过程中,还要注意突然滚落的小石子,这一路可谓提心吊胆。

  至今后悔没给孩子留点钱

  “六一”儿童节那天,骑行小分队来到四姑娘山。在半山腰上,正好碰到双桥沟唯一的一所小学举行联欢会。这所学校师生只有20人,都是藏族子弟。受到学生和老师的邀请,骑行小分队参加了此次联欢。张大爷提起这件事来,眼睛还是湿润的。当地很贫穷,可是孩子们依然很快乐。老人说应给孩子们留下一点钱或是吃的东西,可是当时因为吕大娘每天靠吸氧前行,如果高原反应越来越严重,就必须要入院治疗,他们身边的钱根本不够用,更别说去资助别人。面对孩子们天真的笑脸,两位老人只得把这份心意留在心底。

  回到天津后,吕大娘和张大爷还一直后悔。张大爷说,当时真应该把剩下来的几百元给他们留下,最起码可以让孩子们得到一些礼物。

  三次改道舍大路走“羊肠”

  在途中,骑行小分队力求完全按照当年红一方面军的行军路线前进。许多地方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公路修得十分平坦,可当骑行小分队到达红军长征第一桥、第一渡和会师门时,特意舍弃修整一新的大道,改走当年红军走过的羊肠小路。

  红军长征第一渡———于都河东门渡口骑行小分队到达于都时,又是在当地老乡的带领下,穿过几条小胡同,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一直来到渡口前。

  红军长征第一桥———舞阳桥骑行小分队到达瑞金时,按照地图怎么也找不到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第一座桥。在几次寻找失败后,只得找到当地老乡询问。一位老乡步行领着骑行小分队走小路找到了破旧的“第一桥”。据说,这条小路就是红军当年走过的路。

  红军长征胜利会师地———会师门和前两次一样,骑行小分队没走平坦的大路,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羊肠小道来到了会师门、会师楼前,这意味着此次重走长征路活动顺利结束。

  最棒“骑手”海拔 4000米大娘吸氧

  虽然在此次重走长征路中,每一位老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不过大家一致公认, 60岁的吕秀英大娘是最坚强的人。

  吕大娘是个开朗的人,她最喜欢伙伴们称她为“小吕”。骑行小分队走到海螺沟时,海拔已经达到3000米。长期患有心脏病的吕大娘开始出现高原反应,手脚冰凉不说,身上还出现了红斑,可吕大娘硬是靠随身携带的一点药支撑着往前走,不愿耽误大家的行程。

  越往前走,海拔越高,吕大娘的高原反应越严重,并开始厌食,有时连水都不愿喝。到达红原时,海拔已经超过4000米了,此时的吕大娘别说骑车,连嘴都张不开了。吸氧后,她强忍着继续往前走。吕大娘说,从红原到瓦切的那40多公里路程是最困难的,她要不停地吸氧,又要骑车,原本两个小时的路程,足足骑了5个多小时。

  新报记者李柏彦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