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会谈高考四话题(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3日15:22 金羊网-新快报 | ||||||||||
主持人:周琼 整理记录:新快报记者 张琳 实习生 钟雯嘉/文 王佐/摄 对于2005年全国867万考生而言,高考的结束或许意味着12年来以考试为目标的紧张日子从此过去。但对数以亿计在读的中小学生来说,路途依然遥远而艰辛,顺利通过高考依然是他们绝大多数人现阶段最高的目标。高校年年在扩招,考大学似乎已不再是一座独木桥,但高考的竞争似乎有增无减———考场纪律更加“严酷无情”,为高考让路的社会风气愈演愈烈,学校、考生及家长的压力有增无减……专家、校方、家长、考生四方对相关话题进行了关注。 本期嘉宾: 任剑涛 中大政务学院院长 语录:现行的高考制度已是“三不利”———不利于高校培养人才,不利于中学的素质教育,也不利于人才自身发展。高考这辆拉了三十年的破车,应该驶入历史的博物馆了! 语录:社会对人才的高消费给考生和家长一个错误的指向:只有拿高学历、考上好学校才能找到好工作。所以,无论扩招多少,他们还是认为“只有清华、北大才是大学”,在这种心态下,高考怎么可能减压? 语录:家长们把过多的希望放在孩子的身上,希望他们成为这个成为那个,这样必然会造成过度的紧张。我不赞同这种想法。我对自己的孩子就要求不高,只要有一技之长,学自己喜欢的就好。 语录:在考试的时候,只要全身心投入,是基本听不到任何声音的……我不赞同不理会其他人的不便,而把学校周边全部封闭起来。 今年高考,考场纪律比往年更“严酷”,规定考完后不到时间不能出场、不能带手机,迟到一分钟即不让进场,甚至在英语考试时开考前15分钟就被拒之门外……导致一些考生稍有疏忽即不得不抱憾而去。 任剑涛 :现行规则流于简单化 事情要分成两方面看:一方面,高考作为国家性考试是非常严肃的,应该规则至上,无论是迟到1秒还是半个小时,都要维护。尤其是在现在的社会,有大量破坏规则的技术手段,而且有破坏规则的普遍的心理基础,因此才产生了一个又一个更为严格的规则。 另一方面,现行规则流行简单化,这种简单往往会对一些考生造成很可能是一生的抱憾。最好的情况当然是在设计时就要考虑到一些情况的偶发性和特殊性。比如人数众多,非人为因素或超人为因素的干扰很多,比如考生被抢劫该怎么办等。 吴琦 :在规则至上前提下适当灵活处理 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高考是中国第一大考试,它关乎太多人的命运,所以一定要谨慎。而高考的纪律目的就是要维护公平的考试。为保证大多数人利益而影响少数人利益,这是必要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的意见是,在规则至上的前提下,应该给考场主场以适当的权利,让他们在不影响大多数考生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为灵活的处理。比如,英语考试前15分钟不准入场的规定,如果考生因特殊原因迟到了一两分钟,那时考试还未开始,主考就可以酌情决定。 萧卓文 :不同情不守规则者 高考很多严苛的规定都是防止考生作弊,但我想说的是,今年全广东45万多考生,只有30多人被发现违纪,这其中还包括了无心之失,所以说,绝大多数考生还是希望公平地考试而无作弊之心。 对于规则,我认为一定要遵守,在现行的制度下,我对于那些违反规则的考生还是不抱同情的。为什么大多数人能做到你就不能做到?这些责任是不能推卸的。 萧宗宪 :开单独考室安排特殊情况者 古时人们要考科举,提前一两个月就要上京了,现在的高考就在自己生活的城市里,为什么还会迟到?我觉得这是不能原谅的。 但是现实中,考生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预料不到的情况。比如说有两个女生被抢劫而迟到不能进场的事情,就应该考虑到广州确实有塞车和治安不好的情况而灵活应变,应该在公安部门出示证明后,允许她们启用备用考室继续考试。 焦点2 全社会为高考“让路”必要吗 每年高考都会兴师动众,考场周边要封路、附近500米不能施工,连饭店的吸油烟系统也不能工作。动用如此多社会资源为一场考试让路,有此必要吗?一些考生家长还出现自行拦车的行为,这种行为可以理解吗? 任剑涛 :政府规划得当可减少冲突 在局部权益的维护与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如何保障双方的利益的损失都减到最少,就需要政府及考试组织部门做好组织工作。比如考场的位置是否合理、是否能照顾所有考生能在较短时间内到达,有关部门都要进行仔细地考评。如果考场周边交通过于繁忙,很容易塞车,那就会人为地带来权利的冲突。 吴琦 :对高考没必要如临大敌 我认为对于高考的过度紧张正是因为高考是目前最重要的选拔人才的机制,也是普通老百姓们对于子女继续发展以至功成名就的唯一希望。再加上现在已进入了独生子女时代,每一个学生都肩负着太多的希望。在两个因素下,高考的敏感度和关注度可想而知。 每年高考,家长和考生们都对考试有太多的要求,比如要绝对的安静,而这种绝对的要求和关注使他们的一些心态出现了畸形。比如说,培正中学的考场已是远离道路、非常安静的地方,但是还有考生和家长投诉蝉鸣蛙叫影响了他们!这也反映出在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太脆弱了!以这样的心理素质,以后如何面对各种竞争? 因此我认为应该对高考保持平静的心态,社会环境也保持宽松。为高考动用适当的资源是必要的,但没必要如临大敌。 萧卓文 :投入考试就听不到外界噪音 在考试的时候,只要全身心投入,是基本听不到任何声音的,所以即使考场外面是车水马龙的应元路,而且除了听力外一直没有封路,但我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但是,我想说的是,为高考做一些保障是应该的。毕竟,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开始为高考做准备,12年的努力就在这三天,当然希望不受其他不必要的影响。我想,每一个人或者他们的子女都有机会参加高考,所以应该给予理解。 当然,我不赞同不理会其他人的不便,而把学校周边全部封闭起来。 萧宗宪 :家长对孩子不要要求过多 家长们在高考时对社会有诸多要求,是因为他们把过多的希望放在孩子的身上,希望他们成为这个成为那个,这样必然会造成过度的紧张。我不赞同这种想法。我对自己的孩子就要求不高,只要有一技之长,学自己喜欢的就好。 焦点3 高校扩招不能降温高考竞争 1999年起全国高校就已开始大扩招,目的就是为了改变“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但是,7年过去了,学位大大增加,但高考竞争激烈的程度尤胜于前。 任剑涛 :学生拥向名校加剧竞争 高校扩招带来了三个转变:精英教育努力向大众教育转变、学术教育努力向职业教育转变、高端教育努力向低端教育转变。但这种转变没有使高考的竞争显著减弱,反而使竞争显著加剧。 可以说,是人才评价的裂变,推动了考生们瞄准高端、忽略低端的畸形变化——— 第一,扩招造成了高校本身结构的裂变。原来都是为了培养“接班人”的精英定位的高校一致性被打破了。来自高端高校、精英高校的学生如何有利于成才、如何跻身上层社会被广泛宣传,吸引着大量考生。使得原来由低端高校分流的庞大的考生集群拥向了极少的高端高校,使竞争空前加剧。 第二,带来社会期望值的裂变。很多人认为如果进入了低端高校就意味着前途尽失,进入高端高校就意味着前程似锦。这更加使考生们不顾一切地挤向高端高校。 第三,在高校分流、社会分流的情况下,也造成了政府教育政策、公共资源分配的裂变。目前,大多数教育资源集中在高端的高校中,这也造成了考生更加追求高端高校。 这三种裂变就造成了考生的畸形反应,使得扩招反而增加了压力。 吴琦 :人才高消费造成错误导向 我曾到德国法兰克福参观,发现那里虽然升学率还不如中国,但是普通大学、职业学校都发展得很好,培养出来的不仅有高级管理人员,而且有素质很高的技术工人,制造出的高质量零件正是德国最具竞争力的。 但我们的职业教育一直没得到很好的发展。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原因就是人才高消费。比如说在一些中学招人,连管理图书馆的都非要本科以上,而且动不动就讲究“名校”。招聘的时候,拿简历一看,不是名校的就马上拒绝。这样一来,也给考生和家长一个错误的指向:只有拿高学历、考上好学校才能找到好工作。所以,无论扩招多少,他们还是只追求金字塔尖上的一点点学位。“只有清华、北大才是大学”,在这种心态下,高考怎么可能减压? 另一方面,我们的福利待遇也与学历挂钩,如果改变一下,即使是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只要有水平就能拿博士、硕士的工资,那自然会是一个大大的促进。 焦点4 高考制度三不利? 在苦读十二年后,高考带给考生、教师及家长的似乎更多是疲惫与抱怨。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要反思高考制度! 任剑涛 :高考制度该驶入博物馆了 这几年高考所引发的社会矛盾的根源就是现行高考制度出现了问题。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通道狭窄、选拔方式僵化、一次性选拔的核心程度已达到了顶点。这些都与现代社会对人才选拔的需求产生矛盾:大学只能按照简单的、无区分的分数录取,没有办法挑选适合本校培养目的、具有个性的学生;中学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始终只能追求升学率,因此素质教育无法真正进行;学生个人来说,也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可以说,现行的高考制度已是“三不利”———高考这辆拉了三十年的破车,应该驶入历史的博物馆了! 但目前来看,短期内有替代制度是不可能的。所以改革一定要进行,要建立适应进入市场经济后的能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选拔方式。我认为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要逐渐弱化一次性考试,重视年级考、高中会考,并将一次考试变成两次考试、数次考试,高考、会考等考试和平时成绩各占一定比例构成成绩供高校参考录取。 第二步是以联考或会考替代高考,并且由高校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和需要自行进行招生。这样既可以推动中学教育摆脱应试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其次,大学自主招生,可以有更多的自主性,选取自己需要的学生,比如哈佛大学就重视考察学生的领袖气质;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发展方向,使有特长的学生进入能使其有充分发展的学校。 第三步是垄断教育资源的教育主管部门一定要改变政府主导一切的考试思维,吸引社会资源进入教育系统,拓宽中学、大学的发展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