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面包和奶油世界里的珍馐——莫斯科的中国餐 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3日15:47 新华网

  作者观察到的莫斯科中餐馆的经营现状。中餐努力调适着自己的角色,在目前莫斯科的流行餐食中居于高档。

  出门在外尤其是身处异乡他国,对故乡的思念,往往表现为对中餐的渴求上。在家时,山珍海味,煎炒烹炸,并不当回事,可一到了牛奶黄油加面包的世界,哪怕是一碗稀饭一碟咸菜,也视若珍馐了。所以,前些年到莫斯科的朋友们总会愤愤地说:这地方,连白菜豆腐都没的吃!维加的生日宴,右二为台湾女老板

  当然,那时也不是没有中餐馆,在莫斯科就有著名的北京饭店。这个20世纪50年代两国关系友好见证的产物,曾经无比的风光,政府官员、知识精英、风流人物是这里的常客。那时,北京饭店很有名,中餐却不流行。一是普通俄罗斯人对中餐没有基本的概念,总觉得中餐烹调起来热烘烘、油腻腻,而很少有人想到在这些花样繁多的中式菜肴里包含着中国人的文化传统、道德准则和思维习惯。二是在食品日益短缺的莫斯科,烹调和品尝中餐并不是一件举手可得的事。因此,在莫斯科要找家像样的中餐馆很难,要吃一顿地道的中餐就像是赶赴一场盛会。一些小的中餐馆做出的菜糊弄俄国人有余,满足同乡的饕餮却难。几家很有名的大中餐馆,莱品不敢恭维,价格却高得离谱。所以,我一直认为在莫斯科吃中餐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台湾女人和她的茶餐厅

  去年中秋前几天,正赶上朋友维加的生日。9月他来北京出差时就兴奋地对我说:是个整生日。我要举办生日派对,把公司的职员都请来。你也一定得来!所以我一到莫斯科他就在电话里重复了邀请派对在一家中餐馆举行。中餐?当然是中餐!现在,在我们这里还有什么比举办中餐生日派对更有气派的呢?

  维加经营着一家俄中网站,还有其他几家公司。公司总部设在莫斯科一处昔日的皇家园林里。他抚摩了一下那熨得没有一丝皱纹的上衣说:一家中餐馆,一家你意想不到的中餐馆。我笑了,心想:能有什么样意想不到的中餐馆?

  汽车穿过闹市,在充满俄罗斯古老风韵的街巷里拐了好几个弯,终于停在了一条僻静的街道旁。下了车,一块招牌进入眼帘:中国茶餐厅。我愣了一下:怎么有点港味儿!餐厅的大堂十足的中国味儿黑色的柜台占了半间屋子,柜台上摆放着各色的酒,上方悬挂着一些纸灯笼,上书茶字。一个多宝格一样的木架子靠在墙边,上面是一些古老的茶叶罐。一个身着鲜红上衣、戴金丝边眼镜的女人走了过来,维加忙介绍道:快!快来认识一下!这位有着知识分子气质的女人就是餐厅的主人。她伸出手,彬彬有礼地说:欢迎!欢迎!接着又扭头对维加亲热地说:生日愉快呀!都到齐了吗?还早着呢!别着急。你们聊,我告退一会儿。您从北京来?是。您也从北京来?我问。那双眼睛在镜片后闪烁了一下,泛出一丝笑意:我从台湾来……我有点惊讶:台湾?您一个人?她平静地说:一个人!那一年,我突然决定到俄国来。我知道这里有机遇。可是所有的人都反对,你一个女人,不懂俄文,怎么做生意?还有,由于台湾和俄国多年不相通往,都说这是个可怕的地方,不仅赚不了钱,弄不好还会死人的。我变卖了产业,提着箱子就一个人上路了。我本来充满信心,可一踏上这块土地才知道那真叫难!退不了啦!我开始做些台湾小吃,拿到市场上去卖,没想到卖得挺快。做了一段时间,我有点小名气了,一天不上市场,就会有人打听。后来我在一条小街上租了一间门面,开了家小小的餐馆。日子长了,那个坐三五桌客人的小餐馆就天天客满了,来的基本上都是俄国人。我就是那时认识维加的,他喜欢中餐,常到我这个小馆子来。我手头有点积蓄后,决定租间大点的屋子,没想到新店开张不久就碰上了麻烦。几个人喝醉了,不仅不付账,还把屋子里的东西砸得乱七八糟。我上去讲理,被痛打了一顿,我躺在楼梯上晕过去了好久……维加听说后气急了,决定帮我摆平这件事。她把眼镜往上扶了扶,有点歉意地说:不好意思。您今天第一次来就听我唠叨。我还是带您去看看摆生日宴的餐厅吧!这个厅大约有30平方米,员工们正在摆台,都是些20岁左右的年轻人,黄皮肤,黑头发,我向他们打招呼,他们热情回礼,却不开口讲话。女主人说:他们都是俄国籍,有朝鲜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只讲俄语,不懂中文。我雇佣这些人就是因为他们长得像中国人,而又会讲俄语。蒙古人的火锅基本保持了本色

  现在您的餐厅怎样了?她笑了,是真的笑了:现在可好多了,在维加和不少俄国朋友的关照下,基本上没有再遇到什么麻烦。我已经有了两家店,另一家开在特维尔大街。特维尔大街是莫斯科最繁华的一条大街,在这里占有一席之地,其竞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是可想而知的。她的小店和台湾小吃现在已经拥有了不小的名气。她的成功,也许并不完全是她个人的成功,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台湾小吃、是中餐在俄罗斯现实生活中所起的越来越大的作用帮了她的忙。说话间,一些俄罗斯食客来了。我注意到服务员上莱时,在客人面前用刀叉将莱肴分成数份,然后请客人进餐。随后在生日宴会上我也注意到,无论是红烧肉、焖鸡块,还是各式小炒,都具有了俄罗斯的风味:小炒显然用了黄油烹炒,主菜的口味变得淡而甜了,酱油的颜色也浅了许多,而拌西红柿也是俄式的:不加糖,而加盐、沙拉油和小茴香。酒和饮料仍然是俄式的:伏特加大口干,葡萄酒、香槟、果酒不厌其多。在这样的餐桌上,俄罗斯人既品尝了中国菜肴,又保持了俄罗斯人自己的习俗和尊严。这也许就是这位台湾女人的成功之所在。中餐:美元加卢布的时尚如今在莫斯科中餐日盛一日,中餐馆也是遍地开花。雕梁画栋、大红灯笼、红木桌椅、中国画、平安结,用尽了各种中国元素营造时尚而又神秘的东方情调。

  尽管莫斯科的中餐馆多了,菜品也纯正多了,但进一次中餐馆仍然要鼓足勇气,没有足够的美元和卢布,这个门还是不能轻易踏进去的。中餐,这是美元加卢布的时尚,也许正因为如此,中餐在莫斯科才更时尚、更风云际会起来。甚至一家专门接待俄罗斯富豪和大牌明星的俱乐部,也办起了中餐厅,请来了中国厨师主理。这里的菜品是一流的,价格当然也是超一流的,凡人望尘莫及。总之,现在吃一顿中餐,对普通莫斯科人来说还是一种奢侈:一份干烧鲤鱼要价400卢布(相当于13美元),一份炒菠菜要250卢布(相当于8美元)。而对中国人来说,在莫斯科吃中餐,已经有了一点回家的感觉。当前,莫斯科人流行的餐食,依低高次序是:麦当劳、比萨饼、日餐、中餐和法国大餐。除了特有钱的人,很少有人去吃正统的法国大餐。各种各样的比萨店是俄罗斯人常光顾的地方。日本餐馆也不少,但多是卖面条的。而中餐是俄罗斯人待友宴客、宾朋畅饮、亲友相聚和情人私语时的常选。前几年,俄罗斯人还不大认中国的蔬莱和豆制品,青菜在他们看来是草;而今,尤其是那些爱美的女士和白领先生们,清炒蔬菜和烧豆腐成了他们的必选莱肴。不过,酸甜口味和烤的炸的,比如古老肉、软炸里脊和糖醋鱼等,是大多俄国人的首选。

  五昧调和百昧香

  仅从饮食而言,莫斯科变了,餐馆的增多、餐饮选择性的扩大,表明这个国家在前进。更重要的是,饮食的传播和文化的相融已经成为一种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同一种东西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风习下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食不同源所产生的种种不理解、隔膜和分歧是一种偏见、一种文化的偏见。只有在不同的食中找到共同的东西,并且善于去寻找这些共同的东西,食不同源的人们才能和平、友善、平等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也许,中餐让不少俄罗斯人接受和明白了这个道理,因而这成了中餐在莫斯科流行的基础。我国有句名言:五味调和百味香。正是这句话点出了中餐的精髓:调和、包容和醇厚,也就是食在精、养、修。也许,没有对食的精炼、滋养和修理,就没有了中餐。对俄餐,这精、养、修三字也是不可缺少的。中餐和俄餐共同的东西也许正是在这里。我的一位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朋友说:把一切看来不可能放在一起的东西,放在了一起,并且是如此的协调和美味,真是难以想象!他开玩笑说:世界上的幸福莫过于有位中国厨师!中俄之间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而漫长岁月的交往又常常是以食(食品本身、食的调料和制具)为先的。俄罗斯人从中食中了解到中国,了解到中国古老的文化、思想、传统和习俗。因此当前中餐在莫斯科的时尚表明了一种趋势:渴望进一步了解中国,渴望了解东方的文化,渴望中俄交往中一个新的更热烈时期的到来。

  回国前我对维加说:下次到北京,我请你去吃中餐!维加说好!不过不去大饭店,去小胡同里的小餐馆!近日,一对俄罗斯夫妇朋友来京讲学,我请他们去了什刹海旁的饭馆吃饭,他们大加赞赏,赞赏风景的秀美,赞赏食品之精细,赞赏能有这样宁静的地方可供游人息足和饱腹。为什么?这大概是他们在品尝中餐的同时更深刻地感受和触摸到了中国的文化和情操。所以,别忽略了中餐,尤其是那些具有真正浓郁中国风情和韵味的中餐,就像维加说的:小胡同里的中餐。(闻一)(来源:《世界博览》杂志)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