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计算机大师从这里起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4日05:07 中国青年报

  本报上海6月23日电

  “那只是一场比赛,即便是得了冠军,也不算什么。”虽然赢得了“全世界最聪明人”奖牌,但2005上海交通大学ACM代表队的队员们,都不约而同地把这个全球冠军的称号,仅仅当成是学习生涯里的一个经历。适逢期末,队员们一如既往地忙着上课、自修、复习迎考。

  但4月那场“绝地大反击”的精彩赛事,至今还深刻地留在人们的脑海里———

  4月6日,被称为“计算机奥林匹克”的第29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总决赛在上海举行。78支来自全球各大名校的地区冠军队要在5个小时内一决胜负,争夺属于冠军的那块“全世界最聪明人”奖牌。首次在亚洲举行的赛事,又是在家门口开战,这些都给夺冠热门———上海交大代表队增添了压力。

  赛事的前半段,情况并不利于上海交大队,他们的劲敌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队仅用了23分钟就拔得头筹,并一直保持领先。比赛进行到最后关头,上海交大队虽然和许多代表队一样,都解出了7道题,但按照解题时间排序,他们仅列第4名。此时,比赛仅剩下20分钟。

  台下的老师和同学焦急讨论着,台上上海交大代表队的3名选手却一脸平静。最后10分钟了。突然,一只象征解题得分的气球慢悠悠地从上海交大代表队席位上升起。全场在片刻沉默后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带队教练、上海交大青年教授俞勇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与激动,将早已准备好的五星红旗挥舞了起来。

  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的金杯上,第二次刻上了中国的上海交通大学的名字。在2002年,上海交通大学代表队曾在第26届ACM全球总决赛上夺得了冠军,那是中国大学生、也是亚洲大学生在这个比赛中的第一个总冠军。“取得这种大赛的胜利,一要靠实力,二要靠经验,第三,还要有一点点运气。”队长戴文渊总结说。但能让运气女神最终眷顾上海交大代表队,却是因为他们之前点点滴滴不断付出的努力。

  台上5小时,台下3年功。俞勇教授告诉记者,4年里两次夺冠,上海交大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些年里,我们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都是花在ACM训练上的。”交大代表队的3名选手戴文渊、赵爽、杨博海不约而同地表示。

  3名队员都是从大一开始参加俞勇教授组织的ACM活动,“最初都只是听说过ACM大赛的名字。”1996年才进入中国内地的ACM大赛,长期以来一直是由欧美名校霸占前3名,很多计算机系的学生对这项赛事都不甚了解。

  一切从零开始。训练是格外严格的。“对于任何一道题目,如果有1%的误差,即便99%正确,最终结果也是零分。因此,每个题目只有100分和0分的区别,所以参赛队员必须具备很好的协作精神、稳定的心理素质、快速的临场应变能力。”俞勇介绍说。

  但队员们并不觉得辛苦。课余大量阅读,一周两次练习赛,他们还认为不够。于是自己给自己加压,双休日、寒暑假都泡在了训练室里。为了培养团队协作的默契感,戴文渊们后来干脆调到了一个宿舍,以便挤出更多的时间日夜切磋。“一开始是因为兴趣,后来慢慢磨合,收获很多,也就没觉得怎么辛苦了。”杨博海笑道。ACM大赛不仅比拼编程能力,更提倡创新精神。比赛的很多题目,都源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大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日常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我们在赛场上保持冷静的原因。”戴文渊表示,5个小时的模拟赛他们训练了无数次,学会了合作,学会了承担压力。“我们的成功,也与每届老队员的奉献密不可分。”俞勇教授说,在获奖队员身后,还有很多人默默地支持。

  在上海交大,一直有良好的“ACM文化”传统。几乎所有的老队员,包括已经毕业,甚至身在国外的队员,都会时时关注学校ACM队的情况。他们毫不保留地给新队员传授经验,帮助寻找最新的相关资料,在学校BBS上贴各种有关ACM的文章。

  正是有一代又一代队员的经验积累,上海交大的ACM团队,才可以在短短几年里7次进军总决赛,并于2002年将ACM金杯首次带到亚洲,打破了几十年来欧美国家对这一赛事绝对的统治地位。

  今年上海交大二次夺冠后,加利福尼亚大学计算机教授、美国计算机协会总裁大卫·帕特森惊呼:“多年以来,美国已经习惯于垄断各种程序设计奥林匹克大赛的冠军,但现在我们已被远远甩在了后面。”

  不过对交大ACM团队来说,他们早把关注点放在了下一届的赛事上。杨博海笑道:“下一届,我也可以给新队员传授经验了。”

  作者:记者 林蔚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滚动新闻实时浏览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