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共同帮你画一个艰难的圆(特别报道)(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4日05:29 人民网-华东新闻
共同帮你画一个艰难的圆(特别报道)(图)
戒毒劳教所学员进行每年一度的戒毒宣誓。

  一个平常的下午,能容纳上千人的院子里非常安静。透过铁门的缝隙,只见身着统一浅蓝色制服的人群秩序井然地在排队、报号、进门,一切都很程式化。

  门卫室里,我们被上上下下打量了好久,终于被允许进入这个看上去和上海普通居民小区并无二致的地方。进门的时候,听到一句善意的解释:“我们这里,一般不允许穿着裙子的女性进入。”这样的提醒,更增加了我们对即将到来的采访的忐忑。

  这里是位于青浦区的上海市戒毒劳教所,上海市惟一专门收容男性吸毒人员的劳教所。在这里,他们被称为“学员”。

  下午1点左右,第四大队车间里的人都已经开始下午的工作了。地上堆满了红色布芯白色羊绒滚边的帽子、黑色水笔……这些,都是他们的劳动成果。两三名干警在车间内踱步,铁丝网后面,五六十个工人正埋头忙着。见到有陌生人来,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放下了手里的活,打量起我们。那隔着铁丝网投射过来的眼神,让我们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异样。

  带领我们参观的马管教告诉我们,这里是很少有外人进来的。

  普通的工作,特殊的人群。

  “6·26国际禁毒日”前,我们试图和戒毒所内的这个群体能够有一次平等而深入的对话,了解他们的真正想法。那些眼神告诉我们,这将是一次非常艰难的经历。

  “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熟悉的名字再出现在花名册上”

  据统计,上海市吸毒人群的规模,从2003年的16867人上升到2004年的24195人;而在1993年,这个数字是159人。“实际上,2004年新增的吸毒人数是158人。其他大部分是我们加强禁毒工作之后,发现的一些‘沉案’,其中有很多人是复吸的。”上海市禁毒办公室主任周伟航解释说。

  复吸,按照公安部门的统一规定,是指戒断之后的3年内又重新染上毒瘾的人员。而3年以上戒断后再吸毒,统计时就被认为是“新吸”。如此谨慎的统计方法,本身就说明了戒毒的难度和沾毒人员复吸之普遍。

  “复吸是一种心理过程。”戒毒所编写的《预防复吸心理训练》这样写道。

  据上海市各区、县公安分局的“解教人员跟踪调查表”显示,市戒毒所2001年和2002年间解教人员在两年内的戒断巩固率分别是42.65%和42.52%。

  戒毒所的干警说,对于学员而言,生理脱毒很简单,体质好、毒瘾小的一两周内就可以做到。戒毒所里长期平静而刻板的生活,对于他们而言很有用。

  但是,学员们走出戒毒所的那一天,才是干警真正担心忧虑的开始———“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熟悉的名字再出现在花名册上。”而《预防复吸心理训练》上的心理书科学解释则是:“吸毒劳教人员戒毒后长时期存在以下症状群:重历吸毒,唤起反应,回避反应……这些症状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复吸。”

  据介绍,现在上海市戒毒劳教所进行强制戒毒的学员,都是在公安局规定的3个月强制戒毒期过了之后复吸的人员。“复吸”,采访中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已经清楚地知道前面是深渊,却还难以自控。这些人,为的是什么?

  “每次出去,大家对我都怀着很强的不信任感”

  坐在我们对面的孙某,40岁左右的年纪,人很清瘦。他手里拿着一份演讲稿,准备在开大会的时候现身说法。毫无疑问,戒毒所把他作为一个成功戒毒的典型人物。

  “我是北大研究生毕业的,30岁开始吸毒,到现在有10多年了吧。”坦率的开场白,把我们原本想好的委婉说辞堵了回去。没有想到,他能够如此坦然地讲自己的故事,好像一个旁观者那样。

  “我第一次劳教戒毒,也是在这里。解教后,我坚持3年多没有吸毒。可是,临了还是没能坚持住。一个偶然的机会,说吸就吸上了。”他手里攥着一张纸,纸上是他自己编写的《戒毒三字经》:“忆往昔,神自伤,悔当初,入膏肓……害身心,起祸端……毒要戒,毒能戒,苦心人,天不负……毒友间,须断光……光明路,永向前。”

  很积极向上的一首励志的三字经。高学历、良好的家庭背景、收入颇丰的工作,还有一个当心理咨询师的女友……对自己的经历,他侃侃而谈,却始终无法说清楚自己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复吸。

  而当我们在上海市女劳教所见到赵某的时候,这已经是她第三次来到这里了。和一般30多岁的女性不同,和我们说话的过程中,她一直探头往外面看着带教的干警。“很多话我可以和你们说,但是不可能和这里的队长说,尽管她待我还算不错。”

  “我职校毕业,上个世纪90年代初时跟着别人做过服装批发生意,就在那时候染上了毒瘾。后来出了劳教所,我懒散惯了,根本没有办法重新工作,自己又吃不起苦,在圈子里让人知道自己做这个工作又很抬不起头,所以基本就是没有工作的。”

  她身上的衣服似乎没有洗干净,一直低头看着自己身上的学员证。上面的“入教时间”填着:2003年某月,那是她第三次进来的时间。

  “出于逆反心理吧,第二次从这里出去以后我立刻又吸了。”她说,“女人情感上都比较脆弱吧,我无论是兴奋还是烦恼都想吸。”而一提起家里人,她显得有些激动:“我每次出去之后,大家对我都怀着很强的不信任感。就像父母,我出来以后,家就搬了,他们怕我和过去的人联络,一直不告诉我新家在哪里……”对于家里人,她没有过多埋怨,只是眼睛里一直盈着泪花。

  送我们出门的时候,无意中碰到了她,她突然抽身躲了一下。也许,对于身边的每个人,她都怀有深刻的戒备。

  对很多学员来说,人生的“圆”画得很艰难,尤其是在走出戒毒所之后

  走出戒毒所的时候,看到宣传栏有这样一句话:“人生就是画一个圆……请远离毒品。”对于这里的很多学员来说,人生的这个“圆”画得很艰难,尤其是在走出戒毒所之后的日子里。

  这就是戒毒所提出“延伸教育”的初衷。“延伸教育”,把关注的视线和帮助的触角延伸到戒毒所以外的地方,尽力减少他们复吸的几率。“这里的学员面临着亲属冷淡、社会隔阂以及解教后就业竞争的弱势等外部问题,‘延伸教育’就是要帮助他们重新回到社会。”上海市戒毒劳教所办公室主任黄冬红说。

  “延伸”的方法是基于社会互动理念之中的:营造家庭、社区和就业三个“港湾”,以稳定而平静的生活促使他们彻底断绝和原来“圈子”的交往。据悉,有89名退休老干部先后和这里的142名学员签订了帮教协议。目前,上海市所有的区县社工和这里都保持密切联系,在学员离开之前就进行固定的联系。

  “但是,一个以往一直处于正常社会生活中的社工,要和有过特殊经历的学员沟通,一开始往往是很困难的。您觉得呢?”

  面对我们的疑问,上海市禁毒办公室主任周伟航说:“所以,我们现在正尝试开展‘同伴教育’,能够坚持3年以上戒毒的人有他们的共性,也许他们的经历对于那些学员来说更有意义。希望能为戒毒所教育和社区社工的帮助作一些补充。”

  在今天的上海市戒毒帮教工作中,“同伴教育”已经演变出很多不同的实践形式。闸北区有一家“女子戒毒沙龙”,她们定期开会、交流生活和工作体会,社工也参与进来,并邀请街道民警、心理咨询师参加。

  周伟航说:“同伴教育,其实就是用正确的思想来指导‘同伴’间的接触,这是目前我们戒毒工作中处于实践阶段的一个模式。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叶子戒毒热线’。”

  《华东新闻》 (2005年06月24日 第一版)

  上海市委副书记刘云耕视察戒毒劳教所。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滚动新闻实时浏览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