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姐姐”和戒毒热线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4日05:29 人民网-华东新闻 |
“叶子姐姐”近影。 “女儿绝望的眼神,我这辈子都忘不了” 开始联系叶子,通过电话,感觉她就是个普通的中年女子,会发短信,彬彬有礼,末了还不忘道个晚安。 次日下午2点,眼前的女子浓淡适中的妆容,穿着时髦,略显丰满,全然一位职业女性的形象。本以为是防复吸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却不料她就是叶子,真名叶雄,有过10多年的吸毒史。 刚坐下来,视线一直在她身上。事实上,即使用我们同为女性的挑剔目光去打量,她也称得上很漂亮。但是一想到她那10多年前的经历,又不禁让我们为她感到惋惜。 当了解到为了吸毒,她和男友总共用去了100多万元,有时一天可以挥霍掉几千元,我们可以猜想自己脸上的表情———不解。 谈起那段往事,她很平静:“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大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毒品。那时和男朋友一起做生意赚了点钱,想要享受更好的生活,却没有方向。” 后来,生意场上的朋友从广州带回的海洛因,就成了她10年当中离不开的东西了。“当时甚至还以吸食‘白粉’为时髦和富有的标志,现在想来真是不可思议。”叶雄笑得有些沧桑。 被公安部门拘留强制戒毒的那一幕,叶雄至今说来仍有些激动,但却又那么无助。“14岁的女儿在身边,她的那句:‘妈妈,我怎么办?’和当时绝望的眼神,我这辈子都忘不了。”当她走进上海市女劳教所的时候,叶雄感觉到从未有过的羞辱感。曾经的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第一代下海经商致富者。“当时就觉得地上要有道缝钻下去就好了。”但是叶雄没有放弃自己,她向劳教所积极提出管理建议,策划教育活动。由于表现好,她提前两个月离开了劳教所。 医生告诉叶雄,大家是医患关系,她哭了 没有房子,没有工作,叶雄从劳教所回来,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只能暂住在朋友家。后来经人介绍来到一家棋牌室工作,“第一天上班,我上下几次楼梯,有一种头皮发麻的感觉。棋牌室的工作就是打扫卫生、端茶送水。和老板以前都是朋友关系,大家平起平坐,现在却要……”为了生存,叶雄接受了这个工作。在开始的3个月里,她做得很不错。“自己的定位很重要,刚出戒毒所要先进入正常的生活轨道,必须自己主动‘挤’进社会的主流,而不是等着别人来‘拉’。” 但是不久,叶雄的情绪低落了,好像自己每天就是为了三顿饭、一个觉,社会和自己根本没有任何关系。加上工作环境不好,“棋牌室的客人很杂,知道我吸过毒,说毒品根本不避讳我,但是这对我而言恰恰是最可怕的”,吸过毒的人碰到情绪上的问题很容易联想到毒品。叶雄开始动摇了。 为了戒毒,叶雄曾经买过一台韩氏戒毒仪,有了和防复吸指导中心的接触。这种接触对她的戒毒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里的医生告诉叶雄,大家是医患关系,当时叶雄哭了。吸毒后就以为自己是个坏人,却没料想自己还是个病人。正常人都以为“毒能戒”,复吸只是因为心里不想戒,现在终于有正常人认可“毒难戒”。“你能理解这种感觉吗?”叶雄用不同的表达来强调这种理解对她的重要。 “只要有决心不再碰毒,你就有理由为自己骄傲” “很多解教人员对社会有怨恨,觉得不公平,但是我们要想想自己对家庭、社会又做了点什么!”之前也接触过一些戒毒学员,不是对父母不满,就是说社会有歧视,叶雄的说法让我们为之一惊。 从2003年开始,叶雄开通“叶子戒毒热线”。 她吸毒、戒毒的曲折经历,尤其是戒毒过程中的种种心理变化,让她可以和解教人员更好地沟通。热线一开通,就有很多人打来电话咨询。头两个月,她每月的电话费都在五六百元。 一见到同样有吸毒经历的‘叶子姐姐’,解教人员费某就向她敞开了心扉。“这是我吸毒以后,多年来第一次向别人毫无保留地倾诉。因为‘叶子’不一样,她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我说给她听,她就能懂,能够理解。” 叶雄告诉他,你永远都不要灰心,只要有决心不再去碰毒品,你就有理由为自己骄傲,不是每个人到了地狱都能走回来的。 费某每天都要打电话跟叶子聊天。这个20岁左右的男青年,对我们主动谈起了他和“叶子姐姐”之间的接触。同样是他,却连续4个月将派来帮助他的上海自强服务总社社工拒之门外:“他怎么知道我的感受,他能帮我什么呢?” 叶雄目前正在帮助的一个女孩子,刚从上海自愿戒毒所里出来不久。20天的戒毒过程中,叶雄和她通了4封信。她很骄傲地告诉叶雄,出来之后,已经两次主动拒绝毒品的诱惑了。 叶雄说:“这种战胜心瘾的经历,对一个戒毒的人来说太重要了!我能明白克服心瘾瞬间对戒毒产生的巨大作用。” 叶雄的手机里,还保存着前一天深夜11点开始和这个女孩持续了二三小时的聊天短信: ———“我现在觉得骨头痛,不知道是心理问题还是生理问题?” “你这样我感到很难受,不知道该怎么帮助你,恨不得想代替你……但是你要答应我,一定要挺过来。” ———“我知道,我一定会坚持的。”“好样的,一切都会好的。挺过这一次之后,你就会有更多的自信。” 叶雄说:“她选择来联系我,就说明她是想戒毒的,不然完全可以先联系‘货’源。所以,挂断女孩电话后,我还是不放心,觉得度过这一关对她太重要了,就一直不停地发消息给她。” 同样的经历,让她口无遮拦,却一针见血 叶雄在对我们讲这些故事的时候,很是兴奋。“我觉得我们这个热线最主要起到沟通的作用,让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感受的朋友看到榜样,相信毒品是能够戒掉的。这样,他们就会有信心。” 叶雄接触的很多“病人”回到社会后往往无法摆正心态,消极对待别人给予的帮助。比如,这些人由于身份特殊,比较难就业。为此,很多人认为这完全是歧视。叶子跟她们谈心时,说得很直接:“如果你是老板,同样一个大学生和一个解教人员来应聘,你会选择哪一个?”同样的经历,让她口无遮拦,说得痛切,却一针见血,让听者能出一身汗。 “父母有时候太刻意了,在我面前绝口不提毒品两个字,沾边的也不说。这种刻意,反而让我很不舒服。”费某告诉我们,类似的别扭感在解教人员中十分普遍,而“同伴”之间,却完全没有。 2003年,上海市禁毒办选择了叶雄对禁毒社工进行上岗培训。“周伟航主任让我讲讲,这个急切需要得到帮助的群体到底需要些什么。”叶雄说。 现在,叶雄俨然成了戒毒治疗的半个专家。她正在研读心理学方面的有关书籍,并将热线开通以来的许多案例整理汇编,与医疗机构一起开展研究。 《华东新闻》 (2005年06月24日 第一版) 相关专题:湖南自愿戒毒公益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