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文才海内独称高(台岛访古)(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5日06:43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文才海内独称高(台岛访古)(图)
赖和先生像

  在台湾彰化市区市仔尾,一座名为“和园”的大楼内,坐落着“台湾近代文学之父”赖和先生的纪念馆。

  作为一个来自祖国大陆的鲁迅研究者,我之所以对这个纪念馆怀有浓厚的兴趣,是因为赖和享有“台湾的鲁迅”的盛誉。他们创作的数量都不算多,但却始终坚持了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方向,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唤起人的自主意识与存在自觉,发出了卑微民众(农民、市民、下层知识分子)的抗议之声。他们的作品都具有庄谐杂陈、感而多讽的风格,既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优良传统,又广泛容纳了来自日本和欧美的新思潮。比如鲁迅的《狂人日记》借鉴了俄国果戈理的同名作品,赖和的《一杆秤仔》则明显受到了法国作家法朗士的小说《恐怖事件》的影响。只要将鲁迅的散文诗《过客》跟赖和的散文《前进》进行比较,将鲁迅的小说《故乡》、《祝福》跟赖和的小说《归家》、《可怜她死了》进行比较,将鲁迅和赖和的旧体诗进行比较……就能更多发现这两位大师精神和文风的相似之处。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鲁迅和赖和都关心提携过同一位台湾作家———他就是被喻为“压不扁的玫瑰”的杨逵。

  赖和纪念馆里最吸引我的是赖和的藏书。在一排排镶嵌着玻璃的书柜里,我看到了鲁讯翻译的《一个青年的梦》、《小约翰》、《死魂灵》,鲁迅作序的译文集《争自由的波浪》,跟鲁讯关系密切的期刊《新青年》、《语丝》、《猛进》、《妇女周刊》、《狂飚》、《小说月报》、《北新半月刊》,甚至还有一册鲁迅指导厦门大学文学青年编辑的《波艇》———这一刊物目前在大陆也属稀世之宝。原来赖和1918年至1919年曾在厦门博爱医院服务,在此期间受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1922年他鼓励五弟回大陆求学,先入集美学校,后入北京大学。1938年,他还游历过北京、东北等地。赖和具有“大陆情结”和“鲁迅情结”,决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

  在参观赖和生平图片展的过程中,我了解到1925年和1926年,是赖和文学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两年。1925年3月,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去世,赖和书写了一幅著名的挽联:“中华革命虽告成功,依然同室操戈,一统雄心伤未达;东亚联盟不能实现,长使天骄跋扈,九原遗恨定难消。”表达了对在中国土地上飞扬跋扈的列强和占地为王、连年混战的军阀的痛恨,以及渴望祖国统一、防止同室操戈的赤子之心。同年8月,他发表随笔《无题》,以其清新的形式和优婉的文字为台湾现代散文播下了第一粒种子。同年12月,他发表新诗《觉悟下的牺牲》。这首诗以日据时代台湾首次农民运动“二林事件”为背景,对处在“横逆、摧残、压迫”下的弱者表示了深切同情,启发他们用反抗手段来改变任凭虎狼鹰犬吞噬的悲惨处境。混沌初开的台湾诗坛由此升起了第一颗新星。1926年初,赖和又发表了台湾新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斗闹热》,暴露了台湾旧社会败坏的习俗。赖和因而被称为“台湾小说界的保姆”。由此可见,赖和在台湾新文学史上占有奠基者和启蒙者的崇高地位。

  1909年至1914年,赖和在台北医学校学医,两年后正式在故乡彰化开业,其后又开设了医院。新建的赖和纪念馆,占用的就是赖和医院的旧址。由于赖和有精湛的医术和悲天悯人的胸怀,前来求诊者络绎不绝,平均每天都要接待100余位患者。他经常利用坐人力车出诊的时间看书、构思,而伏案挥毫则一般都在晚10点钟以后。赖和纪念馆保存着赖和学医时的听课笔记,开诊后的病历、处方。在台湾,行医是一个收入颇丰的职业,但由于赖和经常为穷苦人义诊,又将出诊费资助遭受迫害的抗日志士的家属,所以他去世后不仅未能留下遗产,反而积欠了1万多元的债务。

  由于赖和医术和医德俱高,台湾民众称他为“一代仁医”。

  在纪念馆赖和的头像旁悬挂着的一幅赖和手书的七绝《夕阳》,格外引人注目,上书:“日渐西斜色渐昏,炎威赫赫竟何存。人间苦热无多久,回首东方月一痕。”这首诗大约写于赖和1941年底第二次入狱之前(他第一次入狱是1923年)。炎威渐减的日头象征日薄西山的日本军国主义,“无多久”的苦热象征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胜利就在眼前。这首预言诗表现了赖和的政治远见。不过他毕竟未能亲眼看到殖民者的末日,以至于生命垂危时猛击病榻,仰天高啸:“看不到日本仔倒台,我死不瞑目。”一代哲人萎谢,时年49岁。

  纪念馆负责人、作家康原先生告诉我,赖和创作的此类旧体诗约千余首。为纪念赖和百年诞辰,已出版了一本由林瑞明教授编选的《赖和汉诗初编》,序言中援引了赖和先生的诗友陈虚谷的论断:“赖和生于唐朝则可留名唐诗选;生于现代中国则可媲美鲁迅。”我随手翻开这部装帧精美的诗集,赫然映入眼帘的有缅怀光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的诗作,赞扬治台有功而又能抗击法国入侵者的刘铭传将军的诗作、歌颂不容衣冠沦异族、只将正气留人间的文天祥的诗作……在一首凭吊郑成功旧垒的七绝中他写道:“耿耿星光陨九天,郑王弓剑已无传。鹭江潮落西风显,独立斜阳吊昔贤。”赖和的民族意识由此可见一斑。纵观赖和诗作,抒发的是故国之思,绝无无病呻吟、铺陈词藻之作;文字挥洒无忌,独抒性灵,堪称独树一帜,是中华文化宝库的珍品。当年,陈虚谷先生《赠赖和》中有云:“到处人争说赖和,文才海内独称高。”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6月25日 第七版)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