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两千干部强制带薪下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5日09:41 人民网-江南时报

  “当前我县部分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有些单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群众怨声载道。”5月13日,西平县委书记王延军在全县干部职工离岗投身经济建设动员大会上,诠释这次政改目的时,直斥县委机关存在的顽疾。

  在3年的时间内,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都必须强制性脱岗“下海”一次,“下海”前两年,不仅编制不变、职务职级不变、工资待遇不变,并且不影响正常年度考核、评先、工资晋升和职称评聘,这是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近日掀起的一场“政改风暴”。6月16日,《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赶赴当地调查时发现,这场开始于6月初的“政改风暴”至今已有2278名干部脱岗投身经济建设,其产生的震动影响巨大。

  40岁女副台长“下海”打工

  6月17日上午7时30分,清晨的阳光照在西平县城的大街小巷。

  西平县广播电台副台长魏培霞习惯性地从家里出来,在向单位的方向走了一段之后,突然又扭头向相反的方向走去,她的目的地是县城的一家大型商场。

  “我正在和这家商场联系,准备在这里找一份工作,现在已经和商场谈得差不多了,很快就可以来这里上班了。”魏培霞对记者说。

  今年40岁的魏培霞在单位工作已经10多年了,拥有本科文凭的她在广播电台100多名员工中属于老员工了,职级是副股级,如今她却必须再去找一份工作了。

  “今年6月初,县里出台了一项新措施,要求所有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都必须轮岗下海。”魏培霞说,按照县委和县政府的强制性要求,在3年内,她所在的广电局所有单位的领导和职工都要脱岗投身经济建设,每年三分之一,她进了第一批脱岗名单。

  “其实这是一件好事,单位保留了岗位和待遇,我们再去找一分工作,以前一直想出去,可是总是害怕断了后路。”魏培霞对这次脱岗政策表示满意,认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比较适合去一些体制灵活的企业工作,这样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令她遗憾的是,因为孩子还小,丈夫工作又忙,为了家庭考虑,无法去南方城市发展,所以只好在西平县内找一份工作。

  一个事实是,在西平县广播电台100多名干部职工中,和魏培霞有着相同经历的近50人。

  2278名干部脱岗去“打工”

  6月17日下午,叶盛青坐在办公室接受了《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的采访。

  身份为西平县委组织部人才办副主任的他,近来被抽调到新成立的县干部职工离岗办公室,负责审批各部门干部职工的离岗申请。

  这里的工作与他以前的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叶盛青没有向记者描述忙时的程度,只列举出了一组数据。在6月初到17日,他所在的办公室就接到离岗申请近3000份,经审核后有2278份申请获准通过审批。

  “写申请者有年富力强、风华正茂的正科级干部,也有刚走出校门的大中专毕业生。”叶盛青举例说,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县发改委党组书记康惠安多次向县领导要求离岗为企业发展服务,利用一己之长,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

  叶盛青说,至目前,经个人申请、单位党组织研究、组织部门审核,西平县已有2278名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获准离岗锻炼,占全县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总人数的35%。

  “当然,很多人都是主动要求离岗的,特别是年轻人,但是也有一部分是按照县里的硬性规定必须脱岗的。”叶盛青对此并不讳言,他认为,县里的这个政策对很多希望能到外面发展的人来说是一个好事。“以前很多人对别人外出拿高薪都很羡慕,这次县里给出了这么优厚的条件鼓励他们外出,对长期坐机关的人来说是一个机遇。”

  “红头文件”明令机关干部三年轮岗一遍

  采访中,叶盛青给记者出示了一份编号为西发<2005>12号的西平县委文件,这份红头文件是西平县委县政府《关于组织引导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离岗投身经济建设的实施意见》。

  记者注意到,在这份文件中,要求全县所有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都要组织30%至50%的在职干部职工离岗,不含公检法系统人员,学校有教师资格证、医院有专业资格证人员,到经济建设第一线去,其中科级干部、副科级后备干部和股级以下干部职工各占三分之一,三年轮岗一遍。财政差供(定补)和自首自支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离岗人数特别是具有收费职能的行政、事业单位离岗人数均要达到50%以上。

  文件同时对离岗形式做了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离岗既可以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务工招商,也可以在本地或外地创办、领办、联办个体、民营企业,还可以到本县企业务工服务。农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特长,到农村从事规模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项目开发。除国家明令禁止的外,什么产业都可以创办,什么项目都可以经营。

  “离岗期限一般为一年,期满后本人要求继续兴办实业或者外出务工锻炼的,经组织批准,可以延续,延续时间根据个人申请而定。”叶盛青解释说,事实上,县里是希望所有的机关干部职工都能出去锻炼一下,能不回来最好。

  “如果外出的干部能获得比坐机关更好的待遇和生活,对他自己和县里都是好事。”叶盛青认为,虽然县政府机关是比较有保障的单位,但是能到经济发达的城市去获得更好的工作,不仅可以提高他们自己的生活质量,而且还会给县里的财政减轻压力。“这次改革的另外一个目的是,希望能有一部分人出去后,不再回来。”

  还有一个情况是,按照三年轮岗一遍的原则,目前各单位后两年的轮岗名单已经敲定,只需要到时按照名单的明示去执行就可以了。

  优厚待遇“诱逼”干部离岗“搞”经济

  事实上,西平县为了这次“政改”能顺利进行,还开出了很诱人的条件来引导机关干部离岗。

  “除了用强制性手段之外,县里这次开出了很诱人的条件。”叶盛青说,对于离岗搞经济的干部职工,在规定期限内,实行“三不变”政策,即编制不变、职务职级不变、工资待遇不变,不影响正常年度考核、评先、工资晋升和职称评聘。离岗期满本人自愿经批准继续离岗的,第二年各种待遇不变;第三第四年工资按50%发放,其他待遇不变;从第五年开始,保留编制和职务职级,工资不再发放,按工资来源渠道财政为其承担的失业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金部分继续支付。因年龄原因转任非领导职务的干部可无限期在外工作,退休前一切待遇不变。

  “除了这些保障条件外,县里还出台了详细的奖励办法。”叶盛青说,在5月13日召开的全县干部职工离岗投身经济建设动员大会上,县委书记王延军明确表示,对离岗创办、领办、协办企业或招商引资成绩突出的,要让他们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社会上有荣誉。

  具体的措施是,在政治上,对创业成绩突出者,符合条件的优先提拔重用。在经济方面,带头发展个体、民营经济的,实行上缴税金地方所得部分财政按比例奖励政策。年上缴税金10万元以上的,奖励纳税额的15%;年上缴税金50万元以上的,奖励纳税额的25%。离岗干部职工引进固定资产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按该项目投产后当年完成税收地方所得部分5%的标准连续进行奖励。

  县委书记诠释政改初衷

  6月17日,记者在西平县采访,为了得到一些官方数字,特地赶到负责接待新闻记者的县委宣传部新闻科寻求帮助。当记者跨进新闻科的门后,刚亮明身份还未等说明来意,一位负责人拒绝向记者提供任何帮助,并且自始至终坐在办公桌后未动过,一派“官老爷”作风。

  “当前我县部分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有些单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群众怨声载道。”5月13日,西平县委书记王延军在全县干部职工离岗投身经济建设动员大会上,诠释这次政改目的时,直斥县委机关存在的顽疾。

  王延军认为,目前政府机关的一些干部,思想陈旧、官本位意识浓厚,耗在机关里排对子、等位子、找门子现象严重。某些单位由于收费部门多,管理人员多,形成了“人多要吃饭,吃饭就要收费,收费就要破坏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这些部门不是干工作,而是“制造工作”,对企业发展不管不问,只管伸手收费,本该是服务型机关却成了收费管理单位。还有些单位由于人员超编,工资没保证,吃饭成问题,人心浮动,不思进取,影响稳定,有的甚至收费不上缴,自装腰包自开销,违法乱纪。

  “组织引导干部职工离岗投身经济建设就是要破解这一难题,让广大干部职工由社会财富的消费者变成创造者,由‘吃税人’变成‘纳税人’,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王延军说。

  “让有能力的干部实现自己的抱负,让缺乏能力的出去锻炼成才,这是这次改革盘活人才的最大设想。”西平县委组织部人才办副主任叶盛青说,综合分析目前西平经济这几年发展较慢的原因,不仅仅是受观念、资源、资金等多种因素制约,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方面人才缺乏,而另一方面人才浪费。

  在职的压力与离岗的隐忧

  “现在压力挺大的,离岗的走了,工作还得做起来。”西平县文化局一名干部在接受采访时说,这几天单位的脱岗名单已经出来了,很多同事都必须脱岗去锻炼,他们的工作分配到了还没有走的人员头上,因此压力倍增。

  西平县委组织部人才办副主任叶盛青表示,以前由于人员超编严重,人浮于事,现在的目的就是要在职的干部职工感受到与以前不同的压力,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从目前的局面来看,这次确实起到了盘活人才,增强政府部门核心竞争力的设想。”

  “我们还是担心,如果脱岗搞经济去了,如果县委领导换届后,不承认这次改革怎么办?”6月17日,西平县委某机关一位离岗的股级干部对记者表示。他的担忧是,在县级政府中,曾经出现过“一任领导一种做法”的现象,下一任领导不愿意承认上任领导的政策,因此他担心,一旦按照要求脱岗后,政策的变化会断了他的“回头路”。

  在采访中,不少受访的机关干部都表示了这样的担忧。西平县广播电台副台长魏培霞对记者表示,她在离岗前复印了一份县委文件带着,以免到时政策变化。

  “其实,这个倒不用担心,县委出台了专门的文件,如果不能兑现,可以起诉政府。”县委组织部人才办副主任叶盛青认为,现在是依法行政的时代,政府是依照政策进行的法治政府,因此政策的变化如果损害了大家的利益,大家可以拿着文件去起诉政府。

  《江南时报》 (2005年06月25日 第十七版)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