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深野弘行:日本在“3R”方面作出的努力及成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5日14:08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6月25日讯记者徐辉、侯立明报道:为期两天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5——建设节约型社会国际研讨会”,今天上午在北京开幕。日本政府经济产业省大臣官房审议官深野弘行做主题报告,介绍日本的“3R”(3R:资源节约、回收和再利用——编辑注)系统。全文实录如下:

  谢谢主持人刚才对我的介绍,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在今天这个场合发言,在这里有着很多中国尊敬的官员以及各位代表,要实现一个可持续的全球经济发展,我想非常必要的一点就是要使用能源和资源,而我们使用的方式应该是尽可能地有效和有益于生态环境。我们都是地球这个小行星上短暂的旅客,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和大家一起谈谈我们在“3R”方面作出的努力以及很好的建议。

  首先我们看看这个整体的情况,这里显示的在所有的OECD国家当中,日本在资源利用率方面做得最好的国家,这是指人均GDP的情况,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日本政府是不会停步不前的,我们已经设立了一个目标,2010年增加4%的能效,并且减少一半的最终处理物。

  我想谈谈日本的“3R”系统,我们需要社会体系,比方说法律框架以及公众的理解、产业的合作以及对再生技术的重视和帮助。相关的各方应该充分理解其重要性,并加以合作。这是“3R”系统必不可少的条件。在现实过程当中,有技术、有资金的产业应该发挥关键性的作用。而各级政府也应该负责收集废弃物。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建立一个系统,使得所有的业界能够充分认识到社会责任,这样的话才能够使“3R”相关活动真正产生利润,日本的系统就是要为了这个目标。

  我们是1992年引入这个系统的,这个系统包括的内容比较多,包括大部分的市政垃圾,以及工业废弃物。这个系统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最终填埋的市政固体垃圾已经得到了减少,同时这些最终废弃物的处理场所可持续使用年份也得到了增加。

  第二,接下来我举两个例子:首先,是容器和包装的循环系统。容器和包装占到了家庭体积垃圾当中的60%,根据地方政府的指导,消费者被要求对固体垃圾进行分类,而各个行业、各个企业被要求对他们所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大家可以看到,在这张片子上(幻灯片)所取得的进步。

  第二,是家庭电器的回收体系,那些大型的家用设施、电视机、空调、洗衣机都是我们回收再生利用体系的对象。生产厂商和进口厂商要负责对其家用电器回收利用,家庭要将废弃物交到废物回收管理系统。我们在2001年已经收购了1100多个电器,并且进行了回收利用。我相信在世界水平上也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第三,利用“3R”系统,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就要考虑到“3R”,我们要考虑怎么回收利用,减少所使用的塑料,设计简单易行的拆装,并且作出标记。我们现在正在引入一套体系,要求装配厂家能够披露有关材料的信息,来进行更好的回收利用。在这张图上(幻灯片),大家可以看到国家政府和地方政府非常重视,生产一些环境油耗的产品,我们也推动一些生态产品的销售,以此来促进环保意识和再社利用的意识。我们还有一个生态汽车,大家看到幻灯片上的产品,我们还有23个生态镇,这些生态镇是通过的基础设施来提供再生利用的服务,并且是相当于再生利用的腐化园。我们汲取的最重要的意见是人民的参与,我们尽管有了政府的政策措施和框架,我们发现如果没有公民的参与,这种努力是徒劳无功的,是效率低下的。

  我们接下来就看看如何实现业界和公民的责任与参与。首先要让公司尊重他们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合规性的工作。在日本企业往往了解资源利用和“3R”的重要意义,在市场上做得比较好的公司会得到尊敬。在区域一级加强努力,使更多的公众参与进来。我们有非政府组织在一些区域增强“3R”系统实施,我们也鼓励基层活动。在亚太地区,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发展得非常迅速,这也会导致在资源使用方面的一些浪费。因此,非常积极地倡导,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要重视能源的节约使用。在今年8月份召开的京都会议上,我们将非常有幸地邀请到中国政府的代表。在今年4月份召开的部长级会议上,中国政府派代表参加,我们非常赞赏在这次大会上各国的参会代表谈到了防治污染产生的溢出效应,这能够很好地减少污染,并且更有效地使用资源。

  中国和日本一直以来都进行了有关于再生利用的政策性的规划,我们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合作,来推进“3R”。谢谢大家!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