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普可仁:受能源污染土地的再生利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5日15:58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6月25日讯记者徐辉、侯立明报道:为期两天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5——建设节约型社会国际研讨会”,今天在北京举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普可仁做主题报告。全文实录如下:

  主持人:下面演讲的是美国麻省理功学院普可仁教授,她1972年以来一直在学院任教,现任DUSP国际发展与地区策划小组组长。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因其在地区经济研究和教学方面的优异成绩,而受到广泛的承认。自1997年以来,她一直担任15名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一个小组的负责人,在中国从事全球可持续联盟的能源效率研究。我想他对中国的情况比较熟悉。她曾经任国际输出输入国际协会的会长。因贡献突出而于1996年获得北美地区杰出学者奖,1999年获得联合规划学院马加里塔·麦考伊奖。下面我们欢迎普可仁演讲。

  普可仁:谢谢主席、谢谢姜伟新主任、谢谢大家,特别是国家发改委和中国发展改革基金会对我的邀请,使我能够站在这里。我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86年的时候,我们花了8个星期的时间,拜访了中国一些很著名的地方,自那以后,我研究了中国的很多方面,但是从1998年开始,我一直在山西省工作,来专门研究焦炭的生产,我所说的“焦炭”的发音和在英文当中“可口可乐”的音是一样的,不过我要特别说明我研究的不是可口可乐,我说的是焦炭,一种煤。

  当我开始在1998年做这项工作的时候,我的同事问我,你为什么要和“夕阳产业”打交道。我本人获益无穷,我拍了两千多张照片,并且写了有关的文章。大家的桌上有一本书,这本书将会是今年年底出的,它将谈的是山西省的焦炭生产。那么,大家会说这和土地回收利用以及土地资源短缺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关系非常密切的,因为这些焦炭厂很多被关闭了。但是,他们所产生的影响是长久的。因此,通过采用新的技术,更加高能效的技术,我们可以更好的来规划焦炭工厂的生产,使得在焦炭工厂停产以后,也可以继续利用这样的土地。所以,我在这里就想谈这个问题。我在中国开始工作的时候,有一件事情,让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是从1978年以后,中国能够迅速地来下降它的能耗,在这个图上表现得极为明显(幻灯片),而且在大家早先发言当中,也看到了在中国能源强度方面的巨大进步,我想大家对此一定都感到很自豪。

  在其他国家,像印度,我两年前还去过伊朗,他们的能源强度却在同时增加了3倍,印度大约是持平,可是在中国却能够大幅度的降低能源产品,所以中国人的确可以感到非常的自豪。我本人是研究区域经济的学者,所以我非常关心在区域一级发生什么样子的情况,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对于我来说,在中国的能源强度的降低,我觉得可以是为其他国家作出榜样的。那么,我们在山西开展工作的时候,我们先考察的当地的能源强度,大家从这里可以看到,(幻灯片)在山西省的能源强度也降低了10%,这是在1998年的大致情况。大家知道在山西省的能源强度,比起中国整体水平来说,是中国的整体水平的2倍。当然在山西省有一些重工业,其中焦炭生产就是山西省一个非常重要的重工业支柱。

  在中国其他地区能源强度在降低,我们考察了在山西焦炭厂的改进,我们在九十年代的时候,考察了他们焦炭厂的改造,发现他们有些厂采用清洁技术,我们也看到有一些厂曾经使用的技术是不太好的技术,但是有一些厂使用清洁技术,在美国有不同的叫法。我们看到通过使用这样的清洁技术,可以降低有害气体的排放,在山西我们知道它生产了中国40%的焦炭,通过使用这样的清洁技术,可以使得山西省更加的干净,而且也能够大幅度的提高资源的再利用,还给山西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光明的前景。

  我也非常关心其他行业的情况,因为我们将会谈到土地的再生利用,其他行业当中也会出现土地的闲置或者土地荒置的做法。接下来我们看看这些行业的情况。我们主要考察的是焦炭行业,我们可以看到在发电行业当中使用大量的煤炭,显然像建材也使用很多这样的能源。为了2008年的奥运会,中国的建筑行业也是用了大量的建材,同样也会消耗很多的煤。而土地也变得越来越稀缺了,有很多的土地可能被荒弃,曾经的旧有的建筑被摧毁,但是新的建筑还没有建起来。所以,会出现土地一段时间的荒弃。

  另外,有可能因为一些工厂的关闭、停产,它污染的土地可能不会短期的投入利用,所以像这样土地如何恢复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现在全国有很多厂被迫停产关闭,但是这个被污染土地可能被荒废。我下面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们在1998年去了一个焦炭厂,当时这个厂要被关闭了,我们问当地官员这片土地将会用作什么?他眨了眨眼睛说到时候会变成儿童的游乐场或者做一个酒店,我说这是不行的,因为你在这里曾经有焦炭的生产,你怎么能够把这片被污染的土地作为儿童的游乐场呢。但是他们的确在原址上面建成了酒店,他们把很多表层土都搬走了,我没有看到他们搬离的过程,但是我发现他们建筑了很多这样的酒店。每一个工厂在被关闭停产的时候,我们都需要考虑这个土地因此被腾出来了,它应该用做什么样的用途。

  一年前,我和我的学生再次对这个项目做了调查,在美国我们叫“褐色土地”,我中国学生要我给他们一个译名,我的中国学生只是翻译成“褐色土地”,实际上在中国对应的字里面可能找不到这样的意思,它所说的就是工厂关闭之后所闲置的这部分土地,而且往往是被污染的土地,那么这部分土地你会再生利用吗?很多人说不知道。那么这样的土地你会用作什么样子的用途,是将作为工业用地还是什么。我们看到中国有大量土地资源短缺的情况,像这样被污染的土地就被毁损了吗?实际上并没有完全毁损,还是可以再进行利用。我们很多人看到这些尘土,大家都说这个没法儿再用了,但是实际上从土地上面,我们需要再次进行测试,来了解这个土地污染程度也多大,这个土地还可以用作什么其他的用途。另外,如果在这片被污染土地附近或者土地之上有居住的人类或者动物,那么会产生什么样子的健康风险。

  在美国我们就研究这样的问题,由于在中国,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地区,都存在着土地资源的稀缺。因此,我们需要研究这些被污染的土地,让他们能够再次为我们所利用。否则的话,让它闲置起来,就会带来很多机会成本,对于当地的社区、对于那里人民、对于那里的产业,以及对于整个省,甚至是整个国家都会带来很多的机会成本。如果这个土地没有被再次利用,那就是被浪费了。我想,这些清洁技术的推广是非常有效的。中国政府正在建立一些激励措施,鼓励各个企业转向使用清洁技术。我有一个学生,就考察了一个BMC,考察他们如何推广使用清洁技术。这样的资金激励机制,可以鼓励企业来采纳清洁技术。但是,土地的回收利用、再生利用成本是非常高昂的,可能人们会花几十亿资金来对土地进行重整再利用,这个成本太高了。在美国我估计大约有多达42.5万个“褐色土地”而且有大约500英亩闲置的工业用地。但是,要获得准确的数据是很难的,我们的国家机构基本上不会向学者公布这方面的数据的。因为大家不愿意承认我们有曾经这样工业用地,现在被闲置。

  在中国这样的情况也是不少见的。关于土地污染程度以及土地的再生利用的方法,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在山西省我们做这相研究已经做了八年了,我们了解了在这八年当中这样“褐色土地”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我们也看到在山西已经关闭停产了很多焦炭生产厂,在1998年有1872家,到了2003年时候就只有589家,有69%的厂被关闭了,这就肯定会有很多土地闲置。要真正实现高能效,除了使用技术生产更多的焦炭,我们还要考虑土地的再生利用。比如,对于土地的再生利用,它会需要我们投入成本,如果我们能够在生产的技术过程当中,才采用这些洁净技术,它会大幅度的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治理成本,并且会大幅度的提高焦炭生产效率。我想这些都是一些非常关键的问题。比如说,污染的程度、污染的面积、污染的严重程度。现在由谁来使用这部分土地或者是说谁在使用这部分土地,谁将负责土地清洁再生利用的成本,也就是说谁来掏钱?是由省,还是当地的乡镇,甚至工厂的负责人来支付这部分的支出。另外这部分需要花多长的时间,作为一个省和国家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发挥什么样子的作用。

  最后,我想给大家看一些图片。(幻灯片)这是在2002年开的一张照片,这是农田,但是可以看到背景是一个焦炭厂,当时在向空中排放烟雾。这里我可以告诉大家,当时对大气所造成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

  现在,因为随着厂房的扩建,它所排放出来的废气就更多了,它还有一些运用了柴油机来运输产品,所以又因此产生了更多的污染。我们要考虑这种洁净技术。这是在辽宁省拍的一张照片,这是一个地表型的煤矿。这是蜂窝式的或者是改进式的焦炭生产场地。通过采用清洁技术,减少了对于空气的污染。大家看后面的背景远处,也就是炼焦厂,后面是一个办公楼,大家可以从这儿看到在炼焦厂有很多的空间,这些空间并不是用来生产焦炭的,就是堆放资源的。因此我想说还有很多土地,我们看俄亥俄州有一些人讲,他们把钢厂一部分进行开发,一些没有污染的土地,就是在钢厂旁边,有时候看起来比较严重,还有一些大量的面积可以开发使用。这就是说我们面临什么样子的挑战,在中国到底有多少这样的开发,谁来做这个工作,谁承担成本,我们怎么使用它。这样做的话,还需要更多的数据和信息,这也是我们目前的挑战,在今后五到十年我们都要把这个数据集中起来,和你们一起做这样的工作,我们自己做不了这样的工作,我们必须要和中国的同事继续努力完成这样的工作。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