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高考失利后头件大事:小心骗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5日16:29 人民网

  现年38岁的胡伟是南京一所知名大学的职工,去年他以能帮助落榜生上大学为诱饵,骗得受害人5万多元,近日被判刑7年。

  胡伟招生诈骗获刑虽是前朝旧事,于今却不无案例意义。近些年,随着高考招生如火如荼得进行,一个以招生诈骗为目标的产业随之被催生。尽管相关部门打击得不可谓不遗余力,但招生诈骗现象仍然“发如韭,割复生”,稍不经意,又大面积蔓延。招生诈骗成为沉疴,并不偶然。

  经过十年寒窗,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金榜题名,那些饮恨考场的莘莘学子不愿接受被大学拒之门外的冷酷现实,又不愿再受返校复读的煎熬,于是就会极力怂恿家长想办法。而家长当然不希望子女年纪轻轻就踏入社会,也许在家长看来,社会云波诡谲,又怎能放心将子女交付给一个有太多变数的环境?

  “学而优则仕”的遗风在当今仍颇有市场,一些家长对孩子寄予光耀门楣的厚望,因此发誓无论采取什么途径都要将子女送入大学殿堂。当看着别人的子女蟾宫折桂,自己的孩子却与之无缘,那份黯然神伤是“如鱼在水,冷暖自知”,却又不足向外人道。此时,若有人能帮着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家长无疑会如获至宝,甚至感恩戴德。所以说,家长病急乱投医的心态是造成招生骗子“厚颜欺人,盗利自肥”的现实土壤。

  但是,家长为什么容易相信招生骗子有翻云覆雨的手腕呢?首先骗子巧舌如簧,他们能利用家长的心理弱点大展心理攻势和大施舌粲莲花的本领;其次最关键的是,“关系生”的确存在,某些权贵或者手握招生资源的人不是经常制造招生丑闻吗?他们肆意践踏招生程序,明目张胆地破坏招生公平,更多的是暗箱操作,这显然为招生骗子提供了冠冕堂皇的现实依据,也使得家长心存幻想。其实,招生骗子的招数无非是“机动计划”、“跨批次录取”、“以钱换分”……这不正是滥权者惯用的伎俩吗?

  招生骗人当然可恶,他们使受骗的家长遭受双重打击。但是正如雨果一再强调的那样:“当一个人心里充满了黑暗的时候,犯罪的不是犯罪的人,而是制造黑暗的人。”因此,惩治招生骗子的同时,不能姑息那些侵吞招生资源的寻租者,是他们首先使清水变得污浊,给招生骗子以可乘之机,给抱有急切心理的家长以想象空间。目前最要紧的是,既要打击招生骗子,还要透明招生程序,严防招生资源被强占,而不是仅仅提醒家长警惕招生骗子。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