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儿童文学应贴近儿童(书里书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6日05:34 人民网-人民日报

  西尧

  在当今的中国文学界,很大程度上,儿童文学还仅仅是作者、出版者、评论者、文艺机构领导者圈子内的事,儿童文学创作出现了怎样的动向、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也只是圈内人在关注。儿童文学的主要读者对象———儿童,却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无缘或很少接近儿童文学作品。

  本人曾对哈尔滨市某重点中学初二年级一个班的同学作过“寒假里你读了哪些课外书”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他们的课外书阅读随意性很大,既无计划,又无系统,也无所侧重。

  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针对儿童缺乏精神食粮的状况,教育界、文学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就向社会发出呼吁:要为儿童提供适合于他们的儿童文学作品。叶圣陶说:我们“不可不希望个个儿童能欣赏文学,接近文学”,因为文学作为“新鲜的滋养的食料”可以免得儿童成为想象局促、感情呆笨的人。这种对儿童文学作用和价值的认识应该在国人中间普及开来,尤其是孩子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开拓意识、创造性思维以及民族自信心的人,儿童文学将起着其他教育手段无法替代的强大作用,因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用生动细腻的语言创造出血肉丰满的体现奇情异趣的闪耀理想光芒的艺术形象,能让小读者从中得到熏陶感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增强辨别真假、善恶、美丑、是非的能力,不知不觉中,他们的情感得以丰润、心智得以滋养、思想的剑刃得以磨砺……这样说并不是主张用欣赏文学代替学知识学技能,儿童少年课内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课外学得一技之长是必要且重要的,但我们要说,不能片面强调学知识学技能而把孩子培养成会考试的机器或者会弹琴画画的单面人。另外,不要以为让孩子看电视中的少儿节目、电视剧、文艺频道、电影频道等就可以代替欣赏文学作品。荧屏上的“文学宝库”之类在增强了形象的直观性、可感性的同时,也遗失了以语言为媒介的文学作品所固有的一些东西。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最完美的表现方法,它不仅能直接表现美学经验,也表现存在经验、伦理经验和思辨经验。很多细腻的带有情感性、意念性、波折性、模糊性甚至一定程度形而上的叙述和描写能够激发孩子多种可能的想象和思考,一旦被压缩进一个完整固定的画面中变成具体视觉形象,想象和思考就随之减弱乃至消失了。

  如果儿童文学的作用和价值被家长和老师认识并重视了,他们就应该想方设法搜寻儿童文学创作出版等信息,自觉自愿地成为儿童文学作品的推荐者和孩子阅读活动的引导者。倘若每个家庭、幼儿园、中小学校都根据儿童年龄特点经常性地购置儿童文学读物,我们的“距离”忧患不就可以减轻了吗?

  说儿童文学与儿童存在距离,除了指儿童无从知道无缘读到儿童文学作品外,还指有些儿童文学作品即使摆到孩子面前,也对他们构不成吸引,不能使他们酣畅地读进去。这种隐性距离之所以存在,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儿童文学作家仅凭旧有的生活和想当然闭门造车编造作品,所写的作品不是低于就是高于读者对象的接受能力和审美情趣。要消除这种距离,儿童文学作家必须了解儿童,认真地研究他们的生活、心理,研究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所产生的多方面需要,把自己的写作与接受对象的年龄及他们的社会文化背景联系起来考虑,使自己的作品既适合他们,又能成为他们的精神向导。

  《人民日报》 (2005年06月26日 第八版)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