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要讴歌抗洪精神,更要呼唤防洪意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7日00:09 红网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初步统计:截至6月23日16时,全国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3100.30千公顷,成灾1266.86千公顷,受灾人口4437.61万人,死亡536人,失踪137人,直接经济损失203.52亿元。当前的洪涝灾害损失高于多年同期平均水平。(6月25日 人民网)

  洪水无情人有情。在每一次洪水来临之时,我们都会感受到人与自然的生死博奕,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大迸发,感受到社会超乎寻常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正是这种巨大的力量,才使得我们的家园更美好。

  君不见,在这次全国范围内大面积的特大洪涝灾害面前,军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上至中央领导,下至每一名普通军民,面对肆无忌惮的洪魔,奋不顾身,勇往直前,汗水和鲜血浸透泥浆瓦砾,勇气和毅力浇铸铜墙铁壁。临危不惧方显英雄本色。今年的春夏之交,注定又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季节,又是一曲感人肺腑的唱响大江南北的抗洪颂歌。

  这种高昂的旋律,这种气贯长虹的英雄颂歌,共同汇聚成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擎起了一种感天动地的精神支柱,让我们感动着而流泪,欣慰着而震撼。

  然而,在讴歌的同时,在为一种伟大的精神而感动着之际,我们更应静静地思考抗洪应不应该简单地重复着同一种模式,能不能够将这种抗洪精神前置为防洪意识。面对肆虐的洪水,我们需要一种精神,然这种精神却夹杂着一种无奈和悲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是一种被动的防灾。天灾固然不可避免,但这种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自然灾害,显然在考验着人类的智慧。能不能化天灾为有利,能不能制定出有效的预警预案,防患于未然,将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这是全社会尤其是政府应着重思考的问题。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史、战争史。因而,自然灾害是伴随着人类的永恒主题。如此,对待自然灾害,直面应对、积极有效地预防,才是可取之举。在数千年的农耕文明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的防灾抗灾的智慧和经验,大禹治水,李冰修都江堰等等,都是我国人民防治灾害的成功经验。可以说,我国本不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多的国家,目前却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就说明了我们在预防自然灾害方面还十分欠缺,还存在着思想观念上的麻痹和侥幸心理。

  正由于防洪意识的欠缺,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曾一度强调眼前利益,而忽视对环境、对自然的保护。结果经济效益暂时上去了,长期发展的后劲没有了,因为洪灾会造成了水土流失、植皮沙漠化的现象。同时,一些防洪救灾体系运作名存实亡,水利设施豆腐渣工程屡屡出现等等。今年全国22个省遭遇洪涝灾害,损失触目惊心,脆弱的防洪机制再一次向我们敲响了一击警钟:增强全民的防洪意识刻不容缓!

  防洪胜于抗洪,这是我们战胜洪灾的制胜法宝。但愿这汹猛的洪水,能给我们补上有效防洪这一课。(稿源:红网)(作者:陆志坚)(编辑:耿红仁)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