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原城市群发展的战略意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7日04:57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课题组

  内容提要

  城市群是现代社会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产物,也是辐射和带动区域发展、促进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要依托,是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战略支点。近年来,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取得了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日益凸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对于加快中原地区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优化我国城市体系和地域空间结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城市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一种经济社会活动高度集中的地域空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大规模推进,这种地域空间的结构、功能和地理尺度在集聚与扩散机制的交互作用下不断发生演进,从而出现了从城乡对立向城乡融合的转变、从各城镇独立发展向相互依赖发展的转变,进而在一些地理环境条件优越的地区形成了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高、城镇密集且相互联系密切的城市群。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独特的地理、历史条件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促成了以河南省省会郑州市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漯河、平顶山、济源等省辖(管)市在内的中原城市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对于加快中原地区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优化我国城市体系和地域空间结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各项事业均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地区差距、城乡差距等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对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和城乡发展战略的调整提出了迫切要求。根据我国区域发展的实际和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中央明确提出了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特别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谋求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不能仅仅靠市场自发的力量。将区域发展战略和城镇化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把各个区域的大城市群作为战略支点,全面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城镇化的推进;以大城市群为依托,综合解决“三农”问题、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问题、体制改革与创新问题、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整治问题,是实现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

  地处我国腹地的中原城市群,土地面积58764平方公里,人口3895万,2003年实现了1284亿元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1380亿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中部5省中,中原城市群的土地面积虽然仅占总面积的6.75%,但其人口、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却分别占11.8%、16.3%、15.2%、15.6%,其人均生产总值高出中部5省平均水平近38个百分点。就总体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来看,中原城市群和武汉城市群处于并驾齐驱的态势,二者分别是黄河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中部战略支点,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快速推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城镇化步伐日益加快的形势下,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对各个城市群的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和政策指导,意义重大。因此,应高度重视中原城市群对促进中部崛起、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实现东中西部互动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带动作用。中原城市群也应该主动承担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拉动中原崛起的“发动机”

  根据“增长极”理论,经济增长极有产业和空间两种相辅相成的表现形式:产业上表现为能够带动国民经济其他行业增长的“主导产业”;空间上表现为“主导产业”所在地形成的“增长中心”。对于大国经济或者人口众多的区域经济来说,这种可称之为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增长极,单靠个别产业和个别城市是无法承担的,而必须依靠主导产业体系及其所在的大城市群。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说明了这一点。比如,美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形成了包括东北部和中北部14个州的“制造业带”,其国土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11.5%,却集中了全国制造业3/4的生产能力,并奠定了美国东北海岸大都市带的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大都市圈:东京都市圈、名古屋都市圈、大阪都市圈。1993年,这三大都市圈土地面积只占全国总面积的13.9%,却集中了全国49.1%的人口和55.7%的国民生产总值。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城市群无可置疑地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处于财富集聚和创造的中心地位。

  地处中原的河南省,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河南有近1亿的人口规模,是全国铁路、公路、航空、电信等交通通讯枢纽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畜牧生产基地和能源矿产、重化工业、食品纺织、商贸物流等产业基地。特别是伴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网的建设和航空运输网的完善,中原地区作为国家交通运输枢纽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中原的崛起,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国家的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而中原的崛起,必须依赖中原城市群这一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来引领和带动。

  中原城市群土地面积虽然只占河南省总面积的35.1%,但其人口、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占全省的40.3%、55.2%、55.6%、56.9%,其人均生产总值高出全省近37个百分点。中原城市群的城镇化水平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8.3个百分点,其产业结构也更为合理,这对于带动中原地区的城镇化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将起到巨大作用。具体来看,中原城市群的经济基础较好,自然资源条件较为优越,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各中心城市经济特色鲜明,并初步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冶金、化工、机械、建材、食品、轻纺等产业为支撑的工业体系;依托郑州、洛阳两个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建立在各中心城市的省级开发区,中原城市群的高新技术产业已具备一定基础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交通网络,中原城市群的旅游业近年来已发展成为新兴支柱产业。与沿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相比,中原城市群虽然处于发展的“起飞”阶段,但从河南经济甚至整个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来看,中原城市群的发展是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因此,在实现中部崛起的过程中,应坚持中原城市群现代化带动战略,将中心城市的发展与县域经济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将大郑州都市圈的发展同城市群体系的完善结合起来,率先实现中原城市群的崛起,并以此带动中原地区的全面崛起。

  优化我国城市体系的现实需要

  国家城市体系是支撑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空间架构。完善的城市体系,不仅是一国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源泉,而且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体系获得了快速发展,特别是沿海地区初步形成了面向世界的富有开放性的城市体系。但由于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落后等原因,在广大中西部地区,区域性城市体系很不完善,基本上仍处于割裂状态。中原城市群的形成与崛起,是促进中西部区域性城市体系相互融合,促进人才、资本、资源有序流动的重要力量。

  在我国城市体系中,武汉、西安、济南、重庆等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已基本确立。由于郑州现有的经济实力还稍显薄弱,从而导致人们对中原城市群的认同度较低,中原城市群在国家城市体系中的战略地位时常被忽视。然而事实上,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几大城市群中,中原城市群的总体经济实力属于中等偏上。培育与发展中原城市群,既是对我国国家城市体系发育现状的一个客观判断,也是发展和优化国家城市体系、建立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最优空间结构的现实需要。在人口近1亿的中原地区,若没有强有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及以其为核心的大型城市群的发展,国家城市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域空间结构的建构就会出现缺失和断裂。要实现中部崛起和中原崛起,就应该提升大郑州都市圈和中原城市群在国家城市体系中的战略地位,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积极扶持大郑州都市圈和中原城市群的发展,促进国家城市体系的发展和优化。由于大城市群经济是工业经济、城镇经济、金融经济和文化经济的融合,因此,在大郑州都市圈和中原城市群的规划与建设中,不仅应突出其工业经济和城镇经济的发展,而且应突出其金融经济和文化经济的区域性中心地位。

  (执笔:王耀 苗长虹)

  《人民日报》 (2005年06月27日 第九版)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