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感受北京“亲情”(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7日05:37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感受北京“亲情”(图)
  图为爱心家长付建军和“两个女儿”于小涵、WaruniNa Bangchang

  赵晓霞摄

  爱心家长陪自己的“孩子”在天坛公园专心致志地寻找幸运草;9岁的RattanaphonSaeli带着52岁的“中国妈妈”崔雪君跳绳;中国小学生王博宇教泰国小朋友抖空竹;ChaichanSakaeo在北京“新”家跟爸妈学沏功夫茶———来自泰国的12名印度洋海啸孤儿应邀来京,参加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等单位联合发起、自6月21日开始为期一周的“风雨过后见彩虹———印度洋海啸孤儿阳光中国行”活动,同12个结对认亲的爱心志愿家庭,同游京城,感受“亲情”。

  我爱中国“爸爸”

  “我爱中国的爸爸就像爱失去的爸爸一样”,12岁的SuphattraSueathong通过随行的泰语翻译表达了对北京“新爸爸”吕东升的情意,“虽然失去了爸爸,但看到我的新爸爸,我觉得很幸福。”

  “小孩特别有灵气,特别懂事,”吕东升对自己的“泰国女儿”赞不绝口,冒着39℃的高温,从天安门到故宫再到天坛,他一手拿摄像机,一手拿照相机,忙前跑后,替SuphattraSueathong摄像拍照,丝毫不显疲惫,“我打算把她在北京这一周的活动录下来,刻张盘,同时,照一组照片,留做纪念。”吕东升告诉记者。

  虽然以前也曾帮助过失学儿童,但结对认亲,对吕东升来说还是第一次,“感觉和自己的孩子一样,有一天活动结束回到家后,听说SuphattraSueathong生病,我特别着急,晚上9时到北京国际饭店去看了一趟孩子才放心。”“爸爸”是SuphattraSueathong能说出的几个有限的中文单词之一,“这个称呼让我觉得特别亲切。”吕东升说。

  献上一份爱心

  12个爱心志愿家庭虽然成员各异,心情却和吕东升一样。“这么做,就是想献一份爱心,让这些孤儿多一份快乐。”康薷向记者道出了参加此次活动的初衷。6天的活动行程本就紧张,加上北京连日高温,酷热难耐,一般人都觉得吃不消,62岁的康薷却精神十足:“既然认了亲,我就会全程参与。”每天活动结束,她都要替自己认领的PhisutMiphian洗好袜子、铺好床铺,方才离开。

  康薷的外孙王博宇也参加了这次活动,由于和泰国小朋友年龄相仿,正上小学的王博宇成了这些小朋友最亲近的人,他们亲昵地牵着手,踢毽子,抖空竹,拍照……对家长来说由于语言不通而造成的交流困难,在他那里似乎并不存在,“我们用手语交流,都能明白。”王博宇充满自信。“参加这次活动,对泰国小朋友是个帮助,对王博宇也是个教育。”康薷说,虽然能从90个应征家庭中被挑选出来令她开心,但活动只有短短的几天,让她多少有些遗憾,“我最初的意愿是想认养一个小孩。”

  Chaichan Sakaeo的中文名字

  “刚和ChaichanSakaeo接触,要替他背书包都不让。”爱心家长赵洪生回忆起和小孩初见面时的情景说。为了和小孩沟通,每到一个地方,她都要给“儿子”买礼物———空竹、长城模型……孩子走累了,她的丈夫邬明亮就让小孩坐在自己的肩膀上。“几天下来,ChaichanSakaeo自己就在我的包里找糖吃,一点不见外了。”赵洪生说,“第三天叫我妈妈,真的是没有想到,当时我心里特别高兴。”她和丈夫给ChaichanSakaeo起了一个中文名字———邬丹,除了随丈夫姓之外,主要是取不孤单的谐音,“想让他感受到家庭的爱。”

  “我觉得这个孩子不仅是我一个人认养的,整个楼、整个社区的居民都非常关心他。”赵洪生说。她所在的芳城园一区社区为海啸孤儿举行了欢迎会并准备了大熊猫玩具,这个在主办方安排之外的活动,让更多人感觉到这些孩子不只属于一个爱心志愿家庭,而是逐渐融入了一个爱心“大家庭”。

  给予更多关爱

  军人、工人、医生、退休公务员、教师……爱心家庭有别,心意却相同,他们陪着这些孩子游览故宫、天坛公园、长城、游乐园……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爱心志愿家庭的温暖,也感受到了北京市民的情意。

  “无论走到哪里,只要知道我们是海啸孤儿,大家就会送一些好玩的东西,感觉很温暖,”SuphattraSueathong谈到自己的北京之行说。泰国的带队老师和孩子有着同样的体会。

  “我非常高兴,非常激动,有这么多人关心这些孩子。当他们回到祖国以后一定会有一个非常美好的回忆。”对爱心家长来说,更多的则是依恋不舍,“接触的时间越长,彼此的感情越深,孩子们要回泰国,真有些不舍得。”

  虽然印度洋海啸令RattanaphonSaeli父母双亡,但她在天坛公园光着脚跳绳的灿烂笑容,却定格在了很多人的心中,继续帮助像她一样饱尝丧失亲人痛苦的孩子,让他们的笑容更加甜美,是很多爱心志愿家庭的愿望———希望以后还能保持联系,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我已经将‘儿子’的地址留了下来,将来打算和他写信联系。”赵洪生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6月27日 第一版)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