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四个文人一台戏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7日08:51 东方网

  > 正文

  四个文人一台戏(戴 平)

  选稿:上官贤 来源:东方网 作者:戴 平 2005年6月26日 9:29

  今年上半年,上海戏曲界锐意进取,好戏连台,令人大饱眼福。以上海越剧院而言,在推陈出新和建立新的演出体制上下了功夫,硕果累累。继《赵氏孤儿》之后,前几天又推出“中国古代文化名人剧目系列”之一《青衫·红袍》。四个文人一台戏,打破了一人一戏的传统模式,以更寛广的现代文化视角,以章回式的体例结构,逐次对四位不同时代、不同年龄和不同身份的古代文人进行组合式的阅读透视,将他们的故事片断:郑元和沉迷声色不求功名,朱买臣红袍加身得意忘形,司马相如身隐心不隐,李白不奉传诏放浪江湖,作了一番新的“组装”。识古为鉴今,请出四位古人,旨在对今人有所启迪。编剧罗怀臻、龚孝雄以他们对中国古今文人心灵的透视和理解,别出心裁地选取了四出典型的古代知识分子题材的戏的片断,改编拼接后组成一台新戏。章回越剧,是一大创造,一大突破。一些知识分子观众看了戏说,戏中有你,也有我和他的影子。

  著名范派小生、曾获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和多项戏剧大奖的章瑞虹,知难而上,敢于挑战自我,自己定位角色,自己选择搭档,自己启动制作。在剧中,章瑞虹“一人饰四角”,演绎那些既熟悉又陌生、既可敬可爱又可悲可叹的古代才子们,他们尊奉读书做官的“天经地义”,战战兢兢地前行,出发点是相同的,进展和结局却大不相同。少年郑元和,青年朱买臣,中年司马相如,老年李白,逐个演来,戏分忒重,而且性格、外貌、形体、演唱和气度风采各不相同。对一位人到中年的成名演员来说,这是富有挑战性的,是自找苦吃,自加压力,自我提升,也是自我超越。过去,一个演员演一个人物,从青衣演到白头,已大不容易,但这回是一个演员演四个不同的人物,又从青年演到老年,更是不易。这是一次大胆的实验。实验基本上是成功的。这种敢于创新和敢于突破的勇气,这种执着奋进的事业心,尤其值得肯定和赞扬。

  章瑞虹为了演好这出戏,费了很大气力。她为自己捏着一把汗,观众也为她捏着一把汗。四场戏,唱念做舞,角色身份、年龄、性格和心理活动差异很大,章瑞红如愿以偿,超越了自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章瑞红的唱,赢得了新老越剧观众的欢迎。她师承范瑞娟,但又没有一板一眼照搬老师。流派的生命力在于流。章瑞红的唱,听上去是范派,但又不完全是范派。醇厚宏亮,荡气回肠,无脂粉气,是范派唱腔的最大特色;而章瑞红的唱,以其独特的音色结合范派唱腔,却产生了刚柔兼济的感人效果,清亮高昂而又不失厚重,韵味纯正又有几分清丽,听上去更为悦耳。这是她的创新和发展。在演李白时,反串老生,大段唱腔,唱出了沉浮一生的李白不愿应诏的复杂心态,李白老矣,一吟三叹,把最后的豪情都赋予了诗,赋予了酒,赋予了亘古长在的一轮明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的舞台肢体语言的融入,使这出戏在刻划与外化人物心理上增添了手段和张力。四个不同的古代文人,四种不同人物的心境,章瑞虹在这出戏里,除了唱,也通过“做”,生动而贴切地体现出这四个人物的不同性格。在第一回里,章瑞红以大段“莲花落”的舞蹈,表现了官宦子弟郑元和纵情声色、不思进取的心情;又以一边读书、一边为李亚仙画像的动作,表现了他对妻子的爱慕之情;在第二回中,朱买臣高中状元,章瑞红又通过各种洋洋得意的大幅度舞蹈动作,把这个曾受尽前妻奚落的状元公的“咸鱼翻身”的心态,惟妙惟肖地传达出来了;在第三回戏里,司马相如写《长门赋》时的夸张的边舞边唱,又深刻地展现了他那颗并不安宁的心,激活了他的荣华之梦。这些表演都是成功的。

  但是,应当实事求是地说,这样的探索有相当的难度。因为这四折戏取自不同的剧种,有的来自京剧,有的来自昆剧,有的借鉴了话剧,普通的越剧观众对它不很熟悉。越剧老观众除了对第一回“郑元和纵情声色、李亚仙剔目劝学”的故事比较熟悉外,对其他几回戏大多不熟悉。编剧以青衫红袍为主线,将四个古代知识分子串起来,用意颇深。但对看惯了一出有头有尾的故事剧的越剧老观众来说,就可能感到有点不过瘾。但是,剧作家罗怀臻认为,对越剧观众也要引导,要提升,不能老让他们看有头有尾的才子佳人故事,也要让他们看一部有现代况味的越剧,看了戏后能引出一些理想的思考。现在看来,值得研究的,还是戏的高雅色彩与观众欣赏习惯的矛盾。这出戏的文学味浓是其长处,但也带来了一个相关的矛盾,即普通越剧观众的接受问题。戏的思辨内容深刻,因而有些老越剧观众反映戏不好看。特别是第四出,李白一个人在台上抒发其内心的感慨,有的观众就坐不住了。建议增强戏的可看性和欣赏性,增加演员的精彩的唱段(包括增强三位配角演员的唱段,现在旦角的唱段少了一些)。希望越剧的这种探索的尝试能为更多的观众所接受。看来普通观众对这样一种戏的认同和接受,还要有一个过程。

  顺便提一下,这次上海越剧院排演《青衫·红袍》,以三方出资的制作方式,尝试“政府资金、院团资金、主演资金”三者合一的“项目运作制”。这也是推出越剧新剧目制作方式的一次尝试。在新创剧目中实现“明星扶新人”,在领衔主演的推荐下,经过编剧、导演、作曲等艺术家和剧院领导现场考核,最终确定由三位青年演员担任剧中三位女主角。即:盛舒扬扮演李亚仙,王婕扮演崔氏,唐晓羚扮演卓文君,串联全剧的“评书人”则由青年男小生演员徐标新担当。这样做,充分调动明星的创作演出积极性,共把剧目创作关,共担演出市场风险,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演员可以多获得演出的机会。我们期待着这种新的“项目运作制”的成功。如果《青衫·红袍》和《赵氏孤儿》一起,能走出一条市场运作的新路,那自然是三赢的好事。

  (作者是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美学家)东方网,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