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龙门农民画:本能与灵感的表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7日09:19 南方日报

  “我们真正尊重的根本不是什么艺术,而是凭借艺术的帮助而表达出来的本能或灵感。”

  ——(德)沃纳·霍夫曼

  傍晚时分,谭池发从梯子上爬下来,后退几步,侧着脑袋端详自己刚刚完成的作品:一群捏紧拳头的工农兵,睁大眼睛,器宇轩昂地看着他。

  这位30多岁的宣传画作者轻嘘一口气,回首眺望,只见远方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是1972年。艺术家眺望,既可能毫无意义,也可能是灵光乍现,谭池发此刻的眺望属于后者。

  他自己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几天后县里举办的一场美术培训班,将成为龙门农民画诞生的标志性事件,而作为学习班主讲教师之一的他自己,将成为龙门农民画的奠基者。

  如今,农民画这种充满山野情趣的艺术品种,已成为龙门县最值得骄傲的文化品牌之一。早在1988年,龙门县就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虽然历史不长,技巧尚显稚拙,但人们不难从那些色彩斑斓、构图奇异的画面背后,看出隐藏在画家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正是生活与灵感的神秘契合,使龙门农民画具备了摄人魂魄的艺术力量。

  农民画的宣传画

  据龙门县一位从事过农民画创作,又对农民画的源流有一定研究的文化人推测,“农民画”这个专有名词,与一度主导过国内“文艺工作”的江青有关。

  “似乎是在20世纪70年代,江青去陕西户县参观。”这位研究者回忆说,“当时,户县农民创作的画作风行全国,‘农民画’一词,有可能出自江青的这次考察。”

  随即,国内迅速出现了创作“工人画”、“农民画”和“战士画”的潮流,在这股潮流中,大量不知名的非美术专业工作者创作了大量宣传画,以配合当时的中心工作。

  1972年,龙门县文化馆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在一间平房里举办了业余美术作者培训班。来自广州、潮阳和本地下乡务农的知青共25人,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艺术人生”。

  只有高小文化程度的文化馆美术干部谭池发是培训班的主讲者之一,另外两名老师,是来自广州的美术专业大学毕业生。

  培训班的学员创作了50多张“农民画”。比较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画面,往往是挽起袖子、横眉立目的“革命群众”;稍微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则充斥着高楼大厦、电灯电话、五谷丰登、人欢马叫等“美好生活”。

  这还不是今天意义上的“农民画”,而只是学员们采用“单线平涂”的简单技巧创作的宣传画。但这些宣传画的作者在实际的美术锻炼中,不是没有可能发展出某种真正的艺术创作冲动的。龙门县的奇风异俗、质朴民风,这里的苍翠远山、茂林修竹,总会激起宣传画作者内心的表达欲望。

  谭池发回首远眺过的如海苍山、如血残阳,在龙门县的山村里随处可见。这些景象,后来长久地萦绕在农民画画师们的脑海里,奠定了今天龙门农民画的色彩基调:带有南国神秘色彩的靛蓝,诠释农民生命活力的朱红。

  农民画的画

  铺天盖地的“工人画”、“战士画”和农民创作的宣传画,如今已经成为历史陈迹。大浪淘沙,在文革的喧嚣最终精疲力竭的时候,龙门的业余画家们,开始了真正的绘画。

  1981年,谭池发参加广东省组织的群艺馆美术干部到西安、四川学习考察。此行是龙门农民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使“农民画的宣传画”上升到了“农民画的画”的层次。

  此前,龙门的农民宣传画,出自眼界狭窄、文化程度较低的画家笔下,只能是那种大而无当、表情呆板、千篇一律的东西。

  陕西的彩陶、秦俑、墓室壁画,和四川的大足石雕、绵竹年画让谭池发大开眼界。他回想起家乡的传统民间刺绣、木雕、剪纸,回想起家乡古老的民居,不知年月的睡床、衣橱、桌椅,无处不在地雕画着的形态奇异的图案花纹,这些熟悉得几乎感觉不到其存在的东西,竟有着如此丰富的内涵。

  他发现,传统美术教育相当重视的“焦点透视”、“比例”和“结构”等基本绘画方法,在先民那里并没有被遵守,而西方现代艺术的勃兴,也部分地来自于对过去陈规戒律的突破。美术基础薄弱的农民宣传画作者们,与其努力学习自己难以熟练掌握的东西,不如率性而为,干脆忘记那些戒条,难道不是一种巧合基础上的扬弃吗?

  将拙劣的宣传画演变为稚拙的“农民画的画”,时机成熟了。谭池发迫不急待地回到家乡,兴奋地钻入了县文化馆的画室。

  他身体力行,并启发一批未受专业培训的青年绘画作者大胆想象,突破禁锢。于是,色彩对比强烈、装饰性强、画面效果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出现在人们面前。这是龙门农民画诞生后的第二个阶段,是画家们自觉进行艺术创作的阶段。

  龙门的农民画

  有人对龙门农民画作了这样的评价:龙门县地域偏僻,既没有中原地区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也没有江南水乡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遗产。这里的农民画从来不曾追求虚幻的高雅,也无大气磅礴之作。农民画的作者们只是利用艺术创作,在艰辛的劳作之余为生活营造几分温馨欢乐而已。

  这正好是龙门农民画作为艺术作品的应有之义。

  20世纪80年代末期,龙门农民画在突破传统绘画技巧之后再次飞跃,探索出了独特的表现手法——彩墨渲染,重彩叠图。此举,最终使龙门农民画与陕西户县农民画、上海金山农民画等流派区别开来,而成为独树一帜的“龙门农民画”。

  龙门县层峦叠嶂,溪水纵横。历史上的交通闭塞,使古老的劳动生活方式得以长久保留,传统的伦理观念得以世代相传。谭池发提出了“南蛮文化”的概念,并带领县文化馆的美术工作者创作了一批追寻“南蛮文化”的农民画。

  在他们的笔下,人的眼睛成为谷粒,耳朵成为荔枝,鼻子成为金鱼,头发成为菠萝;描绘孕妇,就画出她肚子里的孩子,表现财富,就画出口袋里的钱币;哪怕是一只小鸡,肚子里也有小虫,或者鸡蛋。一头牛,可能由布匹、谷物等形象拼合而成;洞房花烛夜,新人的两颗心碰撞出的,是一个白白胖胖的婴儿……

  此时,龙门农民画具有了独特的抽象风格,具有了符合民间审美意趣的表现手法,色彩时而鲜明如雨后的天空,时而凝重如南国的青山,动感、情趣跃然纸上,成为一个独特的画种。

  2004年10月28日,65岁的龙门农民画的创始人谭池发溘然长逝,弟子们闻讯不禁失声痛哭。有人用西方世界最著名的艺术史学家、德国人沃纳·霍夫曼的一句话评价谭池发和他开创的艺术世界:“我们真正尊重的根本不是什么艺术,而是凭借艺术的帮助而表达出来的本能或灵感。”

  任何一位伫立在龙门农民画作品前面的人,只要悉心体会,都不难读出画作所蕴含的艺术,以及借助艺术所表达的本能和灵感。被人理解是值得欣慰的,在这个意义上,谭池发和龙门农民画,正在走出沉寂,走近人们的心灵。

  本报记者 王小飞

  图:

  《晚归》。 陈权枢 作

  《荔乡风情》。 赖晓娥 黄伟平 作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