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海油竞购美国公司 遭西方媒体泄密美政客干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7日09:45 新华网

  特别策划

  美国媒体纷纷评论中海油竞购优尼科,认为这次并购可能是中国企业行为的分水岭,体现了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和大型企业的勃勃雄心。

  6月23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提出,以每股67美元的全现金方式并购美国第九大石油企业优尼科石油公司。这项并购总价值约185亿美元。如果最终获得成功,将成为中国企业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跨国收购。

  收购美第九大石油公司

  优尼科是美国为数不多的中型独立石油企业,在缅甸、印尼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拥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气资产。业内人士认为,优尼科经营不善,连年亏损,并曾经向美国政府申请破产,因此处在一个非卖不可的境地,早就被列为其他企业的收购目标。美国夏威夷大学东西方研究中心中国能源问题专家吴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优尼科主要在亚洲从事油气资源的投资,这非常符合中海油的需要。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背景为中海油的石油钻井平台在作业。

  早在今年年初,中海油有意收购优尼科公司的消息就被国外媒体传得沸沸扬扬。所以中海油的收购要约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各方也立即做出反应。

  同样想收购优尼科的,还有雪佛龙、壳牌等跨国企业。美国石油巨头雪佛龙公司此前提出以近170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并购优尼科公司,该建议得到了优尼科董事会的赞成和美政府部门的认可,但还需股东投票作出决定。

  在中海油提出并购建议后,雪佛龙公司表示仍然坚持其每股65美元的报价,并称其报价在整体上仍优于中海油的并购建议。这主要是由于其并购已基本得到美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可很快兑现,而中海油的并购建议尚需接受美政府有关部门的审查,具有不确定性。优尼科公司稍后作出回应,表示有意对中海油的并购建议进行评估。优尼科公司说,该公司目前还无法预测中海油的并购建议最终能否导致该公司与中海油达成明确的协议。白宫发言人拒绝就中海油的竞价发表评论。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关键一步

  中海油出价之后,有人质疑以185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优尼科是否划算。在6月23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中海油总裁周守为对此作出了回答:“谈价格高低与否要看和谁比,如果单纯比较中海油与雪佛龙的报价,中海油提出的收购价格的确要高出约15亿美元,但如果与优尼科的实际价值相比,我们的出价并不高。”周守为说,中海油并购的驱动力是为股东增值,合并后,公司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将在原来基础上提高一倍以上,储量将增加近80%,预计公司销售收入将增加122%,股东收益也将有所提高。

  此项收购还需要通过一系列审批程序。为顺利得到优尼科股东的批准,中海油承诺将力求保留优尼科的绝大部分员工,包括在美国的员工。这与现有的雪佛龙的提议形成对比,雪佛龙已经宣布,合并之后每年要以裁员等方式削减上亿美元成本。

  业内普遍预期,油价不可能迅速回落。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在中国能源市场需求日益扩大的情况下,通过收购获得资源是中国能源企业必然的出路。但我们也必须承认,中国还十分缺乏大型海外并购的经验。复杂的审批环节、对海外银行和律师的过度依赖,使中国公司往往不能及时作出决策,从而贻误了收购的最佳时机。中海油此举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一步,无论成功与否,都将为中国企业积累更多国际化的经验。

  西方媒体恶意泄密

  为了取得对优尼科的控制权,各方势力为中海油的竞购设置了重重障碍,特别是借媒体捣乱。早在今年年初,英国《金融时报》率先透露了中海油有意竞购优尼科的消息。随后,美国优尼科公司的股价大幅攀升,涨幅超过50%,而中海油的股价则有所下跌。借机打压买方股价、拉抬卖方股价,抬高交易价格和成本,是在海外股市中兴风作浪的国际资本大鳄惯用的手法,但西方媒体在正式消息公布半年多以前就开始炒作,拉动股价波动,增加中海油的收购难度,其举动背后有着更深的企图。众所周知,任何并购在没有正式公开报价之前,都属于高度商业机密。但蹊跷的是,每到中海油竞价的关键时刻,相关消息总会被一些西方媒体报道,甚至连机密的董事会内容也被公之于众。中海油高层判断,这是一种严重的商业泄密行为,而且“其刻意痕迹十分明显”。

  一些媒体还有意无意地把中海油正常的企业行为与国家行为挂钩,多次以“能源战”来描述这起商业并购,在报道时屡屡提及中美贸易关系和人民币汇率问题,这样的舆论环境为中海油成功收购增加了难度。

  政客干扰增加额外成本

  中海油要收购美国石油公司,还成为一些政客攻击的靶子。美国国会的两名共和党议员迫不及待地向布什政府发出呼吁,要求政府对中海油可能进行的并购案展开彻底调查。

  美国詹姆斯顿基金会的能源问题专家戴利认为,美国政界对于中国企业收购美国能源公司的最大顾虑是:如果中国公司收购了优尼科,中国不仅可以获取一些美国最先进的海上石油开采技术,而且还可能通过新获得的油气资源从进口国变成出口国,“这将给全球能源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

  美国能源部长博德曼22日证实:中海油的竞购计划将引发美国政府复杂的审议,参与审议的政府部门将包括国务院、财政部、商务部和国防部。

  美国少数政客的这种做法已经引起业界的批评。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首席执行官雷蒙德近日就直言批评美国国会干预中海油收购计划是一大错误,“美国必须推行自由贸易,如果不利于效率的因素被纳入市场,最终美国方面将为此付出代价”。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的话颇耐人寻味:“美国是个一向倡导自由贸易的国家,美国企业在中国也有大量投资,因此我相信美国政府会鼓励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举措,会支持这起收购。”

  中国企业行为的分水岭

  “中海油此次大胆的竞标是中国企业行为的一个分水岭,”《纽约时报》这样评价说,海尔本周早些时候出价12.8亿美元竞购美国第三大家电厂商美泰克,“这些举动是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影响力的最新标志,也表明中国新一代大型公司日益增长的雄心壮志”。

  法新社的报道称,中海油的竞购在投资者的预料之中,这一举动是中国寻求海外能源的战略之一。法新社援引分析人士的话说:“这不是一笔便宜的生意,这将大大提高公司的资产与负债比率,但政治上讲是有好处的,它将保证国家的能源供应。”

  同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时的情况差不多,很多美国媒体表现出一种酸溜溜的情绪。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引述了一些观察家的话,担心“高价收购可能会害了中海油”,并预言“中海油是由中国政府控制的企业,因此收购将面临着很多政治上的障碍”。《洛杉矶时报》引用西雅图某智库负责人的话说,这很可能在美国国会引发一场“风暴”,加剧某些美国人对中国日益增加的担忧。(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梁丽英 本报记者朱研 李宏伟)

  《环球时报》 (2005年06月24日 第一版)(来源:环球时报)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