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郭斌系列报道:白 杨 魂 (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7日10:22 乌鲁木齐晚报

  --“巴斯”,哈萨克族语意为“最受尊敬的人”。一八六团认识郭斌的职工群众,无论长幼,都亲切地称他“郭巴斯”。

  一份危旧房改造的请示报告递到了一八六团武装部部长薛万金的案前,他习惯性地在上面签署意见:请郭斌副团……才写下4个字,薛万金的眼框一热。

  与他一墙之隔的那间办公室静悄悄的,他下意识地在墙壁上敲了3下,这是他与郭斌约定的“暗号”。

  “有啥子事?”郭斌左脚穿着布鞋,右脚穿着大号拖鞋,趔趄着推门进来。2004年9月的一天晚上11点多,郭斌检查完工程质量,回家途中一脚踏空,掉进了正在施工的自来水管沟中,脚肿得老大。

  但是,曾经熟悉的身影和声音都没有出现。薛万金知道,“郭巴斯”已经走了。

  319省道通到一八六团时就到了尽头,乌勒昆乌拉斯图河流至该团二连南面就已经断流。祖国西北的这个边境团场离新疆首府城市乌鲁木齐市600多公里,它离边境线却很近,只有百余米。

  一八六团政委张新华清楚地记得几年前的情形:“319省道只有一些残留的柏油路,团部的道路基本上是土路,职工们住的基本是土坯房。”“3万多亩耕地,1000多名职工,地少,人少,水少,发展经济难啊。”张新华感慨地说。

  西部大开发为这个偏远团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2000年,兵团“金边工程”启动,年久失修的住房、坑坑洼尘的土路、苦涩的涝坝水将很快与兵团边境团场的职工群众作别,这个消息传到一八六团时,所有的人都很兴奋。

  郭斌有好几个晚上睡不着觉。他作为分管工交建商工作的团领导,深感肩上的担子份量不轻。1998年5月,农十师党委任命郭斌为一八六团副团长,受命之际,郭斌郑重地表示:“今后能为一八六团的职工群众办点实事,就算我郭斌‘三生有幸’,我一定会‘埋头苦干’,不让大家伙戳我的脊梁骨。”

  “我们早上8点上班,而郭巴斯早已在工地上转了一圈,他浑身上下铆足了劲,我们也有干不完的活。”团建筑安装公司经理王富刚说。

  二连职工郭云华指着新居民点不远处的山坡说:“原来连队的房子大多盖在坡坡上。”危旧房改造在二连开工时,郭巴斯来的次数她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次了。

  旧房子要拆迁,职工群众临时到哪居住?虽然为每户职工盖新房都有补助,但是每户人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郭斌在他分工负责的连队挨家挨户地走访,在他遗留的一本工作日记中,我们看到如下记录:

  杨文勇:确实没有地方搬,找一个房子有地方住,我就拆房子。

  张存福:拆迁要注意安定团结,房子要按实际价值进行补偿。

  马代实:补偿要高一点,让拆迁户损失小一些。电话、电表箱、闭路电视初装费怎么办?

  ……

  郭斌找到连队领导,能不能让有困难的职工先住在连部,你们办公挤下子?于是二连连部的办公室、活动室都成了职工们临时的“家”。

  “因为拆迁,他来我们家做老头子的工作就有好多次。” 郭云华说。

  郭云华家里有8口人,丈夫易尊富体弱多病,家里的生计十分困难。在团里实施危旧房改造的时候,易尊富担心团场的补贴少,自己又拿不出钱来住新房,心理抵触情绪大,不愿意搬出旧房子。

  “老头子还和郭巴斯吵过架。”郭云华说,“我家老头子犟得很,说你们硬是要拆,我就躺在屋子里。”

  但郭斌还是一次次上门,“他不发火,总是笑嘻嘻地说,老人家,考虑考虑,搬还是要搬。” 易尊富现在想起,便有些内疚。

  问题的症结总算找到了,原来易尊富家的羊圈是新盖的,他们一家的生计全都信赖于那几十只羊,羊圈不属拆迁补偿的范围。

  郭斌马上组织人力,找来旧砖,为易尊富家修建了新羊圈,帮着他们找临时住所。郭巴斯的举动打动了许多职工,拆迁工作顺利地进行。

  “老房子已经住了近20年了,一根梁已经断了,如果遇上今年这样的大雨,不知有多危险。现在的房子多宽敞,有好大的客厅。”郭云华抱着小孙子,她对新房子十分满意。

  那些原先住在土坯房里的职工陆续搬进了水、电齐全,宽敞明亮的砖房,新的连队居民点掩映在白杨树丛中,到目前为止,全团已有622户职工喜迁新居,一八六团的面貌也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

  除了住危房,兵团边境团场职工群众的饮水难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2003年以前,二连48户职工一到冬季就要为饮水的事犯愁。

  冬季要凿冰取水,或是将雪水化开后饮用,一年之中长达6个月的时间断水。

  原有的沉淀池因为临近农田,污染严重,即便是夏季,从年久失修的水管中流出的水总有股特殊的味道。

  “有好多年了,连里职工的平均寿命只有63岁,许多人是得癌症死的,和水可能有很大的关系。”连长侯刚告诉我们,“郭巴斯是一个和蔼可亲、一点也没有架子的官,他说,这个冬天就让我们喝上洁净的自来水。”

  郭斌指挥施工队挖管沟,每一段管路的走他都要仔细推敲,埋水管时人手紧张他就亲自上阵。有人说,你这样事无巨细,样样都管,那象个团领导。

  郭斌回答,职工群众的事,不能含糊。

  他对施工单位说的最多的事,就是质量。

  “质量要搞好,要管几十年,不要让职工群众骂你。”这方面,郭斌从不含糊。

  他每天早上要去工地,下午再去,晚上想着工地,便给基建科的胡山河打电话,让他把摩托车开过来,带他去工地。胡说,你一个副团长,坐摩托车不掉价吗?

  郭说,坐摩托滋味挺好。

  胡山河的摩托车在一八六团危旧房改造和改水期间,常常成为郭巴斯的“专车”。

  二连的改水工程如期完工。二连职工石秋芬拧开家中的水龙头,白花花的自来水喷涌而出,那水清澈甘洌。

  如今,一八六团所有连队的职工,都用上了洁净的自来水。郭斌生前的同事,一八六团总工程师王凤岭见证了这段历史。兵团重点小城镇建设让这个边境团场的面貌日新月异,宽敞的柏油路让职工群众告别了“扬灰路”,集中供热消灭了团部一家一户的小烟囱,将于今年全部完工的排污设施护卫着国门前的这片绿洲,钻天的白杨树将更加挺拔。

  住进了新房,用上了自来水,六连职工张立安还有些小小的不满足。他和妻子1999年从河南上蔡来团场工作,思乡之时便寄家书,在等待回信的日子里,张立安分外焦急。

  天天盼,夜夜盼,终于盼来家乡亲人的回信。每封信他都要读好几遍,每一回他都在想,要是能听到亲人的声音该有多好。

  2003年7月,张立安的愿望实现了。一八六团最偏远的二连、三连、六连全部开通了程控电话。

  但是,为了这些偏远连队能用上电话,郭斌付出的心血他却一无所知。

  “这几个连队距离远,用户少,投入太大。2002年年底方案出来时,一算至少要投入180万元,阿勒泰地区电信局没有同意。”吉木乃县电信局局长刁延河对此记忆犹新。

  “都啥子时代了,你不能让我们的职工群众没得电话用。”郭斌一次次去磨。

  郭斌派人去摸了摸底,二连有50多户,三连有30多户,六连离团部9公里,居住点较分散,要装电话的更少,只有10户。

  “我们电信也是企业,也要讲效益。” 刁延河最初丝毫不让步。

  “你讲经济效益,也要讲点政治效益嘛。”郭斌很有耐心。

  刁延河终于被感动了。这个郭巴斯对工作一丝不苟,待人十分真诚。

  他抓起电话,拨通了阿勒泰地区电信主要领导的电话,向他们介绍一八六团,介绍兵团职工的艰辛,介绍兵团职工对现代通信的渴望。但是,第一次,电话那头传来的消息让刁延河和郭斌均感到失望。

  “不行我和你一起去地区电信,找找你们的领导。”郭斌不愿放弃。

  “这个事你放心,我一定会再想办法。” 刁延河随后又起草了一份报告,递给阿勒泰地区电信局。

  在等待批复的日子里,郭斌常常给刁延河打电话,有一句,没一句的,真正的目的就是想知道那笔资金什么时候能批下来。

  很有可能,郭斌传递给刁延河的那份真诚,又通过刁延河传递到了阿勒泰地区电信局。2003年5月,地区电信局批准了一八六团偏远连队电信建设方案,180万元专项资金到达吉木乃县电信局。刁延河在第一时间将这一消息告诉了郭斌。

  郭斌急着问:“什么时间开工?”

  刁延河说:“6月。”

  张立安交了118元初装费,将一部崭新的电话搬进新房。他第一个电话就打给了河南上蔡的亲人,听到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他觉得,几千公里的路途此时竟十分短。

  2004年深冬的一个上午,在团部农贸市场一家蔬菜店,叶秀芳听到了郭巴斯离去的消息。起初,她无论如何都无法相信:这个身强力壮的汉子怎么可能走呢?

  来年春天,她们家的地里该种些什么?她想再听郭巴斯说一回。

  “养猪,养鸡,做啥子不能挣钱?猪长大了,你不会用刀子,我来帮你捅。”2002年3月12日,郭斌走进一八六团一连贫困职工叶秀芳家,送来了3头猪崽,“这是团党委让我送来的。”

  因为家中老人生病,叶秀芳家里这时候已经欠了1万多元的债。

  那3头小猪崽慢慢长大了,地里的小麦也长势喜人。

  郭巴斯又来到叶秀芳家,“我来帮你杀猪,把水烧热。”他撸起袖子。

  让一个副团长帮自家杀猪,叶秀芳无论如何也不好意思。她只是听说过郭巴斯年轻的时候在一八六团杀得一手好猪,那时候,每宰一头猪,有5元钱的收入。

  郭巴斯的手脚仍十分麻利,有很多年没干这活,但是将以前的手艺拣回来,对他来说不是一件难事。忙活了大半天,郭巴斯舒了口气,他洗净手,匆匆要走。

  “割二斤肉带走?”叶秀芳有些于心不忍。

  但郭巴斯死活不肯,“等你日子好过了,我再来吃你家的肉。”

  叶秀芳在她承包的土地和庭院里看到了希望,郭斌到她家送猪崽的第二年,她们家就还清了全部债务。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尤其在这个偏远的边境团场。每年8级以上的大风平均要刮38次,蝗虫也时常侵扰这个地方,还有冰雹。

  2004年7月1日,叶秀芳家里的麦子已经扬花,鸡蛋一般大的冰雹砸下来,下了20多分钟,菜园子里的蔬菜也被砸得精光,这场几十年不遇的雹灾,让叶秀芳与许多职工当年颗粒无收。正当她感到绝望时,郭斌带着面粉来到他们家。

  “不要愁,不要急,团领导不会把你们摞下的。天无绝人之路。”郭巴斯给她打气。

  他又帮叶秀芳分析,团里的菜地也被冰雹打了,现在吃菜成了问题,你开家菜店,肯定能挣钱。

  “但是,东西要好,价钱要比别人便宜一点。”叶秀芳相信郭巴斯说的肯定没错,她到团部农贸市场租了一间门面房,很快打听到进菜的渠道。

  在这个偏远的团场,很多东西都要从外面运进来,包括一年四季必须的菜蔬。在郭斌离去的那个冬季,这家小菜店又让叶秀芳看到了来年春天的希望。

  这个时候,她相信郭巴斯没走。可能,就站在她家地边的白杨树下。:(责任编辑:高毅 写信)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