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吉林满族风情拾趣之满族格格嫁妆多(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7日15:09 人民网
吉林满族风情拾趣之满族格格嫁妆多(组图)
满族妇女的木底花鞋。图片由王纯信提供

  与对东北满族风俗颇有研究的王纯信父女俩相识已有两载余,对他们父女俩在满族风情民俗研究的成果和一往情深的精神很感动,重要的是从中学习到了许多有关民族文化的知识。前日翻箱倒柜收拾房间时,在书柜中发现了春节期间和这一对父女俩的通信。现在回想起来,王纯信父女俩给我讲述的有关民俗故事,还历历在目。

  最有意思的就是一段关于满族格格出家时的嫁妆很多。

  清末民初,长白山地域的满族以农耕为业,满汉民族风俗文化交融,满族人家的格格从小就学习刺绣、缝衣,准备嫁妆。额娘(满语:母亲)手把手的教授缝绣技艺,邻里间的女孩常常在一起绣花纳朵,互相学习。这需要很多年,直至结婚前完成。

  王纯信给记者吟起了一首流传于长白山区满族中的一首民谣:

  天打雷,地下雨,

  腰家姑娘过大礼。

  十几啦,十八啦。

  给谁啦,给了当屯老李家,

  大车小车来啦。

  开开箱,十八双。

  开开柜,十八对儿。

  开开匣,还有十八个大针扎儿。

  这首民谣叫《过大礼》。

  王纯信父女两个收集了许多当年满族姑娘自己缝制的枕头刺绣品,题材很丰富,品类多样,绣工精道。

  在当时关东满族人家格格,性格泼辣,谈吐直率。这在满族民歌中有许多描写。这首《俄云(满语:姐姐)坐炕要嫁妆》作了生动的描绘。

  小巴狗,汪汪汪,

  俄云坐炕要嫁妆。

  嫁妆要了三千六,

  俄云好说不太够。

  开开柜,柜里装的麻花被。

  开开箱,木底儿绣鞋一百双。

  红绸子,绿带子,

  里面包着银块子。

  王纯信告诉记者,民歌中提到的麻花被,就是民间美术中的“蓝印花布”。清代关东人自己种棉花、纺线、织布,即“家织布”,面子很窄,只有一尺三寸左右,除了用白布缝衣、缝被,还用自己泡制的植物染料,染成青、茶、黄等单色。清末长白山区才有了蓝地儿白花的蓝印花布,用来缝被,称之为麻花被,当时是满族姑娘嫁妆上乘之物。

  据王纯信介绍,他2000年在吉林省辉南县样子哨镇就找到了一名当年名噪一时的“德胜全”染房的染匠冷土仪老人,老人当年已经82岁了,但是,还是耳聪目明,详细地介绍了蓝印花布的刻版、印染过程。关东有麻花被的历史已经有百年之久了,目前,能够收集到当年的麻花被已经很珍贵了。

  民歌中提到的“木底绣鞋”,是一种典型的旗鞋。这种鞋有厚厚的木底儿,其中又有许多的不同。一种是花盆底儿木鞋,木底儿在中间,形如花盆,下窄上宽,高约十厘米;另外还有一种是马蹄底绣鞋,木底儿形如马蹄,下宽上窄,也在鞋的中间,高度也是约十厘米;第三种是鞋底为木制,高约三至四厘米。前两种鞋是木底儿高跟鞋。穿这种木底绣鞋,鞋底儿不能打弯,走路时只能是迈小步、迈碎步。因此,这种鞋多为宫廷的嫔妃与富贵人家的女子穿用。民间的妇女穿这种鞋就不行了,因为他们要从事各种的劳作,不方便。

  满族格格的嫁妆。有自己从小绣制的,有娘嫁陪送的,也有男方家送的彩礼,这些婚娶之物,件件都是经过认真准备的民间美术品。

  当时的情景,在满族民谣《彩礼单》中有详细描述:

  描金箱,描金柜儿。

  要花针,精细儿。

  要旗袍,红地儿。

  要钳子,带穗儿。

  要镯子,拧劲儿。

  要猪酒,成对儿……

  彩礼单列举的彩礼,重要的是金银首饰。“要钳子(耳环),带穗儿”、“要镯子,拧劲儿”,都说的是满族妇女重视金银首饰。现在,满族妇女仍沿袭“一耳垂三钳”之俗。
吉林满族风情拾趣之满族格格嫁妆多(组图)
满族的兰花印布。图片由王纯信提供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