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天南地北山东人)北大张继平:诠释数学中的另类之美(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7日15:46 水母网
  张继平山东人,1958年7月生,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数学系,1984年和1987年在北京大学数学系分别获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教授。他在有限群特别是有限群的模表示这一重要数学理论核心问题之一的研究中,在段学复教授指导下,取得了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重视和赞扬。特别是他的《亏数O的P—块的存在性》和《关于全P—亏群的刻划》这两项研究,以有限单群分类定理为工具,分别解决了群论大师R.Braner在六十年代提出的若干公开问题中的两个。他的《维数≤P-1的有限复线性群》的另一工作,也是以有限单群分类定理为工具,在一个长期受到重视的群论问题上得出了突出的结果。张继平学术思想活跃,学风严谨,工作勤奋。
(天南地北山东人)北大张继平:诠释数学中的另类之美(图)
张继平(配图/水母网)

  高中时最得意的科目是语文,上大学时却与数学结下不解之缘;就任北大数学学院院长之后,在学术研究领域和自己带领下的院系行政改革探索中获得累累硕果。一个从山东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屡次登上数学王国的宝座,其谦和的态度和严谨的学风让所有认识他的人不由得心生敬意。他不是纳什,身上也没有什么传奇故事,有的只是一个数学家的勤勉务实,和作为一名中国知识分子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同样的“美丽心灵”。

  从北大东门进去,在数学学院院长办公室见到张继平时,这位年轻但两鬓已见斑白的掌门人正忙着张罗数学学院90周年院庆的事情。不时有属下过来征询他的意见,这个时候,他总是歉意地一笑,迅速处理完之后继续接受采访。这些年来他所获奖励的资料,足足有20多项,而他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及简介则多达4页。然而让我感到诧异的是,很少有人知道他曾是“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一向低调、不喜张扬的他认为学术上的事情还是要靠实力说话,过多地宣扬名誉没有必要。

  喜欢语文但最终选择了数学,做过乡村教师后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深造。数学凭借一种难以理解的魔力吸引张继平在这片海洋遨游。

  1958年7月,张继平出生在山东西南的一个远离现代都市浮华的小乡村里。那个喧嚣的年代预示着他们这一代人的命运将有难以避免的坎坷。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少年时的张继平只能和绝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在知识贫乏的土壤里自由生长。可是,在他的心底,求知始终是一盏不灭的明灯。

  上中学时,张继平最喜欢语文、数学、物理3门,尤以语文最为擅长,“98”这样的高分曾经被他的语文老师毫不吝惜地一次一次挥写在他的作文本上,诸多作文竞赛的桂冠也屡次被他轻松摘取。他自己读了很多古书,还曾经办过板报,在广播站干过。在庆祝数学学院90周岁生日的专刊上,我拜读了他写的一篇序言,字里行间文彩斐然。据他讲,很多场合包括一些应酬性的讲稿都是由自己亲笔撰写而不让别人代劳。

  高中毕业后,张继平回乡当了一名乡村小学教师,当时也没有想过“孩子王”的生涯会持续多久。命运的转机发生在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怀揣梦想的他凭借扎实的功底顺利迈进了神圣的大学殿堂,成为山东大学数学系的一名学生。当初上大学填报志愿时,受当时全国学习数学热潮的影响,经过慎重考虑,他选择了数学。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大选择,从那以后,一种很难感知和理解的魔力吸引着他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并一直伴随他的整个求学生涯。

  山东大学数学系的本科学习铺垫了他坚实的科研基础,而治学严谨、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们的学术品格亦同他们卓越的学术成就一样深深地影响了张继平。4年之后,他成为北大数学系主任、中科院院士段学复先生的研究生。段学复院士是我国模表示论领域的创始人,做段先生的弟子,张继平算是正式跨入了数学研究的大门。

  当张继平还是一名博士生时,便攻克了著名的Brauer问题,引起世界群论学界的轰动。在法国巴黎高师做高级研究员的一年多时间里,闻名世界的艾菲尔铁塔他一次都没有去过。在北大苦读直到博士毕业,甚至连近在咫尺的圆明园他也未曾光顾。

  一般人提起数学,都会想到枯燥、晦涩等字眼,而一提到与数学打交道的人,人们也想当然地把他们与刻板、甚至孤僻画上等号。张继平认为,这其实是一种误解。由于宣传的原因,一谈起数学家,似乎千人一面,大家都像纳什、陈景润一样。其实,数学是最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数学研究本身也早已告别了一支笔、一张纸的阶段,成为模拟现实世界和整理宇宙秩序的科学,所谓的高技术本质上就是数学技术;数学家更是一批富于洞察力和表现力、具有丰富情感的科学家,活跃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广泛领域,绝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不食人间烟火。

  但对于对一般人来说,张继平所从事的“数学理论”还是容易给人深不可测、远离现实的感觉。张继平坦言:很难说今天的一个具体的“数学理论”研究成果能在什么时候应用于实际,但数学科学是其它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因此,数学研究必须超前。探索和创新是数学的本质特性,数学的应用是不可预期的,然而又常常是惊人的。他强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学无所不在。当你在人机交流的计算机世界里遨游时,支持这种交流的是最缜密而精深的数学逻辑;要想摸准跌宕起伏的股市行情走向,绝对离不开高超的数学金融知识以求万变中的不变;保险业中精细繁复的保费和准备金的计算,天气预报中“速度”优于“精度”的数学思想的体现……随时随地,数学都就像一块磁铁,将其无形的磁场播延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模表示论由国际群论大师Brauer创立,是应用广泛的重要国际前沿研究领域。当张继平还是一名博士生时,便攻克了著名的问题,在世界上第一次给出了亏零p-块的充分必要条件。在1986年的美国模表示大会上,引起世界群论学界的轰动和高度赞扬。张继平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现代模表示论”,这是当前国际代数学研究中的前沿主流分支,是在群论大师R.Brauer创立的经典模表示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的导师段学复先生是模表示论奠基人Brauer的学生,在这一领域有许多建树。在他的指导下,汗水和执著有了很好的回报,许多国际同行给了他很高的评价。菲尔兹奖获得者汤普森等著名群论学家曾致信祝贺,称赞他的工作是该理论研究的范例。国际著名代数学家M.哈里斯在高度评价张继平的杰出工作时指出:“张教授对有限群表示论的贡献使他在现代代数学方面建立起卓越的国际声誉。他在有限线性群方面的工作使这一重要研究领域重新活跃起来,他在著名的AT-群刻划,约化Puig猜想和发展有限群的算术理论方面的成果被公认为群论的主要成就……张教授是一个世界级的数学家。”

  熟悉张继平的人都说他是个科学上的拼命三郎,研究、攻克著名的Brauer问题便是一个有力的佐证。那时他还是一名博士生,研究方向主要是“现代模表示论”,这是当前国际代数学研究中的前沿主流分支,是在群论大师R.Brauer创立的经典模表示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5岁的张继平在导师段学复先生的带领下,在北大这块科学沃土上,贪婪地吮吸着丰富的营养,不断向Brauer问题的高峰挺进。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他便向全世界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案,并宣告正式攻克Brauer问题。许多国际同行给了他很高的评价。菲尔兹奖获得者汤普森等著名群论学家纷纷致信祝贺,称赞他的工作是该理论研究的范例。国际著名代数学家M.哈里斯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张教授对有限群表示论的贡献使他在现代代数学方面建立起卓越的国际声誉。……张教授是一个世界级的数学家。”

  回忆起当初那段艰苦的岁月,现在他仍记忆犹新:每天他都过着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每天,他最怕听到图书馆熄灯的铃声,晚上宿舍的灯熄后他还要打着手电看书。那时北大图书馆里凡是与此相关的图书、杂志上的每页都被他翻了一遍。以英文版杂志《代数》为例,每月要出两本,每本有一寸厚,一年看下来就是24本,而张继平当时查阅了近20年的《代数》杂志,也就是说差不多翻看了500本左右。在北大苦读直到博士毕业,甚至连近在咫尺的圆明园他都没有去过。

  张继平觉得,科学家一定要耐得住寂寞,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决心,以及有执著的追求和献身科学的精神,任何投机取巧都可能和科学无缘。

  大自然的山水虽美,但在张继平的心中,还是“数学”这边风景独好。在法国巴黎高师做高级研究员的一年多时间里,闻名世界的艾菲尔铁塔他一次也没有去过,连他的许多学生都感到不可思议。张继平觉得,人生是需要有所取舍的。最为重要的是,他的研究工作得到了法国同行很高的评价,关于Puig猜想的工作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取得突破的。那时,他老觉得时间不够用。他说,参观名胜古迹,早与晚都没有关系。今天没有时间去,也许明天、后天会去。但是数学发展的机遇,对一个人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今天抓不住,也许就没有下次了。

  许多人以为张继平一出国就不会回来了。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没有留住他,外国同事的赞誉也没有留住他,风景如画的莱茵河和埃菲尔铁塔更没有留住他。他说,我的根在北大、在中国。不管我走到哪里,我的根永远都在这里。

  1987年张继平博士毕业后,张继平留校任教;1988年破格提升为副教授,1990年破格晋升为教授,成为当时北京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之一。1989年,应菲尔兹奖获得者、著名代数学家Thompson之邀赴美国讲学,先后到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国巴黎高师、英国剑桥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访问工作,后又到欧美几所著名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所到之处,身份令人羡慕,待遇相当优厚,但有两件事是他心中永远的隐痛。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城镇尤立卡有众多的华人,不少的华人门上至今还挂着一个牌子,上面有一个残缺的“家”字,记载着这个家族百年前受欺压、被杀戮的历史。他们把这段历史告诉张继平,盼望中国的强大。在法国巴黎高等师范任职时,张继平常常在紧张工作之余走出办公室散散步,沿阿尔母街北上不几分钟便来到赛纳河畔,举目四望,横跨河两岸的多姿多彩的种种桥梁,巴黎圣母院的钟楼、司法部的铁门在夕阳下映照出巴黎千年历史的变迁和悠久文化的光芒。而他总会想起在侵略者或军阀铁蹄下圆明园的残垣断墙和古老文明所承受的摧残:如果历史不是这样,北京会不会比巴黎更辉煌?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中国人团结起来奋斗,就会谱写出中国复兴、富强的新的历史篇章。

  不少人认为张继平不会回来了,其实他的心一直与祖国的脉搏共同跳动。1995年,他辞去教职提前回国。张继平说,我们这一代人,在十岁不到的时候,目睹了过多的混乱和运动,耳闻了不尽的摧毁和幻灭,心中留下了无穷的不解和迷茫。但在我对未来的深沉思索中,对科学的执着追求一直激励和鼓舞着我。我的根在北大、在中国。不管我走到哪里,我的根永远都在这里。

  当选北大数学学院院长没有耽误他在学术上的继续钻研,反而让这个群体焕发出了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他说管理的核心一定要尊重人,面对知识分子更应该如此。只有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个性,才能谈得上发挥他们积极性。

  1998年9月,张继平刚担任北大数学学院院长,就为学院制定了成为世界一流院所的目标。10月,学院成立了规划小组,半年之后就拿出了发展规划。规划强调管理就是服务,在分配上打破过去奖金平均分配的大锅饭,将收入档次拉开。这项改革措施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取得了很大的效果。用张继平的话说:“学院机制上顺了,更符合国际惯例和科学发展规律。大家不再攀比待遇,而是在成果上你追我赶。”

  在张继平的带领下,仅1999年一年,数学学院就有14人参加国家重大基础理论研究规划,这在全国院所中是最多的;全院有4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学院被评为国家级理科人才培养优秀基地。

  在教学管理上,张继平非常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如组织制定优秀学生可提前毕业、保送研究生甚至保送出国的措施;为本科生开设了讨论班;让奥运金牌获得者等一批有基础的学生早日参加科研活动。不久前,北大数学学院获得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这是我国教学领域的最高奖项,如同赛场上的团体冠军一样,奖牌的含金量极高。张继平说,这一荣誉来之不易,倾注了北大几代人的心血和汗水,显示出北大数学学院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和整体实力。

  北大有许多如段学复院士那样的老先生,学问高深、品德高尚、为人正直而又十分谦逊。在北大,你可以感受到北大浓厚的学术氛围和精神内涵,同时也会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与压力,使你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张继平说,尽管身为院长,但自己首先是北京大学的一名教授,脑子里从来没有“官”的意识。当数学学院院长,除了每月比普通教授多得30元的电话补贴之外,再无其它待遇。如果说“特权”,那就是为大家服务的“特权”。因为你是数学学院的教授,你有义务为大家服务四年。在学院领导班子里他讲,我们必须身先士卒,率领全院在建设世界一流院所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同时,我们也应当像清洁工和园丁一样,给全院师生营造一个纯洁、宽松的环境。

  既有行政事务,还要上课、带研究生、搞好自己的科学研究,张继平的确很忙碌。几年奋斗下来,年轻小伙子几乎变成白头翁了。张继平说,好在北大数学学院有“风清人正”的优良传统,学风好,人心齐,大家团结一致搞教学、拼科研,从未有无谓的人事纠纷与内耗。所以这几年数学学院在建设世界一流院所的道路上加速前进的同时,张继平的科学研究仍能保持国际领先的地位并不断提高,每年仍有2至3项成果问世,1998年他在模的同调理论及其计算方面就取得了突破,成功地决定了复杂度小于P的不可约模及群的结构,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反响。

  谈到管理心得,张继平认为,管理的核心一定要尊重人,面对知识分子这一特殊脑力劳动群体,更应该如此。只有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个性,才能谈得上发挥他们积极性。科学最重要的特征是创造性,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创造性,当然也谈不上出具有突破性的成果。另外,还要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和氛围,具体说就是在管理上要讲究一些科学和方法。对现在不少高校奉行的教授年度成果评分考核的僵硬标准和做法,他表示不敢苟同。北大数学学院从不搞计分考核,他尊重和信任每个人的工作。他倡导在获得重大研究成果之后,应该允许人们喘口气、休整一下。在向另一高峰攀登之前,也需要积蓄力量,做好冲刺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张继平说,宽松的环境并不等于没有压力。知识分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是很强的,不出成果,工作量不够,自己心里最清楚。“不用扬鞭自奋蹄”,每个人都不愿意混日子。在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里,大家的气顺了,心齐了,不出成果才怪呢?目前,张继平带领下的数学学院的学术梯队力量很强,不仅有中科院院士、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还有一批蓄势待发的青年才俊,他们的肩上,扛着北大数学的未来,扛着中国数学的未来!

  姓名:张继平

  出生年月:1958年7月

  毕业学校:北京大学

  学位:理学博士

  目前所在单位: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现任职务/职称:院长、教授

  获得的主要荣誉:

  1996年 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7年 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998年 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000年 当选第四届北京十大杰出青年

  最崇拜的一个人:爱因斯坦

  最喜欢的一句格言:弄斧到班门

  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1977年参加“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

  责任编辑:刘家昌第 1 2 页

  数学家院长学者

  ——记北京大学数学学院院长张继平教授刘诗芳

  见过这样一位数学家吗?———高中最得意的科目是语文,上大学时却与数学结下不解之缘;

  见过这样一位数学学院院长吗———两年之内,同时在自己的学术研究领域和自己带领下的院系行政改革探索中获得累累硕果;

  体会得到这样一颗学者的赤子之心吗?———“在国外,你是中国人,你就代表中国,别人通过你来认识你的祖国,礼仪不能少,气质不能失……”先生如是说,实际上,也如是做。

  仅仅以上3条当然不可能完整地描述一个人,但这3点,至少可以成为这个人最显著的标志与特征,通过它们,我们可以结识一位受人尊敬的数学家———北京大学数学学院院长张继平先生。先生上中学时,最喜欢语文、数学、物理3门,尤以语文最为擅长,“98”这样的高分曾经被他的语文老师毫不吝惜地挥写在他的作文本上。诸多作文竞赛的桂冠也屡次被他轻松摘取。上大学填报志愿时,经过慎重考虑,他却选择了数学,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大选择,而目标一旦择定,他却走得无悔而从容。

  山东大学数学系的本科学习铺垫了他坚实的科研基础,而治学严谨、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们的学术品格亦同他们卓越的学术成就一样深深地影响了张继平。因此,后来在北大读研究生时,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精妙深奥的数学研究中,有时,为着一个难点,为写一篇论文,他甚至翻遍了北大图书馆所有有关的数学典籍,却仍旧意兴盎然,乐趣陶陶。1987年,他的老师在世界表示论大会上将他的博士论文《亏数零P块的存在性》举荐于世。自此,作为一名年轻的数学家,张继平这个名字开始受到国际数学界的关注。

  “将数学研究作为毕生事业和追求,这个选择您是怎么作出的?当时就没有一点犹豫?后来也没有过矛盾、困惑吗?”我曾经这样问过张老师。“人应该有一种追求,是始终如一的,是能够让人心无旁骛的”,沉吟半晌,张老师微笑着说,“而一旦找到了自己认为值得追求的目标,就应该为它倾注身心。兴趣可能是一时的动力,信念才是长久的支柱,如果人的信念都能轻易动摇,我看很可能一事无成……”短短几句话从先生嘴里吐出来时淡淡的,须知这看似寻常的道理背后蕴含的是实践起来的艰辛与不易。“至于你说的矛盾、困惑,自然是有的,但那是暂时的,有一个心态调整的过程。青年学生的问题多出在面临选择时,所以,第一,要会选择;第二,一旦定下来,就要坚持选择。”

  坚持,何谓“坚持”?张老师下面的这段经历,可以视为他为自己心目中的“坚持”二字作的一个出色的注脚。1992年至1993年间,张继平在法国巴黎与著名的puig猜想的提出者puig教授合作进行科研,短短一年的时间,他圆满完成了自己的分工任务,将一般情况化到单群情况,把puig猜想的证明工作往前推进了一大步;而同时,学术研究上的坚持不懈往往又意味着其他方面的给予和付出:在巴黎的一年多,他竟一直抽不出时间登上景仰已久的埃菲尔铁塔,难得的闲暇时刻也不过是从工作室出来后在塞纳河边徜徉片刻,遥望一下宏伟的巴黎圣母院,回到住地时,又会因新萌生的科研想法驱动而重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直到今天,先生始终认为,巴黎一年,是他最充实、获益最多的日子。

  1995年,张继平碰到了人生第二次重要选择:是继续只专注地从事数学研究,还是接下数学学院院长这个职务?后来,他选择了接受。再后来的2001年,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这样一个数学学院,这样一个仍旧执著谨慎的数学家,这样的一位儒雅稳健的数学家院长:

  ———1995年,在老数学系基础上新成立的北京大学数学学院,是一个从指导思想到学科设置、科研实践都焕然一新的数学基地,学术氛围浓厚,人才济济。在张继平的领导下,北大数学科学学院瞄准世界数学发展潮流,光大北大数学传统,探索实践新的科研教学体制,提升北大数学研究与教育水平,成绩斐然,在2000年北京市优秀成果评比中,数学学院独得5项第一,被评为国家级人才培养优秀基地,成为公认的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数学研究中心。新世纪伊始,北大数学学院正在建设世界一流数学学院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与此同时,张继平并没有停止自己毕生钟爱的学术探索,以《局部表示论》、《模的同调论》为代表的一系列学术成果屡屡引起国际同行瞩目;

  ———为了自己带领下的数学学院,为了自己的学术研究,张继平又走过了一条更为艰辛,也更有意义的道路:克服重重阻碍进行的院系行政改革已确立起职责明晰,高效率、高服务质量的行政体系;在数学学院教师中实行5年工作周期制,4年教学,一年休学术假,始终保持着教师队伍的学术活力;谈到学生,先生有这样一句话:“引导远甚于管理。”区区7个字,掩不住一颗师长的殷切之心。数学家院长这条路走到今天已经五年了,对于明天,先生的院长日程上已经有了这样一些内容:乔迁新教学楼之后的学院扩大管理工作,2001年世界数学大会的即将召开……

  曾经就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请教过张老师:“不同文化背景下,各国的数学研究各有什么特点?”先生的回答深刻又不失幽默:“……匈牙利人以组合学见长;法、德的数学研究善抽象,逻辑严密,筋骨分明;而中国的数学研究传统则是高度抽象,逻辑性和系统性稍差,但高瞻远瞩,很有些哲人风范。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事无巨细反而容易得不偿失,一定程度的高瞻远瞩才能真正超人一筹。中国的传统数学文化潜力极大……”

  真的,许多了解张继平的人,都能感受到他对祖国文化的那颗拳拳挚爱之心。在德国汉堡作研究员时,张继平谦和的学术交流风度,为他赢取了一帮对中国文化跷大拇指的德国朋友,著名的数学家Huppert教授甚至开始对北宋毕昇的印刷术大感兴趣,并认认真真作过一番研究呢。

  “热爱自己的国家,别人才会同样尊重你的热爱,并尊重你的祖国。”听了这样的话,我们不难猜到张继平当年婉拒了国外诸多所著名大学的挽留,毅然决然回到中国,回到母校北大的最重要的原因。责任编辑:刘家昌第12 页(来源:千龙网)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