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如何让学子上得了好学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7日15:47 扬子晚报

  牵动着7400万江苏人民关切之心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已经闭幕十来天了,不过,对于宝应县委书记闻道才来说,省委书记李源潮在会上那番振奋人心的讲话中的字字句句,并非只是让他在刚刚看到讲话全文时激动了一阵而已。身为宝应这个欠发达的苏中大县的主政者,闻道才非常赞同李书记的讲话,认为教育的问题是资源不足和体制障碍。他一直在认真体会李源潮书记关于“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义有深焉的讲话,同时也在回味宝应始于几年前的那场引起世人关注的三所公办名校转制带来的冲击波,回味整个宝应教育在这场为事业发展而改革探索的冲击波中出现的种种积极变化。

  满足群众需求和财力不足是对矛盾

  “宝应教育最大也是最基本的矛盾,就是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和群众对于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矛盾”,在回忆2002年当地政府批准由民办翔宇教育集团介入宝应县中学、宝应县实验初中和宝应县实验小学三所公办名校的整体转制时,闻道才明白地说出了他的初衷:就是要设法解决这一基本矛盾。

  当时的老宝应中学,每年只能招收8个班不足500名新生;宝应县实验初中,是租赁了县教师进修学校校舍创办的“收费学校”,办学硬件条件连一般普通中学都不如;县实验小学周围是居民区,校园没有任何发展的空间。三所公办名校作为全县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面对着宝应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子女上学、上名校的需求,显得捉襟见肘。当时的现实是,要想发展这三所名校就必须进行异地重建,而重建所需的两个亿资金对于当时全年可用财力只有1.4亿的宝应而言,除了循常例向银行借贷之外,无疑是一桩“不可能的任务”。无法满足全县人民享受更多更好教育的需求,这让宝应的主政者们苦恼不已。

  重视非公有制教育的巨大能量

  “教育事业发展了才是硬道理,要用发展的思维来解决教育改革中面对的问题”,宝应县领导正是在这种思维的指导下开始了与民办翔宇教育集团董事长王玉芬的接触,尽管这种接触从一开始就在宝应充满了争议,因为政府要背上一个让民营资本“侵入”国有优质教育领地的名声。

  宝应政府最后用三所名校的品牌引来翔宇教育集团2个亿的投资。在他们看来,在政府一时无力对公有制教育进行投入的情况下,引入非公有制教育的能量无疑是一种办法。因为如果继续在引入民营资本对公办名校进行转制上犹豫不前、争论不休,三所名校在公有的招牌下依然故我、无力发展,最终必将贻误宝应教育事业发展的时机。

  仅仅从新老宝应中学招生数量的变化就可以看出非公有制教育引入后的巨大能量,翔宇教育集团异地新建的新宝应中学(高中)2002年落成当年就从老宝中的8轨扩为20轨,2003年扩为25轨,2004年再扩至29轨,优质教育资源由此开始成倍地扩大,教育事业发展创造出来的机会,由此造福于宝应本地甚至邻近的县市百姓。

  做好“存量不减、增量放开”大文章

  在很多人眼里,民办教育就是冲着赚钱而兴办的。担任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的卢志文面对记者说起宝应教育的这场变革时,提请记者注意翔宇入主宝应三所名校时与政府签定的协议中有一点非常明确:那就是“老校不卖”,协议规定翔宇必须斥资在异地兴建新校园,用增量投入而非存量盘活的方式来解决宝应教育发展的“瓶颈”。

  卢志文告诉记者,新实验小学建成后,没有带走老校园一张课桌甚至一支粉笔,而新实验初中在新校园建成之前寄居老宝中校园,每年也以向政府支付100万元的代价,进行有偿使用。2003年实验小学搬迁新址后,老校园给了城区的画川初中,画川初中的校园则并给了城中小学,三所学校的办学条件均得以大幅改善。无疑,宝应教育的这场变革做的是一篇“存量不减、增量放开”的文章。

  在老百姓最关心的上学收费问题上,翔宇集团董事长王玉芬给记者拿出了这样一组数据:老宝中每年新招生500人,不收培养费的正取生150人左右,其他学生缴费5000元至上万元不等;而新宝中2004年招收的一千多名新生中,第一层次免三年培养费的学生为200人,第二层次200人收5040元,第三层次100人收6800元,第四层次200人收7500元,依次至第十二层次58人收15800元。

  在收费问题上,可以说新宝中享受免培养费的学生人数超过了老宝中,享受较低收费的学生人数也远远超过了老宝中。王玉芬说:“我们之所以能这样做,要归功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放大,办学规模的扩大”。

  卢志文也向记者指出,和翔宇扩大免费生数量的做法相反,很多义务公办名校却希望不断缩小其施教区,目的就是扩大择校生的比例可以多收费。这种状况,有的学校是刻意谋财,有的学校则是无奈谋生。拿翔宇入主前的宝应实验小学来说,为了“扶持”这所百年老校,宝应教育局逐年缩小了该校施教区范围,增加择校生数,至转制前,实验小学的施教区学生数居然每年只有20多个了,实质上已经变成了完全意义上的收费学校。

  王玉芬对转制后的学校发展提出了“现代学校的硬件设施,示范学校的教育质量,平民接受的收费标准”,她向记者强调:“作为民办学校,按政策我们也不是不可以多收些费,但是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实践来证明,不要把办教育作为谋取暴利的手段,不谋暴利的民办教育在细水长流中同样可以生存发展”。

  宝应模式:“抓小放大”的策略

  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从2002年翔宇入主宝应伊始就开始关注起教育改革领域出现的这个新变化。在他看来,面对优质教育资源供不应求、政府财政乏力的现实,宝应做出的选择的确非常“大胆”。他也肯定这种滋生于贫困地区的“抓小放大”是一种“策略”,即将成规模的优质教育资源放手给市场,政府将有限的财力去抓薄弱学校。

  朱永新将宝应教育出现的变革称之为“宝应模式”或“翔宇现象”,他认为,在一些财政包袱严重、上级财政一时又难以支持的地区,鼓励与发展多元化的教育,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从“宝应模式”三年多来的实践看,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而享受这份资源的成本却没有上升,有的还有所下降。时至今日,在宝应已很少再有人抱怨那三所名校由“公”改姓“民”了,因为“宝应模式”实实在在给了老百姓实惠。本报记者 冯海青 路叶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